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珺文



“吃虧是福”是這部劇的主題,但絕對沒有展現給你一個讓人抓心撓肺的窩囊廢主人公,吃虧只是主人公遵循著中國傳統的道德準則,不越雷池。可福氣就是這樣來的,善良總有好報的信息絲絲滲透到劇中,踏實本分的生活,不僅是自己和家庭的福氣,也是身邊人的福氣。筒子樓里飄出濃厚的年代生活氣息,展現方式輕松舒暢,為觀眾迎面吹來一陣清新的風,無比清爽。“如果你覺得吃虧是福的話,那么就會有人天天琢磨著讓你享福。”這不就是幸福生活的箴言嗎?
這些人的故事如此熟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批知青返城。黑龍江某農場的女知青高燕(姚芊羽飾)頂替母親陳玉蓮(柏寒飾)照相館的工作得以回城,與國營理發店的員工包立功(趙毅飾)、馬維民(馮雷飾)從感情糾葛到各自組成家庭生活,紛紛擾擾一輩子,看似平淡的生活也常有波瀾。劇中,包立功和馬唯民從1980年進入紅星理發館開始,為了學徒轉正、為了房子、為了升職、為了同一個姑娘、為了孩子,兩個人一路斗爭到底。包立功盡管處處忍讓,但絕不是毫無底線,他也會耍點小心眼討丈母娘開心,看似一直吃虧的他,卻贏得了他自認最大的財富——高燕。因為利益娶了高官的女兒曹紅霞(王博谷飾),抓住時代的機遇,賺大錢住進了別墅的馬維民,并沒活得很幸福。
年代題材生活劇,不外乎家庭背景的矛盾、時代發展影響家庭的矛盾、感情的矛盾,不過,《吃虧是福》并沒糾結于這些矛盾,而是跳出去,以善良的人性為所有情節發展的源頭,因此,從劇情來看,沒有什么稀奇過火的故事橋段,年代只是一個大的背景鋪陳,每一個人物在那些特定的場景中,在柴米油鹽中一點一滴地講述著自己的生活,包立功、高燕夫妻與自己的師傅、朋友一起住在筒子樓里,在公用水房、廚房,買東西憑“票”的日子中,簡單地折射出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關系:心存美好,知足常樂。現實主義風格是導演何群在該劇中所秉持的,大概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觀眾都會心生共鳴。
沒有照本宣科的人物
《吃虧是福》是一部你愿意細細去品味每一個角色的作品,因為每一個人物都非常生動有趣。沒有刻意矯飾的臺詞,沒有為了突出形象的廢話,從母親到女兒,從師父到徒弟,每個角色身份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過,姚芊羽、柏寒、包立功、李開復把這些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柏寒飾演的母親陳玉蓮,會讓你一下子聯想到《媳婦的美好時代》中的曹心梅。她內心善良,也有蠻橫,對女兒女婿疼愛有加,但想表達這種愛也總有抹不開面子的時候。陳玉蓮一舉一動都為了人物服務,讓你認定了,角色賦予陳玉蓮的是骨架,而柏寒賦予了陳玉蓮這個角色生命,就像對待曹心梅一樣,充滿了自己特有的喜感和設計。該劇最后一集,陳玉蓮和蔡師傅學完太極拳回來,她在眾人面前模仿蔡師傅版的太極拳,奚落的話語還沒落地,她已經站到蔡師傅旁邊把手提袋里的飲料偷偷拿出來給蔡師傅喝,加上眼神躲閃著,讓人忍俊不禁,這是柏寒式的幽默和她獨有的表演方式。《吃虧是福》是柏寒最后一部電視劇,希望這個角色走進觀眾心里。趙毅飾演的包立功處處忍讓,但他不是面瓜:馬維民給領導加塞理發他會帶著一臉的不高興嘮叨他不遵守規定;丈母娘一開始不接受他,他自己設計了一頂假發給她討好。
趙毅:選擇決定了生活
電視指南:“包立功”是一名普通的國營理發店理發師,飾演這個角色有去體驗生活嗎?
趙毅:理發是一門技術,這在表演的時候需要處理很多細節,在接這個戲之前我的確沒有當理發師的經驗,我就找經常給我理發的那位理發師,請教他理發的技法,剃刀怎么拿,剪子怎么剪,然后實踐到拍戲中。比如說拍燙發卷的特寫,要先分出一縷頭發,幾個塑料發卷往上一插,要求手法干凈利索,頭發順直手感好,就這一個動作我就練了很長時間。
電視指南:生活劇中,這應該是你塑造的比較飽滿的小人物形象,你個人對這個角色是否情有獨鐘?
趙毅:是的,因為我從前飾演的角色是那種張揚的“少爺形象”,比如《大宅門》里的白景琦,《激情燃燒的歲月》里的石林,而包立功是一個農村青年,接替父親的班獨自來到大城市,他和我從前演的小人物形象還是不同的,他的內心活動是很復雜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他有點“面”,尤其是和老姚演的高燕是一對,就顯得他做事磨嘰,謹小慎微,但他內心中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所以即使很倒霉,但他依然把工作做得到位,做得好,他是那種“賣相抱歉”,實則心地善良淳厚的人,所以這個人物很可愛。
電視指南:現實生活中,可能很缺少或者需要這樣的人,你自己是否帶著自己的生活感悟在里面?
趙毅:我是70年代生人,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批知青陸續返城。雖然我沒有經歷過上山下鄉,但那個時候我已經十幾歲懂事了,大院里有鄰居的哥哥姐姐從農場、邊疆回來,他們的變化很明顯,就拿發型來說吧,那個時候的中國女性已經開始流行燙卷發,我看到的留在記憶里。雖然整個社會是變化的,但的確有“包子”這樣的人存在,大院里的老好人,單位里的老大哥,這樣的人在那個時代是的確存在的,他們身上有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是那個時代的印記。在表演的時候把這種懷舊的情感融入“包子”這個人物的塑造中,感到很親切。
電視指南:你希望觀眾在看包立功這個角色時,接受到怎樣一種正面的生活態度?
趙毅: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去幫助他人的確不值得提倡,但在“謙讓”的過程中他也在獲得一種快樂,只是這快樂的代價有點大,這是人物性格所致,并非人生悲劇。他有那么點阿Q精神,但這種精神是具有積極意義和現代性的,并不是那種懶惰的生活態度,自欺欺人的盲目樂觀,這是他積極的一面。
電視指南:導演認為你身上什么氣質符合包立功這個角色呢?因為你出演的大部分角色都是“不吃虧”的類型。
趙毅:生活中的我跟“包子”的確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在感情上相對磨嘰,我不太善于主動表白,然后這種磨嘰被何導挖掘出來加以演繹,就成了一個“面瓜男”包立功。
電視指南:何群導演說劇組65天就拍完了30集,你對這個劇組有什么感受?
趙毅:我們一個組大伏天連著拍,林永健來了趕場連著拍了6天,很辛苦但很開心。
電視指南:與柏寒老師合作,她給你什么樣的印象?據了解她在劇組的時候身體已經很不好了,在片場有什么讓你感觸的細節嗎?
趙毅:柏寒老師演的是我的岳母,她的職業是大光明照相館的陳師傅,戴著白帽子、套袖,是那種老一輩的工人造型,她平時很安靜,但拍起“打戲”來又很有氣場,整得“包子”左右為難。當時拍《吃虧是福》的時候她的身體已經出現了問題,但她一直堅持,大家都期待著她返組,她就硬生生撐著回來了,讓我們都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