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網上藥店銷售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根據醫藥商業協會最新公開的數據顯示,目前發達國家網上藥店的銷售額已經占藥店整體銷售額的近20%。2010年美國的藥品網絡零售規模更是達到了1700億美元,在整體藥品零售規模中占比近30%。在歐洲大部分國家,90%以上的藥劑師協會下屬藥店都已開展了網上藥品預訂服務。美國——網上藥店過干家
美國是藥品電子商務開展較早的國家,政府積極支持令藥品電子商務得到飛速發展。在支持發展的同時,美國政府還不斷加強監管。
從1994年起,FDA開始對非法網上售藥者采取強制處罰措施。1999年底,克林頓政府宣布對迅速膨脹的網上藥店進行整頓,提出對無有效處方的藥品銷售交易行為處以50萬美元的罰款,以打擊非法銷售處方藥的行為。美國政府還通過新聞媒體,指導公眾正確判斷網上藥店的合法性,舉報非法售藥者。
1999年8月份,美國HouSeDemocrats曾提出一項有關網上藥店的規范化的法規,要求所有網上藥店必須列出主治醫生的姓名、主要經營場所的名稱、地址和電話號碼,并出示有權開處方發藥的證書,以及藥房和藥劑師營業注冊所在州。
到2005年,美國醫療行業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由1999年的64億美元上升到3700億美元,其中把供應商與醫院、藥房和門診部連為一體的B2B電子交易達到1240億美元左右,網上診斷和網上藥店等B2C交易達到220億美元左右。
據了解,美國網上藥店的數量目前已超過了1000家,市場規模將超1700億美元,其中最大的網上藥店CVS年銷售額超過150億美元。在經營上,CVS會針對不同居民消費習慣調整商品結構,如針對拉美裔移民,藥店就會增加香水品種,改變促銷方式;針對亞洲移民,則會增加日用雜貨、食品、保健品的供應等。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網上藥店規模迅速擴大得益于兩方面:一方面美國網上藥店被允許銷售處方藥;另一方面則得益于與當地的社會保險整合。歐洲——發展參差不齊
在歐洲,藥劑師協會下屬的藥店,90%以上開展了網上藥品預訂服務。歐洲國家的藥品生產企業普遍認為,電子商務為醫藥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德國處于初始階段,對B2B的政策較B2C寬松。而法國的藥品電子商務,上網銷售的產品大部分為保健和美容產品,有少數藥店在網上銷售OTC藥品。荷蘭的藥店和消費者普遍認為,電子商務不僅有好處,而且是必然趨勢;處方藥與OTC的電子交易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瑞典有超過7%的家庭在網上購物,對藥品電子商務發展抱有很高的期望;所有的藥房均屬于國營的Apoteket機構,該機構成為開展醫藥電子商務的理想組織。
瑞士大約有16%的藥品通過網上或郵購售出,由于歐盟對藥品跨國境網上銷售的限制規定尚不明確,瑞士的網上售藥覆蓋了其他歐洲國家,成為歐洲藥品電子商務的領頭人。
英國頒布了網上藥房的行業標準,政府積極支持電子商務的發展;目前,該國處于歐洲藥品電子商務的領先地位,已有兩家大型網上藥店開始營業,一些傳統的零售連鎖店也有意開展電子商務。
“美國大部分處方藥已經轉到電子商務公司,而我國70%以上的藥品流通還在醫院。別說現在網上不能銷售處方藥,即便政策允許,短時間內網上藥店也很難大規模地獲得從醫院分流出來的處方。”京衛大藥房副總經理盧時剛說。
在國外,網上藥店似乎已經成為了百姓購藥一種最為普遍的渠道。成功的關鍵,很顯然就在于一個“管”字。美國的藥品零售經驗無疑是先進的,但中國的國情與消費習俗與西方不同,中國藥品零售業的發展水平與之有著巨大差距,諸多方面的問題決定了中國藥店在學習運用的過程中絕不可能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