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灰



制片地區:美國 類型:驚悚,劇情,懸疑,犯罪
編劇:安·多拿赫、卡羅·麥迪遜、安東尼·蘇克等
主演:威廉·彼德森、瑪格·海根柏格 大衛·卡羅素 、
艾米麗·普格特、金·德萊尼 、加里·西尼斯、
梅琳娜·卡 、加里·杜爾丹納卡羅茲、卡邁因·吉歐凡納佐
《犯罪現場調查》(拉斯維加斯篇)2000年開播,故事多以真人真事改編,講述刑事警察局的法庭犯罪調查員如何在作案現場取得證據破案的故事。
調查員們調查接手的多是神秘、不尋常、有時陰森的死亡事件或者重大犯罪案件,他們的名言是“死尸會說話”,利用指紋、鞋印、子彈殼、血跡、毛發、纖維、尸體傷痕等微小證據,經過仔細的分析研究后,尋得破案的關鍵。此劇還重建死者被害時的現場,拍攝子彈如何在體內穿梭,血管、器官被破壞的過程,逼真景觀令人屏息。這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王牌節目,曾獲得第59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系列劇”,入選2002年美國“十大最佳電視影集”,成為美國CBS電視臺收視冠軍。由于反響強烈,CBS先后于2002年、2004年開發了兩部衍生劇集:《犯罪現場調查:邁阿密》、《犯罪現場調查:紐約》,目前這個系列電視系列劇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都有播出。
“9.11”事件之后,人們心里的不安全感加深,觀眾更為渴望得到心靈的安慰,這部電視系列劇之所以大受歡迎,部分是因為它的主題是描寫熟練的專家解決問題的過程。故事一再地強調,無論犯罪與陰謀這些威脅再怎么躲避隱藏,總是會有人努力工作去揭發它們,伸張正義。據說,《犯罪現場調查》也讓申請就讀大學鑒識科學的學生數量大為增加。
該劇相比傳統刑事案件類型的劇集,更具情節性和懸念性。《犯罪現場調查》的專職顧問伊麗莎白·德瓦恩是一位曾在洛杉磯安全部門供職長達15年的犯罪現場調查人。該節目收視率之所以居高不下,德瓦恩功不可沒。這套劇集展現了大量前沿尖端的高科技偵破技術:彈道學、犯罪危險因子學、法醫毒理學、DNA破裂鑒定、咬痕與血型分析、齒科學、痕跡學、犯罪變態心理學等,因此掀起了全球法醫學熱潮。另外,《犯罪現場調查》已成為美國警方的必備學習教材,連英國蘇格蘭場、日本警衛廳以及法國警局都視之為反恐教材。
《犯罪現場調查》引領了美國刑事電視系列劇的新一輪風潮,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將電視劇與科學緊密聯系起來。它被看作一道分水嶺——一部警匪劇究竟是以調查手段為主,還是以推理猜測為主;是以事實鐵證為主,還是以情感線索和 "誘惑坦白" 為主——不難看出,最近幾年的警匪劇中,理性思考、懷疑論和調查取證明顯占了上風。《犯罪現場調查》的大獲成功也讓我們看到,科學題材正在逐步取代往昔炙手可熱的醫學題材,成為好萊塢的新寵。
獲得如此巨大成功的《犯罪現場調查》,它的播出其實也曾經歷了一番波折。制作方原本打算將其放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播映。當時,ABC是全美第二大電視網,僅次于全國廣播公司(NBC),而CBS正處于一個收視率難以回升的下坡之中。 然而,1999年當ABC的評論者預先看過該片之后,覺得這個劇對于一般人來說過于艱深,所以否決了它。于是該片的制作人——大名鼎鼎的電視系列劇催生者安東尼·蘇克轉而投靠CBS。CBS很快地接受了它,安排在星期五播映,憑借該劇,CBS電視網沖上了收視率圖表的頂端。每集平均有2500萬人收看,重播也有 1500 萬人的收視率(此劇重播權在2003年由Spike TV電視網以一集160 萬美金的天價所購得。電視系列劇的夜間重播也成為該電視網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后來,CBS將《犯罪現場調查》改到星期四播出,成功地沖擊了NBC的地位。周四的競爭向來是最為慘烈的,當時這個時段播出的劇集有NBC的《老友記》、《威爾與格蕾絲》以及《急診室的故事》等等,《犯罪現場調查》在新時段也繼續維持高收視率,當《六人行》在2004年下檔之后,其收視率繼續攀升,后來的幾年時間里,它不斷遭遇強敵的沖擊(《丑女貝蒂》、《實習醫生格蕾》、《危機邊緣》等等),這些劇集有的已經壽終正寢,有的還在勉強支撐,但是《犯罪現場調查》收視率一直保持穩定。
其實CBS及時拋來橄欖枝,也并不意外,2000年科學家破案有點怪咖的感覺,但早在40年前,CBS的《Gilligan's Island》中的被稱作“教授”的高中理科教師——書呆子氣十足,但是卻很聰明,他能用竹子和椰子來做任何事情,甚至給已經耗盡的電池充電——就為電視劇中的科學家形象打下了基礎。在《犯罪現場調查》之后,CBS推出的《生活大爆炸》、《超感神探》又將這種娛樂性的科學劇打造成主流。
《犯罪現場調查》的故事背景設在賭城拉斯維加斯。
之所以選擇拉斯維加斯,主要的原因是拉斯維加斯都會警察局的犯罪研究室是全美第二活躍的,僅次于聯邦調查局在弗吉尼亞州匡提科(Quantico)的實驗室,由吉爾伯特·葛瑞森領導的拉斯維加斯警局犯罪鑒證科夜班組的任務是深入案發現場尋找種種蛛絲馬跡。該劇的第一季也曾經被引入國內播出,這種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把表面上沒有任何聯系、沒有意義的線索拼湊成不可辯駁的證據,抽絲剝繭重組案情,最終讓犯罪分子無處可逃的偵破方式令觀眾大開眼界。吉爾伯特·葛瑞森本身就是一個科學家,專業是研究昆蟲學,劇中他也依靠這些小“助手”——比如蛆、跳蚤、蟑螂——偵破了不少棘手案件。
《犯罪現場調查:邁阿密》是《犯罪現場調查》的衍生劇集。
故事背景設定在今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在北美平均每一集約有2000萬名觀眾收看,使得它成為同時段收視第一的電視系列劇,也是最多人收看的電視系列劇。邁阿密篇相對來說是“科學性”最弱的一部,也許與男主角本身拆彈專家的出身有關,也有劇迷完全是被男主角的個人魅力所折服。
《犯罪現場調查:紐約》是《犯罪現場調查》的第二個衍生劇集。
首次出現是在《CSI犯罪現場: 邁阿密》第二季的23集,劇中主角霍雷肖·凱恩前往紐約市追捕一名從邁阿密逃逸的謀殺嫌犯。紐約篇比邁阿密篇來得血腥,畫面采用冷硬的藍色色調。該篇以“9.11”事變為大背景,男主角的妻子死于這場災禍,其后他就將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海軍陸戰隊隊員出身的他,可以單槍匹馬地對抗犯罪分子,他的手下也都是警察出身,與邁阿密篇不同,在那里,調查員會被犯罪分子的手槍嚇得泛起淚花,但是在紐約,他們是NYPD(紐約警察),所以劇集中也不乏緊張刺激的槍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