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敬



大凡搞文字工作的人在表達上總會走兩個極端,一種是只用文字與人溝通,不善于用語言,另一種還能精準地把創作理念闡述給別人。所以前者更多屬于執行者,筆耕不輟,或許能取得非凡的藝術成就,而后者就不僅僅是文字工作者,還會是一名經營者,王志軍就屬于后一種人。他說作為編劇不但要會寫電視劇,更重要的是能策劃電視劇項目,這也是當前高收視率編劇應當具備的特質。電視劇就是娛樂大眾的消費品,只要概念對了,符合觀眾的生活邏輯,就算不是大制作,也能抓住觀眾。如果劇本定位不對,寫作水平再高,也很難寫出觀眾喜歡的故事。
《岳母》走過彎路
我做家庭倫理劇首先都會提煉一個概念,在這個概念下再展開,推動劇情發展。《誰來伺候媽》是講中國傳統的“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故事,這句話是中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經驗之談,別管是哪個地域,這句話都基本適用,因為觀眾認可這種觀念,才會愿意看這部電視劇。《岳母的幸福生活》是用岳母的視點講述婆媳斗,所謂斗就是矛盾沖突,現在表現婆媳之間矛盾的電視劇特別多,太多作品同質化就會存在一個問題,內容相近,人物定位相近,想要突破就要尋找新的視角。我當時做這個劇的時候還走了一個彎路,就是將故事定位在“有意思的丈母娘折騰富二代女婿”,猛一聽這個故事貌似很好,高富帥的“富二代”碰到一個挑剔的丈母娘,為了討老婆歡心,甘愿承受岳母的折騰。故事大綱都寫出來了,但是后來我把這個推翻了,因為家庭倫理劇要符合老百姓的生活價值觀與生活經驗,如果你愣做現實中沒有的價值觀,觀眾就難以接受,這樣作品就會遠離觀眾。老人們有一句話,“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女婿去岳母家,一定會被當成貴客,丈母娘一定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招待的目的就是希望女婿對女兒好。我如果做劇的時候反著做,觀眾就一定會認為這丈母娘有問題,后來我及時調整了故事走向,還是岳母的故事,但主要還是表現婆媳矛盾以及岳母與婆婆的矛盾。
家庭倫理劇最抓觀眾
以往我做過涉案題材的電視劇,但是這種題材在中國沒有土壤,這需要大量的科學依據、偵破手段,才能做到位,美劇做得最好。這種題材到我們這兒就變成警匪正面沖突,還有的演變成諜戰劇,這種題材我都做過,但是現在我對家庭倫理劇比較感興趣。有人問我到底擅長做哪個類型,我覺得一個編劇不能局限在某種類型,就像裁縫,你要做褲子,或者上衣,他都要能滿足你。編劇太類型化,容易重復自己。目前廣電總局倡導多些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還提到要拍觀眾喜歡看的作品,我非常認同。我做電視劇跟其他編劇不同,是倒著做,就是先站在觀眾的角度,考慮他們喜歡什么類型。中國的電視劇觀眾是以億為單位,我對電視觀眾有一個定位,必須是根據電視臺播出時間來收看電視劇,買套盤或者在線看都不算純粹的電視觀眾,電視觀眾的特點就是35歲以上、中等收入以下,文化水平不高,以家庭主婦與離退休人員為主。這類型的人最關注什么題材?最主要的就是家庭倫理劇。我們做電視劇要明白市場在哪兒,買方是誰,雖然現在視頻網站發展很迅速,但是電視臺依然是電視劇的最大買家,所以電視劇觀眾一定要符合電視臺的收視群體,我們不可能專門為在線視頻播出而做一部電視劇。
中國家庭觀念重
家庭倫理劇只有在中國才能發揚光大,電視劇跟經濟水平有直接關系,經濟水平越高,家庭成員越少,大家相對比較獨立。中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不是特別高,中國需要家庭、需要親情、需要這種大家庭的家族倫理觀念,中國傳統倫理、傳統道德觀在家庭中都能體現。不發達的國家家庭成員龐大,家庭互相依存能力強,親情關系要比西方國家濃。家庭倫理劇一定是以后電視劇的主流,因為這個市場最廣闊,別管流行哪個類型,每年都會有一兩部家庭倫理劇大受歡迎。我做電視劇有一個項目儲備,電視劇創作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能說一個項目結束了再想下一個項目,那你永遠跟不上腳步。現在家庭倫理劇我一年拍兩個,五年內都不會重復,比如在地方臺播出的《別樣幸福》我是以妯娌的視角寫,即將于4月16日在北京、浙江、安徽三家衛視同步播出的《誰來伺候媽》是以“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視角寫,這部剛剛殺青的《岳母的幸福生活》是從岳母的視角講的岳母婆媳斗的故事,這三部劇都是不重復的,我不只關注話題,還注重人物關系。目前家庭倫理劇領域我比較關注余淳導演與楊亞洲導演,還有劉惠寧導演、劉江導演、黃力佳導演,他們都做出了很多厲害的作品。
與最合適的人合作
以往編劇是很被動的,投資公司讓你寫什么你就寫什么,為什么那么多好編劇沒有好作品?因為公司給的項目不好。現在編劇應該有點策劃能力,要懂點市場,懂點觀眾心理學,能主導一個好項目。我現在以工作室的形式與銀河昊星文化傳媒合作,一般都是我提一個故事概念,然后大家一起討論,這就相當于一個商業項目策劃,先做好故事定位,再弄劇本,找制作班底,挑選演員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作為編劇有時候會遇到困境,比如投資方與你的故事理念有沖突,所以能找到一個合作理念特別契合的很難,我比較幸運,跟銀河昊星文化傳媒的投資人洪總在對待家庭倫理劇上觀念特別一致。我們都認為現在公司要以家庭倫理劇為主,一個團隊要有創作方向,先把一個類型的劇做好了,打造成一個品牌,再考慮其他方向。
我現在扮演的角色是編劇、策劃、監制三者合一,有時候投資方太考慮市場,創作者太注重藝術,在電視劇里如何讓兩者更好地融合?我就是這個橋梁,從中協調。《岳母的幸福生活》是我們合作的第一部戲,從挑選導演、演員,到組建制作班底,籌備了20天就開拍了,主要演員都是我定的。王麗云老師是非常好的演員,李勤勤很風格化,她們很符合角色特點,岳母是“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用一些夸張手段維護女兒的利益,婆婆是努力讓自己占上風,但心有余而智力不足,兩位演員把人物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挑選柳巖與葉靜時有些爭議,公司是想投資大點,找個大腕來演,我就跟洪總溝通,演員要符合角色特點,這兩個演員很符合我劇本中對80后小夫妻的描寫,他們身上有那種80后的自我、感情經歷、奮斗的氣質。后來洪總很豪氣地說:“行,就他們吧,萬一這部劇砸了,我就認了。”所以還是要感謝他的膽大,現在從媒體反映來看,用這兩個人效果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