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蔚
摘 要 西方哲學作為西方智慧的千年沉淀,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一樣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柏拉圖作為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中充滿著對世界的深邃解讀,瀏覽柏拉圖的思想卻發現這些思想不時的和我國的傳統思想發生著碰撞,迸發出共同的火花。
關鍵詞 西方哲學 柏拉圖 中國傳統思想
中圖分類號:B502 文獻標識碼:A
Some Coincides between Platon and Chinese Philosopher
SUN Wei
(Moral Education Department, Lianyun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Medical School,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Abstract Western philosophy as the Western wisdom Millennium precipitation, and the spir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West Platon as one of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s, his mind full of the world deep interpretation of Platon's thought, browse and find that these ideas from time to time, and China's traditional thought collide, sparks burst out of the common.
Key words western philosophy; Platon;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
1 西方哲學啟蒙時期與我國傳統思想的重合
西方哲學和中國的傳統思想有著一些不同:西方哲學理論注重的是知識,認識以及論證,中國的傳統思想則更加注重一個人的道德和修養。其實二者也不是完全彼此分離的,有知識也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有好的道德修養也要有淵博的知識,只是中西方的側重點不同而已。西方哲學自從古希臘開始就是走的一條知識的路。古希臘的哲學家早期是研究自然科學的,在此之前的一些古代文明大都帶有很濃厚的神話色彩。比如說古巴比倫有一個說法,傳說我們所在的世界是在一個大烏龜的背上,這個烏龜游弋于大海之上,烏龜動一動就會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古希臘哲學開始脫離神話性質,開始用理性去思考問題。所以就出現了恩培多克勒的“土,水,火,氣”四元素說。我們知道,我國在古代的時候有五行說,所謂的“五行”其實就是五種元素“金、木、水、火、土”。中西之間的這兩種思想不約而同都回答了世界的構成。這也算是早期中西方哲學思想的一個偶然重合。嚴復在對西方文化深入理解的基礎上說:“蓋彼以自由為體、民主為用”。①
2 柏拉圖的作品風格與我國哲學家的重合
到了古希臘哲學高度發達時期,哲學家們的目光逐漸的從自然哲學轉移到人生和社會等問題上來了。當時出現了一批對人們思想有著深刻影響的哲學家,其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作為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本人具有濃厚的詩人氣質,確切的說,柏拉圖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在歷史長河中,柏拉圖的文學造詣并不比他的哲學造詣差。而莊子也是一個公認的大文學家,當然他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哲學家,莊子的哲學非常深邃,文筆也美妙至極。柏拉圖的對話有很多篇,其中有一篇記錄的是大家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中文翻譯為“會飲篇”。《莊子》這部著作最大的特點是“寓言十九”。比如說《莊子》開篇就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文學作品,里面的內容全都是一些寓言,不知其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柏拉圖的《會飲篇》講了男女之間的愛情,也是一個神話故事,他說:古代的人跟今天的人不一樣,今天的人是兩條腿走路,兩個臂膀勞動。古代的四只手,四條腿,走起路來像車輪那樣轉,四只手加四條腿轉著走,后來神把人劈成了兩半,變成了兩個人,于是,每個人就只有兩只手兩條腿。因為這兩個人是由一個劈成的,所以每個人都總是去尋找自己的原來那另一半,這就是人類的愛情。這也是一個美妙的文學作品,一個神話故事。
柏拉圖的哲學中有很多都是這類文學的描寫,有很多都是像《莊子》里面的一樣,充滿了各種寓言、神話。很難說清楚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寓言。
3 柏拉圖的理想國與我國哲學家的思想重合
西方哲學比較注重知識,我們掌握的所有的知識都采取了概念的形式,當我們有了概念才會有知識。概念它自身是絕對的、完美的,但是在現實的客觀物質世界里卻是不存在的。“柏拉圖的相論,或者概念論,或者理念論認為真正可靠的知識就是概念的知識,不是概念的知識便僅僅是我們的感覺,它不是真正的知識。”②柏拉圖的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我們的感覺具有相對性,感覺不能算作知識。我們所感覺到的世界只不過是概念世界的一個復制。
柏拉圖的思想里一個是上面所說的相論,一個是他的一篇著名作品《理想國》。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這樣設想的:要把一個龐大的國家治理好是一件非常困難和復雜的事情,如果要把國家治理好,那么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是一個非常有智力的人,如果不是一個明白各種大道理的人就不可能治理好一個國家,也不配治理一個國家。因此,治理國家的人應該是一個哲學家。柏拉圖提倡要有一個“哲人王”即由哲學家來作國王。在哲人國王的下面還應該有一部分人,這部分人負責管理國家和保衛國家,他們是第二等人。其實就是在管理國家事務并保衛國家。除了這些人之外應該還有一部分人,比如工人、商人、農民等老百姓。這種國家制度其實也是一種等級制的國家,根據他的說法:有些器物是用金子做成的,有些器物是用銀子做成的,有些器物是用銅做成的。人也一樣,有一部分人是金子做的,比如哲人、哲學家、懂得各種大道理的人。一部分人是用銀子做的,比如管理國家并保衛國家的這種人。第三種人是用銅和鐵做的,這種人就是老百姓。國家是否能夠治理好,國家是否安定就是取決于這三種人是否都能各安其份。“柏拉圖認為:所謂正義就是每個人專做自己的事,而不管別人的事。接受君主統治也是正義。”③ 哲人要把國家管理好,保衛者要把國家保衛好,老百姓就老老實實的生產勞動。無論哪個層次上的人,無論哪個工作崗位上的人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的話,那么國家就會長治久安。這就是他的理想。中國的哲學家們也有各自的國家理想,比如老子作為我國的大哲學家,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國。“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就是他的理想國。我國的近代哲學家也有自己的理想國,比如康有為的《大同書》中所述的內容就是他腦海里的理想國,毛澤東提出人民公社,農林牧副漁,工農兵學商,一應俱全。這就是毛澤東的理想國。其實柏拉圖也意識到另外一個方面,國家未必都是那么理想的。原因大體上有兩個:其一是自私。人一旦自私就不安分,要么會想盡辦法謀取更高的地位,要么會不擇手段得到更多私利。其二是愚昧。一個國家無論是君主還是大臣或者百姓一旦愚昧的話,都會導致國家安全或者國家利益的受損。
柏拉圖作為古希臘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之一,為人類認識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財富。他的思想與中國哲學家思想的精華不斷出現這智慧的碰撞,閃爍著照亮我們今后哲學思考的火花。
注釋
① 嚴復.嚴復集(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
② 何兆武.西方哲學精神.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③ 楊繼繩.柏拉圖走出理想國.中國改革,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