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佳
經歷春節井噴行情之后,租車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但這是否表明租車業已“成熟”?顯然還為時尚早。
春節前開始,在北京各租車公司辦理汽車租賃的人群便絡繹不絕,多數租車公司各個級別車型幾乎租售一空。
一車難求
“這是歷年來最火的一個春節。好多城市都火爆得不行。”一嗨租車品牌公關負責人邵巍說,去年10月份接受春節預訂的第一周,一嗨公司就已預訂出10%的車輛。去年11月中旬、12月下旬和今年1月上旬陸續出現了3個預訂高峰。其中,去年12月下旬的租車高峰最為明顯。
而神州租車總部相關人士介紹,上海、廣州、沈陽、武漢……幾乎所有沿海、內陸中心城市,神州租車所供車型,均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
租車回家,成為繼鐵路、航空、長途大巴之后,春節返鄉的第四種重要的交通方式。“現在的租車市場,很像2010年前后的新車市場,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井噴是遲早的事情。”租車業內人士這樣預測。
租車陷阱
越晚訂車車型越少,價格越貴,這已經成了汽車租賃行業的“行規”。人們發現,很多消費者會為了圖優惠早訂車,而往往被企業對外宣傳的價格所迷惑。
“神州的單日租金是最貴的,不算押金的話,1月21日到27日這七天,凱越一天要459元。”本來家在山東的曹源打算20日開車回家21日還,但他后來發現,春節期間最短租期為三天。”“悲催的是,異地還車的話還要收439元的手續費,相當于一天的租金了。”
而在赫茲租車、正道租車等公司,經濟型轎車同樣一車難求。曹源在這些租車公司得到的答案也是如出一轍:春節期間不能還車,要么月租,要么七天連租。同樣,之前的“易租車”也給出了春節期間不能還車的答復。
價格問題是一方面,對于租車的陷阱,消費者們還有另外的看法。
“租車的時候都是按照天數計算保險的,大概在30~100元,但最后還是要自己掏修理費。”在北京市某汽車租賃門店還車的張先生訴說了自己的故事。他在元旦期間租車時,不小心左后門處蹭了一道劃痕。店員告訴他,由于所租車輛沒有購買不計免賠專項險,加上車損又沒達到最低賠償標準,所以導致在簽署租車協議時注明的保險賠償條款無效,修車的費用不得不由他自己承擔。
據了解,一般租賃公司用于租賃的汽車,最少應該具有包括交強險、盜搶險、車損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在內的四個基本險種。如果租賃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只投保交強險的話,一旦發生事故,承租人就可能面臨承擔賠償的風險。同時,保險合同中的細則規定,車損在1500元以下、沒買不計免賠險的客戶,要自行承擔維修費用,如果維修費超過1000元,還須另行支付維修費20%的折舊費。對于車輛發生盜搶或報廢情況,還要承擔新車購置款20%的車輛損失費。這不免讓像曹源這樣“有本無車”的生手產生心理畏懼。
同時,因為很多非正規的汽車租賃公司的租賃合同存在問題,發生事故后,保險公司會以“汽車租賃公司手續不合法”等理由拒絕賠償。
行業無序
“租車公司之所以承諾類似于‘24小時靈活租車的廣告,而沒有公開向消費者,包括是他們的會員用戶進行‘七天起租的告知,這樣的變動實際上是一種違約行為,同時也侵犯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北京市宏健律師事務所的金作鵬律師表示。但同時,金律師表示,由于汽車租賃行業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約束,而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期,也要考慮行業的具體情況。
據悉,國家曾于1998年出臺實施的《汽車租賃業管理暫行規定》已在2007年底被廢除,所以目前汽車租賃行業沒有任何專門的法規約束。
對于汽車租賃公司來講,由于汽車租賃行業在中國還屬于剛剛起步的行業,在資本注入不是很充分的情況下,也需要去考慮自身運營的成本。“很多消費者覺得租了車他們只負責開,一切責任由我們來承擔,這對我們來講是不公平的,也是很無奈的。”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