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是通過多方面來衡量的,但經濟總量無疑是衡量綜合實力重要的一個指標。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國家的發展日新月異。十幾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很多大事,但奧運會無疑是這諸多大事中較重要的。奧運首次“登陸”中國,可謂舉國歡騰,奧運會成功的宣傳了我國的民族文化,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發展中大國,極大地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奧運會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進了和奧運會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給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奧運會通過對國家經濟的直接影響、間接影響和衍生影響這三個方面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
一、何為奧運經濟效益
奧運經濟是指主辦國組委會的直接效益,即電視轉播權銷售,指定贊助商的贊助和門票收入,以及對其他行業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誘發效益的總稱。它包括舉辦城市在申辦、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期間,以及奧運會后的一段時期內,利用奧運會的影響,借勢發展本地區經濟的一系列活動,主要包括申辦時期的策劃宣傳;籌辦時期的比賽場館及相關設施的投資和建設活動,城市交通等相關設施建設,奧運會后宣傳活動,門票預售等活動;舉辦時期的宣傳,組織等活動;后奧運時期的比賽場館等相關設施重新開發和利用活動。
二、奧運會的直接經濟效益
1.大量資金直接投資于舉辦地為主的地區,改善了基礎設施。
由于奧運會的舉辦,北京借此機會大力完善基礎設施,使各地的通訊、交通、電力、住宿、交通、公共標示等逐步完善。我國在地鐵、機場、車站建設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比重較大,這些項目是北京和其他地區建設的一部分,不僅對保障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北京城市建設和其他地方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具有長遠意義。雖然花費巨大,可這為以后經濟發展的各方面鋪造了一條路,短期資金的大量投入帶來的是長期的收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04—2008年間,奧運因素拉動北京GDP增長1055億元。
2.對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拉動。
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會預計總投資額160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323億元,其中組委會預算支出約為16-18億美元,非組委會預算支出(與承辦有關的基本建設支出)約為142-144億美元。據知名機構高盛統計,北京申奧成功后,從2002年起到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將額外增加0.3%。中國經濟大發展大大提速,7年間額外增加GDP將達1.376萬億元。
3.電視轉播收入及其他收入。
電視轉播收入一直是近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主要收入之一,收入7.09億美元,占總收入的43.6%。其他收入包括:標志特許收入,正式供貨商收入,彩票收入,門票收入,捐款收入,財產出售收入等,合計占總收入的43.6%。
三、間接經濟效應
1.最大限度地促進就業。
如果按北京奧運會新增投資1320億元,且每10萬元投資新增1個就業機會算,北京奧運會就將新產生130萬個就業崗位,增加的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建筑業、房地產業、環保業、電子信息產業、文化體育產業、旅游業、信息服務業等,以第三產業為主。
2.對旅游業和商業的積極促進作用。
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和籌辦過程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觀光客,2008年到北京旅游的海外人員達500萬人次。奧運會為北京帶來的旅游收入達1700億元。北京市旅游創匯由奧運前每年20億美元達到奧運會時每年50億美元。同時,包括奧運伙伴城市青島和中國其他城市的旅游也產生了連帶發展效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旅游紀念品、娛樂、飯店、賓館業隨著外需的增加,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四、衍生經濟效應
1.有利于進一步擴大開放,使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最基本的成功經驗。主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擴大市場開放度,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媒介。首先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主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這樣的操作要求該國政府、組織和企業都調整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管理和運作方式,而這樣的調整過程無疑就是擴大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過程。其次,現代奧運會投資巨大,一般來說,主辦夏季奧運會用于賽事的直接投資和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間接投資加起來會超過幾百億美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辦奧運會投資會更大。最后,承辦奧運會會使主辦國在整體上獲得一個開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這種形象對吸引外資以及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都有實際意義,所以,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有利于進一步擴大開放。
2.有利于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更好地帶動國內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現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除了企業自身要有雄厚的實力和一流的產品之外,還需要企業所屬國在國際上有美譽度和影響力,也就是說,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競爭實際上是需要國家這一大品牌支撐的。主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打造“國家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奧運會這種長周期、高頻率的報導,對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樹立“國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國家盛,則企業興。國家這一大品牌打響了,企業的小品牌才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才會更具國際影響力。另外,承辦奧運會還使本國企業借助奧林匹克市場營銷計劃宣傳、推廣企業形象和品牌。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國內的眾多企業就借助奧運會來推進企業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躍升。
3.有利于宣揚民族文化,展示國家軟實力。
奧運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經濟總量的提升也是很明顯的,但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經濟總量很大的大國,任何一個單一的事件都是無法影響它的經濟基本面的,所以奧運會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是很有限的,但奧運會對個別領域的促進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是無法用單純的統計數據來衡量的,奧運會及奧運會期間舉辦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熱愛和平、富強民主的發展中大國的完美姿態,它加深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的理解,為國家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外部發展環境,同時它極大地振奮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了全體國民的凝聚力,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內在助力和穩定的內部環境。讓我們能夠緊密圍繞在以經濟建設中心這個基本點的周圍,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謀發展,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長期的,無法用近期的相關統計數據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