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春
[摘要] 我國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是一項很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是以政府為先導,依照國情制定出正確的實施策略,其中,政府的支持是推進電子網絡政務建設的重要環節。政府著眼全局,立足國情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策略的實施,不僅對適合中國國情電子政務網絡體系建立的形成和完善具有促進作用,還為企業、社會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前提條件。
[關鍵詞] 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網絡實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4. 026
[中圖分類號]D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 - 0194(2012)04- 0045- 01
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是運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對網絡技術管理和服務的集成,以此在互聯網上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以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以優質、全方位的、規范、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回報社會。
1我國電子政務網絡建設中的不足
電子政務是電子信息技術與管理的有機結合,是當今信息化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它對于政府行政效率、政府競爭能力、政府信息服務能力的提高,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開辟公眾對政府評價渠道都有著獨特的優勢。但其發展也不乏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重視電子而忽略服務
在我國進行電子政務網絡建設過程中,以技術為主導的模式,對政務網絡建設的重心發生了偏移,主要偏向了“電子”,卻忽略了服務。主要表現有:各個建設單位單獨為政,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對電子政務的硬性建設上。由于我國處于政務網絡建設的初級階段,所以缺乏對政務網絡概念的認識以及了解。而在信息應用方面,政府沒有主動權,處于被動的局面,而已技術為主導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在全國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主要在于政務的實現方面,來自主客觀的阻力使電子政務網絡建設進程緩慢,與預期目標差距拉大。在實踐中了解到,實現電子政務網絡就是要求信息技術能夠保證社會需求,技術手段并非阻力,難點在于“政務”的實現。目前,依靠“電子型”的建設模式已經顯現出眾多的不足,因此,完全依靠技術手段并不能從根本上使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目標得以實現。
1.2 我國電子政務網絡應用項目發展落后
據調查,雖然各級政府對電子政務網絡建設花費了不少心血,但是仍然未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用戶調查顯示結果卻與此相反。在建成的電子政務應用項目與用戶實際需求兩者之間,不同的地區反應相同,一致顯示項目發展滯后、不能滿足需求。
1.3 電子政務應用不夠深入
“沙灘上的電子政務網絡”充分說明了在我國電子政務網絡的應用層次普遍較淺,在網站上,對我國電子政務網站進行審視,發現占據主要位置的往往是只能介紹、政策法規、聯絡方式等非動態信息以及政府新聞發布。例如表格下載、網上申請等較有益于公眾的在線服務卻少之又少。因此,網站的在經受一段熱鬧后很快就被遺忘。會出現用戶數量的劇減、網站無人維護的局面,使電子政務網絡建設陷入尷尬的處境,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2對我國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完善措施
2.1 借鑒先進經驗
實踐證明,首先,電子政務網絡的發展離不開國家高層立法的支持,少不了資金以及資源的支撐。其次,電子政務網絡的建設與發展直接影響到全社會的綜合發展,不能單純認為是政府的任務。再次,電子政務網絡的建設與發展關系到國家全局的發展戰略,應該從國家發展的角度出發,國家可以對政府各部門進行組織,對社會各階層的精英進行統籌規劃、以及全面部署并落到實處。再者,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實施是與國家目前各項改革措施一致的,在借鑒的同時也要依照國情,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促進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發展。
2.2 加強宣傳
我國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不能只看局部,要著眼全國,使廣大民眾共同參與。在加強政府網站建設的同時還要利用媒體對電子政務網絡進行廣泛的宣傳,使廣大百姓了解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在接受電子政務網絡的同時積極參與,獻計獻策,在實現民主權利的同時也促進了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發展。另外,政府應加強對網站互動性、應用性的管理,實現親民、便民的效果,以此吸引廣大民眾。
2.3 主動接受民眾批評
技術性價值是網絡本身所具有特點,而應用網絡技術建成的電子政務就代表著信息的公開透明,是政務效能提升的表現。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利用了網絡技術的獨特優勢,使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雙向互動得以實現,有益于民眾表達利益訴求、提出建議與意見、監督政府工作,實現民眾與政府的合作與交流。對于官方網站建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了解民眾的意見和反映民眾的心聲、民眾的意愿,以便更好地維護公民的權利。
2.4 完善法律法規
對電子政務網絡的建設要立法先行。立法要堅持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便利,要有益于電子政務的開展,解決電子政務網絡建設中遇到的緊急問題(電子簽名、電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電子政務網絡規范來實現其正常管理與運行。并在發展中不斷修改完善法律以及技術中不合適的部分。
2.5 健全領導機構,統一電子政務的發展規劃
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既要跨越整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調各產業部門的發展與利益,同時也要使現有的各管理部門的利益關系保持平衡。影響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難點在利益的分割上,因此,如果缺乏綜合性的權威部門,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就成了紙上談兵,在實際中根本難以實施。所以,必須要由國務院對電子政務領導機構進行專門設立,以實現統一領導、組織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目的。而各級政府可以依照各部門的實際情況,主動協調,并建立相關小組。
2.6 對電子政務培訓的加強
由于政府部門信息化硬件普及率偏低的現狀,政府的各項命令依然沿用紙質媒介,沒有實現電子化。因此,加大對公務員信息化知識的培訓勢在必行,尤其是制度化、系統化、規范化的培訓。
3小結
由此可見,只有加大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加快高效政府建立,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國處于工業化發展中國家的行列,對于電子政務網絡建設任重而道遠。這就要求政府與廣大民眾的共同努力,只有結合我國國情,制定適合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法律法規以及方針政策,才能保證其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