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摘自“十八大”報告
改革開放后,尤其是近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快速發展過程中,亦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如居民收入增長未趕上經濟增長速度,貧富差距擴大等。
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積極尋找應對之策,早在2004年就著手研究收入分配改革。有消息顯示,這一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年底出臺。尤其讓廣大群眾欣喜的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充分彰顯改革決心。
11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志勇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這至少表明,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將從藍圖變成現實。
全國人大常委鄭功成關注我國收入分配改革多年。在他看來,十八大報告中關于收入分配的表述再次表明調整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也表明改革的目標和方向進一步明確。
收入增長滯后
《中國統計年鑒2011》顯示:2001年至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國家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為9.7%,也就是說居民收入增長的步伐仍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
除此之外,貧富差距在拉大。
此前有數據顯示,從城鄉差距來看,已經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1:1擴大到了3.3:1,遠遠超過世界上2:1左右的一般水平;從經濟系數來看,世界銀行測算的結果是,中國已超過0.5(警戒線為0.4),屬于收入分配差距懸殊的表現;從行業收入差距來看,中國收入最高與最低的行業相差15倍,國企高管的平均收入和社會平均收入更是相差128倍。
這兩大問題相互交織,編成了一幅幅現實圖景。
十八大代表任曉云是北京環衛集團一清分公司垃圾糞便清運中心駕駛員,在京打工近16年,但和妻子、女兒常年分居。對他來說,在北京買房安家仍是夢想,“收入低,沒錢置房。”
事實上,和他一樣的農民工大量存在。有媒體調查發現,81.3%的受眾認為,排在中國未來十年最需解決問題首位的是“貧富差距拉大”, 建立更為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顯得越來越迫切。
“我國收入分配現狀應該說已經到了極不公平的邊緣,必須狠下決心,堅決調整。”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對《民生周刊》記者表示。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說,收入差距擴大體現在勞動者占整個收入分配的比例降低,這與中國漸進式改革進程中一些舊體制尚未完全改變有關。“能否解決這些問題關系到社會的和諧,以及發展成果能否讓全民分享。”
著力分配改革
事實上,收入分配及由此衍生的貧富差距早已引起了高層的密切關注,相關政策已于2004年開始著手研究,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負責,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資委等多個部委參與制定。
今年10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稱,各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爭取在2012年年底前發布。
為回應社會期待,進一步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報告專門就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確要求。
11月8日,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相關專家在受訪時表示,收入分配改革其實已經“行進在路上”。“從農業免稅到個稅調整,從大規模保障性住房建設到基本保障制度全民覆蓋,從最低工資標準的持續提升到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加快建設等等,至少有10項以上的內容都可證明中國的收入分配改革其實已經拉開了帷幕,特別是公共資源的配置正在悄然發生著不可逆轉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城鄉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提高。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將來的發展成果將更多地惠及民生,分配格局將更有利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將縮小。”
十七大報告中的收入分配改革強調“兩個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十八大報告更注重“兩個同步”,即“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在上述專家看來,可以認為這是對于收入分配的一個深化。
11月12日,十八大代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在答記者問時亦重點介紹了“兩個倍增”與“兩個同步”。
“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目前有關收入分配改革的工作正在積極推進。總的思路是,從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的實際出發,在發展中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在調整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朱之鑫說:“簡單一句話,那就是在不斷增加綜合國力、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的程度。”
普遍關注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描述,引起了代表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安徽省和縣農民張良興收看了十八大的電視直播。“報告中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這一點我印象特別深。”
35歲的張良興讀過職業中專,在家附近一化工企業打工。生產線上,他常常一站就是幾小時,回到家腰都直不起來。和許多一線普通職工一樣,他每月的收入不到兩千元。
張良興住在父母留下的平房里,家當只有簡單幾件必需品。“我買不起商品房,每月收入要首先保證孩子的學費。”他說,“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列入小康社會目標,相信未來我們的收入會得到提高。”
而在十八大代表們看來,目標的提出表明我國從追求“國富”轉向追求“民富”,為我國制定和實施收入分配改革的具體方案提供了指導思想。
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代表說:“實現共同富裕,意味著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鄉村居民,無論是生活在東部沿海地區還是生活在西部內陸省份,無論是工人還是農民,都能夠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都能夠獲得質量相對高的公共服務,都能夠公平分享發展的成果。”
“報告中出現20多次‘公平,這表明黨將以更大決心和努力,讓公平理念更深入人心,讓百姓分享更多發展成果。”山西省忻州市委書記董洪運代表說,這正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
實現公平,還應破除壟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表示:“在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真正引發不滿的,不是基于公平競爭形成的行業差距和收入差距,而恰恰是通過壟斷形成的收入分配不公。”
代表們亦強調,收入分配改革并不是要回到過去的“平均主義”、“大鍋飯”,而是要打破不勞而獲的“金飯碗”。十八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檢察長盧希認為,收入公平不是收入相等,不同人的能力、經驗及所付出努力不相同,勞動報酬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收入分配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政府的勇氣和人民的支持。”十八大代表、山西省財政廳廳長鄭建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