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穎 陳沁梅 龔紅強
一、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回顧與前瞻
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業板塊啟動儀式在深圳舉行,截至2012年3月,已有655家公司在中小板上市。2009年10月30日,中國創業板市場正式運行并交易。截至2012年3月中旬,創業板上市公司已突破300家。2006年1月23日,中關村園區企業世紀瑞爾及中科軟正式在股份報價轉讓系統掛牌,標志著新三板的正式建立。自2006年1月成立至2010年12月底,新三板掛牌公司股份報價轉讓總數達到2.9億股,累計成交金額達到15億元,共有14家掛牌公司成功實施了15次定向融資,融資金額超過了6億元。從掛牌企業數量上來看,2006年至2010年,園區掛牌企業分別是10家、14家、17家、20家、70家,呈現穩步增長趨勢。近幾年,不僅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對新三板有很高積極性,各省的高新技術園區也都在積極爭取進入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可以說,改革后的新三板,交易制度更加成熟、高效,為今后場外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鋪平了道路。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融資的對策建議
雖然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經濟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諸多不足,使其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較多障礙,其中,融資難問題被普遍認為是其發展中最大的瓶頸。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多手段的融資方式,多元化的投資渠道,來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既是我國金融界的普遍共識,也是長期努力奮斗的目標。為此,各級政府、企業和中介機構應共同努力,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尋求更好的發展平臺。
(一)充分發揮政府有關部門在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建設方面的積極作用
1.深刻認識資本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上市工作,要形成共識,抓企業上市就是抓機制創新,就是抓結構調整,就是抓招商引資,就是抓經濟運行質量。加大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正面案例的宣傳力度,以此提高企業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和認可。為此,政府有關部門可以與媒體聯合推出優秀上市公司推介活動,定期交流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成長的成功案例。幫助企業樹立資本市場的融資意識,定期聘請專家為企業作上市輔導,并建立擬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聯系會議制度,及時溝通信息,提供相關服務。讓企業充分認識到,利用資本市場可以使企業快速做大的道理。善用資本市場,可以實現經濟超常規發展和制度創新,對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實現稅收與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綜合競爭力,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2.政府要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上市融資。目前中小企業上市數量多的省市,如浙江、上海、江蘇、廣東、北京等地均從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浙江省對企業成功上市后獎勵200萬元,江蘇省對企業成功上市后獎勵100萬元,極大地調動了企業上市的積極性。其它省可積極參照外省市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對企業在上市中因資產評估、資產重組增值等產生稅費的地方留成部分,原則上返還企業,并對上市成功企業予以適當獎勵,降低企業上市成本。
3.建立企業上市的“綠色通道”。對照上市規則,指導和支持中小企業規范改制、夯實基礎,加強與專業機構互動,充分發揮市場力量的作用。分類服務,有序推進中小企業改制上市。組織開展中小企業上市業務培訓,形成“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核準發行一批”的上市批次推進格局。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中小企業上市創造了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各地應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以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上市步伐。有關部門加強對中小企業改制重組中重點和難點問題的溝通,形成服務更加全面、協調更加有效的工作局面,最終建立中小企業改制上市的“綠色通道”,并適時開展這方面的業務聯絡和信息溝通工作。
4.不斷完善中小企業上市資源數據庫。要充分挖掘和培育可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的資源,有關部門可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引導規模較小,發展前景看好的小企業聯合捆綁上市,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到中小企業板上市的準備工作。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納入數據庫,重點培育,同時對現有主營業務雷同的高新技術企業鼓勵強強聯合和購并。二是實行政策傾斜,制定相關政策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在資金供給、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和便利,培育高科技企業運營的良好環境。
(二)企業要樹立對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的正確認識
企業家要有危機意識,用戰略眼光,爭創一流企業的精神。增強企業上市意識,充分利用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把企業做大做強。應該做到如下三點:一要充分認識企業上市的重要意義。有些企業不愿上市,關鍵是對上市的好處、上市的作用沒有全面正確的認識。企業上市是一把手工程,企業老板要親自抓。二要改變“小富既安”的思想。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非國有企業,不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就很難做大做強。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不能被眼前成就捆住手腳,放慢企業發展步伐。三要消除各種消極畏難情緒。企業不想上市的原因之一是怕上市太難。企業家要有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信心和能力,學會借助資本市場實現企業發展,把上市納入企業發展戰略,通過上市實現企業質的飛躍。通過中小企業板,一批企業迅速“長大成人”,中小企業板成為中小企業從隱形冠軍走向前臺的重要踏板,一批中小企業從中小企業板成長為行業,甚至全球矚目的企業冠軍。這其中有蘇寧電器、新和成、獐子島等等。
(三)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橋梁作用
推進企業上市,企業是主體,政府是紐帶,中介是橋梁。我國目前企業上市實行保薦制度,保薦機構在企業上市過程中扮演著總牽頭人和總設計師的角色。選準保薦人,上市就成功了一半。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戰新三板的對策建議
在當前園區競爭和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各高新區和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擴容所帶來的機遇面前面臨著諸多難題和困惑:園區如何通過戰略性的規劃,利用政策和資金等手段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如何為園區內的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融資服務?如何抓住新三板擴容的機會快速入圍首批試點?高新技術企業如何改制規范,為掛牌新三板未雨綢繆?如何利用新三板的“綠色通道”轉板,實現跨越式發展?
新三板的“新”,首先在于它是一個有別于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新資本市場,即新市場。它的開辦是讓那些暫時不能達到上市標準,但是有發展潛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能夠在這個市場上實現流通股份和融資。其次,新三板具有“新門檻”。目前進入新三板市場的都是國家級高新技術園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并且需要滿足成立兩年、由主辦券商推薦掛牌、主營業務突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等條件。這些進入條件不必達到上市公司那么嚴格的要求,無實質性財務指標。眾所周知,財務指標是上市的硬指標,許多企業為了上市不惜過渡包裝甚至偽裝上市。新三板則沒有設定剛性的財務指標,更為關注企業的創新性和成長性。
我國目前有57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些科技園區都有著加入新三板市場的強烈需求,而當前“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只有北京中關村一個試點,難以滿足這些企業上市的需求。為更好利用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功能,推動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當務之急是應該加快新三板市場擴容步伐,在中關村科技園區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基礎上,逐步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其他具備條件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將國內高科技園區分批引入新三板市場。中央政府應加快新三板市場擴容步伐,擴大試點范圍,將國內高科技園區分批引入新三板市場,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將新三板市場發展成全國性的場外交易市場,實現全國范圍內聯網運行,集中報價、分散成交、統一核算。
在新三板即將推出之際,作為各園區擬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需要加快推進改制步伐,科技型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大多數為有限責任公司或合伙企業,產權關系不夠清晰,治理結構也不夠合理,家族化管理等問題也比較普遍,因此,應規范企業制度,為登錄新三板提前做好準備。對于企業上市前的改制,總體而言分為前期的戰略規劃、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與完善、清晰的盈利模式,具備持續增長的潛力和成長性,財務內控體系的規范、資產重組和人員的安置等。而這其中,戰略規劃、治理結構的完善、財務內控體系的建立則是最為基礎和重要的部分。具備上述條件后,擬定一個詳細的上市計劃,然后去尋找投資銀行機構等,讓這些專業機構來幫助企業進行輔導和包裝。
各地政府部門應抓住我國新三板即將擴容的有利時機,加強對新三板的宣傳推廣,提前做好新三板企業資源調研。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積極推動一批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為新三板儲備一批符合條件的擬掛牌企業,并引導企業走產學研合作的道路,增強企業持續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江西財
經大學會計學院、中國東方航空江西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