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 “小記者之問”是民生之惑
11月12日,一名叫張佳鶴的小學生記者追問住建部部長姜新偉:“現在房子太貴了,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買了房子把錢都花光了,還向銀行借了很多錢,都沒有錢給孩子買玩具了。”
小記者的無忌童言,道出了當前的民生之惑。房價高企,已然綁架了大部分民眾的生活。“房奴”一詞,蘊含了太多的辛酸和無奈;沉重的房貸枷鎖,讓多少民眾的生活難以從容和安穩。
生活資本被房子透支,除了小孩“沒錢買玩具”的憂慮,更多成年人也因此留下了不少生活缺憾:如果不是因為房子,年輕人積累的原始資本,無論是用來投資創業,還是學習深造,可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和更大的價值;如果不是因為房子,更多人可以為老人和孩子提供更加閑適的生活等……
一個讓孩子擔憂父母因為買房、透支了家庭經濟而沒錢買玩具的社會,是令人慚愧的。而一個讓更多人的生活和命運,陷于住房這一基本民生所需泥潭里的社會,是令人焦慮的。
值得欣慰的是,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國民收入大幅提高、福利保障繼續完善、房價物價合理調控……當民生改革步入新軌,小記者“害怕房價透支玩具錢”的擔憂,也就自然不復存在了。
齊魯晚報:“蹭課地圖”讓大學更開放
近日,復旦大學校內刊物《復旦研究生》報推出一個整版的“蹭課地圖”,供那些想要蹭好課的學生按圖索驥。這份“蹭課地圖”是經過復旦大學官方授權的,發出后立刻受到眾多學子追捧,不少校外人士也表示出極大的興趣。
去名校蹭課,成就了“保安哥”、“圖書管理員”、“修車匠”的傳奇,復旦大學“蹭課地圖”的發布,彰顯大學的開放精神,既方便了校內學生實現跨學科知識的積累,提高人文素養,也為校外人士提供了重溫校園生活的機會。
據復旦學生透露,這份“蹭課地圖”并非終極版,編寫者還將細化精品課程,將一批名教授的課程引入“蹭課地圖”,“蹭課地圖”還會有第二版、第三版。這足以看出編者的有心及校方博大、開放的胸懷。
“沒有圍墻的大學”的網絡蹭課,能讓人免去蹭課的奔波,但開放的蹭課機會,更能讓人體驗課堂的學習氣氛,親身融入課堂更能體驗主講老師的個人魅力。如今,上大學不再是奢望,但上名校蹭課對不少求知者來說還是可望而不可即,復旦大學“蹭課地圖”給了這類人更多的機會和便利。
正如校內學生所言,“‘上課是一種態度,‘蹭課是一種追求”。其實,開放的課堂或許還能給在校大學生們帶來一種學習的動力,時常有蹭課族的身影陪伴,對不用為蹭課而奔波的學生來說,難道不是一種動力嗎?
廣州日報:誠信的堅守都令人感動
武漢一餐館突發大火,食客和店員迅速撤離,讓店主沒想到,大火撲滅后,一些食客返回買單;南京一理發店店主被查出了肺癌晚期,治療一周后,堅持回到店里,為客人們辦理退卡。
審視當下的現實,人們不時地陷入信任缺失的窘境,困在風雪中,有人免費送飯,司機卻連車窗戶都不敢打開;老板做慈善,人們也要戴著有色眼鏡猜測,他們是否在炒作;一些公共事件的及時辟謠,也會招來毫無根據的否認。
但不管如何,一個社會總是有基本的公共價值,總是有積極向善的力量。因而,返回買單的食客、那位撿包后風雪中苦等10小時拒收答謝金的環衛工,閃耀著的不僅是人性的光輝,更多的是對社會誠信的構建。在感動之余,我們當反求諸己,作為個體,對道德誠信的追求,應該是不斷向上。而正是每個個體的道德向善、以誠待人,才構筑了整個社會的誠信大廈。
難能可貴的是,包括現實中不斷涌現的“最美教師”、“最美司機”,人們都會發現,在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總有堅守誠信的敢于擔當。從官員到打工者,從教師到學生,從豪車車主到普通食客,他們每一個都是“路人”,但都不約而同地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誠信的價值無量。
誠信不僅關乎個體的道德,而且關乎城市的精神,社會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多的城市將誠信明確寫入城市的精神,而“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更是從國家層面強調誠信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有了眾多個體的誠信堅守,再加上社會不斷凸顯的對誠信的價值取向,相信一個人人守信的信用社會很快就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