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耐水
筆者根據所學的有關審計專業知識及二十多年來的財政和審計工作經驗,就審計管理體制和布局、審計計劃制定和落實及審計隊伍建設闡述一些設想和看法,以示拋磚引玉。
一、創新體制,突破現行審計體制和布局,為審計監督提供組織機構保證?,F行的審計體制是中央、省、市、縣一級政府一級審計,直接歸總理、省長、市長和縣長管?,F有的審計布局是中央、省、市、縣都有一個審計機關。此外,審計署在?。ㄊ校﹦澠O立了特派辦。審計監督基本上是哪級財政撥付的資金由哪級審計實施監督。但自實施分稅制財政體制近20年來,中央集權集中了大部分財力,近年來中央通過立項撥付到地方的項目資金越來越多,資金數額越來越大,現行的審計體制和現有的審計布局與分稅制財政體制不匹配,審計作為經濟監督的重要的手段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審計署及其特派辦對中央財政撥付的資金使用監督存在著一種鞭長莫及之勢,而省、市、縣審計的監督又隱現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究其因素是:(1)審計署及其特派辦布點較少,力量不足,難以年年實施監督,項項逐年審計。(2)省、市、縣審計機關直接隸屬于省長、市長、縣長管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實屬于一種政府內部審計,而這些中央財政撥來的資金大多數是省長、市長、縣長出面到中央財政爭取來的,基層審計機關不便和不利于實施審計監督,即使審計了也難以監督到位。至于審計管理體制,以前有許多審計前輩和學者,站在有利于實施經濟監督和反腐倡廉的角度出發,主要有以下三種提法:第一種是隸屬于當地人大管理,第二種是隸屬于當地紀委管理,第三種是給基層審計逐級高配半格。從上述三種提法來看,也適應不了經濟發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也實屬是種內部審計,即當地黨委管理下的一種內部審計。從當前經濟發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需求,筆者認為,以下二種設置較為科學合理,第一種是維持現有的省、市、縣審計機關的管理體制和設立模式,增設審計署審計特派辦,每個省設一個審計特派辦(下設幾個辦事處),負責幾個地市中央財政撥付資金使用的審計監督;第二種是對地方審計機關實行垂直管理,實施人員、編制及經費與地方脫鉤。
二、結合實際,科學制定審計計劃,為創造性開展審計監督指明方向。審計計劃是審計工作開展成與敗,榮與辱的先導,是審計工作取得成果的第一步。作為基層審計部門的審計計劃的制定,應以中央、省、市審計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上級審計機關審計工作計劃為依托,以當地黨委和政府經濟發展規劃為主題,以當地財政預算執行和資金安排為基點,以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為格調來制定審計工作計劃??茖W合理的工作計劃是:(1)著力搞好基礎性的審計工作。即認真細致開展財政同級審及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工作。搞好財政同級審工作主要是摸清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收入計劃的制定,是否符合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收入計劃的落實是否到位,是否有水分,搞卯吃寅糧,列收列支。是否存在制定超預算標準或搞人情預算,分清資金的歸位點,是否落實到當地黨委、政府經濟發展的具體項目和重點工程上,是否存在著超預留和安排不到位的現象。搞好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主要是跟蹤資金使用效果,看資金是否使用到項目上,主管部門是否存在著截留和挪用項目資金的情況。部門對同級財政預算執行是否科學合理,公務接待費、小車費、差旅費、會議費是否做到勵行節約,是否存在損失浪費的現象。(2)全力抓好下級政府財政決算審計工作。對下級政府決算審計,主要著力點應放在審計決算的真實性,是否存在著人為調劑情況,決算是否按照中央、省、市有關事宜辦理。當年收入、補助收入、本年支出及上解支出是否真實完整。稅收收入的完成是否符合上級政府的要求,有沒有完成上級政府下達的稅收收入任務,規費收入是否征收到位,是否存在著為任務而完成任務的現象,有沒有存在著財政體外循環、截留應繳上級收入的現象。補助收入合計數與指標賬的總計是否一致,轉移支付是否符合有關政策要求等。審計本年支出的真實性,主要看支出基數是否按有關人員編制、事權等事宜確定,超收分成是否真實等。上解支出是否嚴格執行有關政策等。此外,經費使用也是下級財政決算審計不可忽視的一面,支出是否切實有效,是否是做到保機關、部門運轉、有沒有存在損失浪費現象。(3)大力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全面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做到客觀評價干部與防患審計風險兩不誤,為領導正確提拔和使用干部提供力求科學合理的依據。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也就是要求我們審計干部科學界定和干部的政策執行力和決策的判斷力。政策的執行力主要是看政策執行是否到位,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是否與中央省、市保持一致。決策的判斷力主要是看政策的制定是否按照上級的要求,是否切合本地實際,是否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要求,是否情系本地干部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要切實抓好三個環節,即看、走、訪??锤刹咳温毱陂g制定的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科學評價綱要的切實有效程度,助推當地經濟發展程度,當地干部和群眾的滿意程度??锤刹咳温毱陂g改善當地經濟發展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有關文件和資料等,論證有關資料的可用度、可信度和可操作度??锤刹咳温毱陂g資金使用的賬本、憑證和報表,有關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是否真實,是否存在弄虛作假摻雜水分等情況。在經費使用上是否做到節約效益,是否存在著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現象。走即到干部任職期間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現場,看看有關的亮點和特色,招商引資辦廠情況、集鎮改造、新農村建設、學校、醫院、敬老院建設等貼切民生工程等如何?是否存在舉債建設,搞形象和政績工程,債務規模有多大,招商引資是否真實,辦廠是否綠色環保,能帶來多少稅收,提供了多少就業崗位等等。訪主要是訪干部任職期間當地群眾,干部能否做到心系群眾,幫助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親和力、公信力和凝聚力有多大。(4)重力部署專項審計工作。搞好專項審計工作是提升審計形象,發現審計作用最重要的一環。同時搞好專項審計工作也是情系群眾、密切黨群、干部關系和防止政府性資金使用浪費的切實有效手段,專項審計應選在有關涉農補貼、大額民生工程資金的使用及重點行業重大工程的資金安排使用上。經過認真細致的審計和調查,算算賬看看國家實施的涉農惠民政策,一年來老百姓究竟能得到多少實惠。新建和改建及實施的民生工程給我們群眾提供了多大的便利,重大工程項目資金的使用是否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和人文環境,是否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對稅源增長和財政增收有多大。此外,在工程項目資金的使用上要重點審計,做到節約政府行政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嚴防資金使用損失浪費。具體環節上要做到審準工程量,選準工程定額,用準工程取費等。(5)用力抓準財務收支審計工作。財務收支審計應選在貼近百姓熱點和難點、稅源和財政增長點上,如:學校、醫院和相關企業。通過審計,看看學校是否按照國家政策的有關規定收費,是否存在亂收費現象,是否存在著收取擇校費、低齡費、補課費的情況。醫院收費是否實施國家的統一標準,是否實施了基本藥物零差價制度,是否存在著搭車收費和提高標準收費的情況。企業稅費的征繳是否實現了應征盡征,是否存在著減征、少征、收人情稅的情況。企業成本核算是否符合有關制度的規定,是否存在著亂擠亂攤成本而侵占企業所得稅稅基的情況。
三、登高望遠,狠抓審計隊伍建設,為審計監督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F行基層審計現狀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特別是市、縣級審計機關的現狀顯得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人員編制少、年齡老化、經費不足、結構不合理,領導職數與工作人員對等或多于工作人員,專業水平不高等,上述現狀與審計監督任務不對等。筆者從基層審計機關建設提出如下建議:(1)嚴把基層審計機關人員進入關。對于年輕的審計工作人員進入必須是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且具有相關的會計、審計專業等才能選入。其他工作人員的進入,必須是全日制財經院校畢業,且具有中級以上會計師、審計師、工程造價師以上職稱。此外,基層審計機關除后勤人員和局長外必須懂業務,也要求具有相關學歷和職稱。(2)重新核定基層審計機關編制數。審計機關編制數應按省、市、縣區域范圍、人口總數及經濟發展程度等多因素核定。現在基層審計機關嚴重缺編,特別是縣級審計機關干部,在崗編制數十一、二個,嚴重滿足不了審計工作任務開展的要求,就連內部股室設置都較困難,不好設置。設定了股室,有了股長,沒有股員,只好分審計小組,分組多、組員少,每個小組1名領導、1~2名審計人員。加之有些領導還不懂審計業務,審計力量非常薄弱,工作開展起來舉步維艱。為此,建議增加縣級審計機關一些編制,便于審計經濟監督職能的發揮。(3)適度從寬安排基層審計機關公務經費。設立基層審計機關專項審計業務費,對于財政同級審按地方財政收入規模的一定比例設定,對下級政府決算審計按下級政府個數和一定標準設定,對經濟責任審計按部門、單位和下級政府及企業事業單位總數及一定標準設定,以確?;鶎訉徲嫏C關的運轉。此外,還應適當提高審計人員的審計津貼,同級財政應按審計機關人員編制數及標準預算足夠的業務培訓費,以確保審計人員對新業務、新知識、新政策的及時學習和掌握的需求。(4)強化對審計機關的內部管理和審計機關人員的監督。對審計機關工作人員的監督,主要是執法監督、嚴格實行審計署規定的“八不準”要求,防止審計人員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實行以權謀私,進行“索、拿、卡、要”。對審計機關的內部監督主要是執法程序上的監督和財務開支管理的監督。對審計機關執法程序上的監督,主要是確保審計程序到位,提高審計質量,防止審計風險的需要,審計機關實施審計監督必須按照審計署6號令的有關要求執行。對審計機關的財務監督,要求同級財政、監察及上級審計機關每年組成聯合審計組,對有關經費使用情況實施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并報告于同級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且抄報于同級財政。這樣才能做到正人先正己,監人先其律己,防止審計機關內部產生腐敗,凈化執法人的一片凈土。
(作者單位:渝水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