湯全明 馮澤辰

天目湖的最深處,是農民企業家沈祖富的杰作——“天目湖生態農業園”。
在一個制高點上極目遠眺,蘇皖交界處,國內面積最大的現代農業園區就呈現在面前——群山柔情萬種地綿延開去,重重疊疊,清翠透綠,自北由西向南圍了一個圈,只留下東面3萬多畝的丘陵山地,一直勾連到天目湖邊,充滿了原生態的自然氣息。
這里曾經是溧陽最偏僻的地方,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經濟落后。山坳里的幾個村,直到20世紀末才通電、通路。稀稀拉拉長著幾叢茅草的亂石崗,以前因為沒有路,老百姓都懶得去打理。山間的薄地上辛勤勞作收獲到的山芋、南瓜、玉米,僅夠果腹。
從2004年起,沈祖富從農民手里先后流轉了3萬多畝山地,以10億元投資的大手筆,進行現代高科技農業開發,讓這些荒山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沈祖富建設生態農業園,不僅給老百姓預付20年的土地租金,還把他們招進園區,做拿工資的“農業工人”。周邊的農民在園區的帶動下,迅速邁進了小康。有這樣一個生活的故事:有個農民,因為窮,兩個兒子老大不小了還打著光棍。土地流轉后,一下子拿到47萬元土地租賃金,兩個兒子也成了天目湖農業生態園的“職工”。老漢蓋起了小樓房,給兒子們成了親。
園區真是太大了!山上松青竹翠,大樹冠蓋相接。山腰是翠綠清香的茶園,山腳下則是果林連綿。湖山之間,仿佛世外桃源。
現在園區已經開發花卉苗木2500畝,有紫薇、含笑、桂花、杜英、紅楓、樟樹等各類綠化觀賞花木100多個品種,上百萬株。種植白茶2000多畝、綠茶600多畝。精品果園2000多畝,有40多個品種;園區生產的“富子”牌天目湖白茶已成為人民大會堂特供茶,還被上海世博會評為“世博會十大名茶”。天目湖生態農業園每年都要舉辦“水果采摘節”。大櫻桃、杏子、李子、楊梅、油桃、枇杷、桃子、西瓜、葡萄、梨、冬棗……從五月初開始,采摘的季節一直延續到十月底。游客在果林里采摘鮮果,竹亭中品茗閑聊。這是休閑,更像是修禪。
諾大的園區,仿佛清新優雅、美麗動人的畫卷,園中精華所乃“十思園”。一座蜿蜒曲折的長橋連接著湖心小島,“十思園”就靜謐地坐落在小島上。燈光隱約勾勒出亭臺樓閣,倒映在湖水中,流動在廊橋旁。穿行在“十思園”,翠竹搖曳,古樹綽綽,曲廊回環。優雅別致的曲廊邊,“思源堂”、“思德軒”、“思節廳”,一個個獨立餐廳小窗臨水,“斗酒一酣入經史,香茗三點出塵寰”這樣的楹聯,顯示著莊園主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頗似一座漁樵耕讀、講究詩書禮義的世家園林。
曾經的荒山野嶺,現在變成了“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一個賞山樂水、游園品茗、怡情忘憂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