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乃鵬 何椿

摘要:學術出版是對科學研究結果的評價和總結,是學術傳播的重要途徑。通過對該領域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兩本國際性刊物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和Learned Publishing進行研究發現:目前學術出版研究的重點集中在學術出版編輯理論與實踐、學術出版物評價與讀者研究、學術出版產業研究、學術出版數字化及未來發展研究這四個方面。其中,學術出版編輯理論和實踐與學術出版產業研究兩個方面為近三年研究的熱點。
關鍵詞:學術出版;內容分析;研究進展
引言
學術出版是對科學研究和學術進展的總結,是學術傳播的重要途徑。學術出版與學術以及文化的繁榮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有關學術出版的研究成為出版學研究的熱點和重要方面。
對一個領域學術研究前沿的探討,通常我們都會選取在這個學術研究領域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刊物上刊登的學術論文來進行分析。因為相對于學術著作而言,學術論文的時效性和前沿性更為顯著,也更受研究者關注。目前國際上評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刊物是否被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數據庫收錄,凡是被收錄入SSCI中的學術刊物通常也被認為代表了一個研究領域中較高的學術水準。在SSCI收錄的學術刊物中,與學術出版緊密相關的有兩本刊物: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以下簡稱JSP)和Learned Publishing(以下簡稱LP)。其中JSP是由多倫多大學出版的刊物,LP由總部在英國的學術與專業出版者協會(ALPSP)主辦的期刊,這兩本期刊始終站在學術出版研究領域的前沿。因此本文就以這兩本刊物為研究對象,選取2009至2011年間這兩本刊物刊登的所有研究性文章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分析學術出版研究的新進展。
文獻量的統計
本文選取的JSP和LP均為季刊,每年四期,2009至2011年三年期間,兩種期刊共有24期。這24期期刊中,共有研究性文章146篇,其中,JSP有61篇,LP中有85篇。這146篇文章涵蓋了學術出版研究的多個方面,既有理論方面的探討,也有實踐案例的研究。通過對146篇文章的內容分析,本文將這些研究性文章分為以下四類:(1)學術出版的編輯理論與實踐;(2)學術出版物評價與讀者研究;(3)學術出版產業研究;(4)學術出版的數字化及未來發展研究。其中,學術出版的編輯理論與實踐類有49篇;學術出版物評價與讀者研究有18篇;學術出版產業研究類有55篇;學術出版的數字化及未來發展類有24篇。數據顯示,有關編輯理論與實踐以及學術出版產業的研究是近三年學術出版研究的重點。
文獻的內容分析
1.學術出版的編輯理論與實踐
這一方面的研究既有經驗總結,也有對編輯工作中的某一環節的研究與介紹。一方面,摘要的重要性引起了關注,有學著認為,就學術論文本身來說,編輯在對學術論文的摘要進行編輯時,需要讓其呈現出文章的中心意義,同時也要更加具體。①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關于編輯工作中核查引注的研究。由于互聯網的發展,編輯對引用文獻的校對,特別是找出引用內容的最初來源變得越來越困難;并且,這一工作是否屬于學術編輯的工作職責也引起了研究者、出版人等的爭論。不過,對于現階段編輯的工作,一款叫CrossMark的服務能夠提供很大幫助,這一服務能夠為研究者和學術編輯檢驗那些從互聯網上引用的內容是否來自已有的資料提供便利。
編輯與作者、作者間的關系處理也是編輯實務研究中的重點,從作者的角度出發,傳統的作者與編輯關系已經不能適應新技術與全球化的挑戰,因此,作為論文作者,需要重新審視自己與學術刊物編輯之間的關系。哈?!ぶx里夫·艾哈利德等人的研究則揭示了學術論文發表中作者身份沖突產生的原因、類型和結果,他們通過對孟加拉國達卡的一個研究機構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發現,論文作者與其合作者產生沖突的原因主要是不道德地宣稱自己是主要作者,或者違背合作作者要求乃至于剝奪合作作者身份等,為了合理地避免這一沖突,研究者需要在進行研究之前規定好作者,并根據作者的貢獻進行排序。②
同行評議(peer review)的研究一直是學術出版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同行評議的程序也在改變。有別于傳統的封閉同行評議(closed peer review)系統,利用互聯網科技,一些期刊已經建立公共同行評審(public peer review)系統,不過這一改變是否提升了同行評議的專家信度?有研究者對《氣象與大氣科學》(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的公共同行評審系統進行量化研究,結果顯示出較低的Kappa系數和較為合理的組內相關系數。這一結果意味著公共同行評審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專家信度,但是,同行評審的作用是引導編輯作出決定而非討論文章是否發表,公共同行評審這一程序由于其開放和互動,能夠提高編輯選擇文章的有效性。③因此,對同行評議程序的完善以及網絡同行評議的使用也是許多研究者研究的重點之一。另外,從倫理學角度看待學術同行評議,對于公開/匿名評審的問題依舊在爭論,新技術的應用或許提供了一些解決視角,但是不可避免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在同行評議中,秉持較高的責任感似乎成為唯一的準則。
剽竊雖然不是一個新問題,但是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時代,它成為一個越來越不可忽視的問題。編輯工作中如何識別稿件中的剽竊內容,使用CrossCheck成為目前一種比較有效的手段,這是CrossRef中的一項服務,幫助編輯識別論文中的剽竊內容。浙江大學自2008年10月使用這一工具發現了論文中來源不明的內容和具有明顯剽竊特征的論文?!丁罚═he Journal of Bone&Joint Surgery)使用這一工具提高了編輯的工作效率。此外,也有研究對剽竊行為進行分類,并探討了剽竊行為與法律的關系。④
2.學術出版物評價與讀者研究
對于學術出版物的評價,一方面通過論文引用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則與學術出版物的編輯構成有關。對于這兩個方面是否科學合理,有研究進行了探討。以SCI為例,將被引用數量作為評價學術質量和影響力的標準并不具有說服力,畢竟從數字上不能說明作者引用文章的理由是什么。此外,還存在作者自我引用(self-citation)的問題。而關于編輯是不是會影響學術出版物的影響力這一問題,事實上,編輯對期刊文章的選擇可能受偏見和個人經驗的影響,這對作者和出版物來說并非是一個好消息。但這也正說明我們在構建學術評價體系時,應該引入更多的變量。
學術出版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術成果傳播和學術交流溝通,近些年學術出版領域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因此,對讀者的研究成為學術出版研究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領域。作為學術搜索的用戶,他們往往會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學術期刊搜索,閱讀方式也常常是多樣化的。那么,作為讀者來說,選擇有價值的文章的時候會看重哪些因素呢?研究發現有兩類文章最受歡迎:(1)頂尖作者撰寫的、發表在具有頂尖同行評議團隊的期刊上,并且能夠從網絡上免費獲取的文章;(2)頂尖作者撰寫、所發表的期刊上雖然沒有頂尖的同行評議團隊,但能夠從網絡上免費獲取的文章。⑤
3.學術出版產業研究
作為文化產業一部分的學術出版產業,其商業屬性是學術出版機構不得不關注的方面。因此,從經營與管理角度對學術出版產業進行研究是學術出版研究一個不可缺少的領域。JSP與LP中有關學術出版產業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兩類。
(1)開放存?。∣pen Access)
有關開放存取的研究是2009年和2010年的熱點,JSP與LP這兩本期刊中有12篇文章是關于開放存取的討論。其中,有介紹本國開放存取情況的文章,例如北歐國家開放存取與學術出版的描述性研究,克羅地亞國家開放存取平臺的介紹文章,西班牙開放存取情況的調查研究等。實驗研究發現開放存取與引用率并沒有顯著關系,開放存取也并沒有刺激銷售額的增長或減少圖書銷售額。⑥事實上,更多的研究表明,開放存取政策確實對學術交流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必須考慮它對水平的控制、作者與機構的工作量、版本的混亂以及對現存期刊、出版機構可能產生的影響等因素。
(2)經營管理
學術出版的經營管理不僅與學術發展有關,還受到政治、經濟環境與政策的影響。因此,對學術出版產業經營管理的研究所涵蓋的范圍也是十分廣泛的。這其中既有對出版自由的思考,也有對經濟危機與經濟復蘇對學術出版影響的探討。
除了宏觀上對學術出版經營管理的研究,還有許多研究者從價格角度探討學術出版的經營。近些年出版物價格的增長遠遠低于物價的增長,但是,系列學術出版物的出版花費卻越來越高。因此,學術出版物需要新的價格模型,美國化學協會引入了一種以網絡為基礎的價格模型;也有學者通過對現階段學術出版情況的分析總結,提出一種層級化的價格模型,并對可能實現的收益進行了預測。⑦
此外,作為一項產業,也有許多有關學術出版經營模式以及戰略管理的研究。這些文章大多通過案例分析來進行說明,例如通過分析頂尖學術期刊的目標、風格、創造性和可讀性總結出這些期刊的戰略管理模式;基于對已有數據的分析來研究市場對大學出版物的要求;運用Emerald出版集團在線圖書館運營的案例說明在線出版對商業生產力和出版內容、技術的發展有積極作用。這些經營模式的研究雖然有其特殊性,但在某些模式上具有普遍性,研究者希望能夠通過這些研究為業界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4.學術出版的數字化及未來發展
面對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經濟的全球化,學術出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學術出版研究的熱點與難點。作為權威的學術出版研究期刊,JSP與LP并不隨意發表關于數字化和未來發展的文章。在已發表的相關文章中,有些是對已經進行的數字化實踐的介紹和思考,也有對中國和俄羅斯數字出版實踐情況的描述。悉尼大學將出版與數字圖書館結合,對不同讀者采取不同形式,這一創新型的商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許多人認可數字化與網絡化是學術出版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這一發展趨勢也對編輯及學術出版提出了許多挑戰。同時,也有學者提出,在學術出版越來越數字化的今天,還必須警惕數字黑暗時代的到來,要警惕數字保存的弊端。⑧
結語
本文通過對JSP和LP的研究性文章進行內容分析,較為全面地呈現了目前學術出版研究進展的全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國學術出版領域從業者和研究人員了解目前國際上有關學術出版研究的最新進展。此外,選取的兩本期刊中有關其他國家學術出版實踐的介紹和編輯經驗的分享對我國學術出版從業人員的實際工作也能產生相應的幫助,有助于我國學術出版產業的發展。我們認為,學術出版關系到我國科學研究和學術成果的傳播與交流,需要時刻關注國際學術出版研究與實踐的進展,以不斷借鑒經驗,完善我國學術出版的發展。⑨
(巢乃鵬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何椿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 詹姆斯·哈特利. 讓雜志摘要更加具體[J]. 學術出版雜志(journalof Scholarly Publishing,下同.). 2011(4): 110~115.
② 哈桑·謝里夫·艾哈邁德,卜杜拉·哈迪, 納什·喬杜. 孟加拉 國的作者沖突:一項探索性研究[J].學術出版(Learned Publishing, 下同), 2010(4):319~325.
③ 伯曼, 丹尼爾. 使用公共評審時評價者評級的可信性:一項案例 研究[J]. 學術出版, 2010(2):124~131
④ 喬斯·桑德斯. 剽竊與法律.學術出版[J].學術出版, 2010(4): 279~292.
⑤ 特諾普·卡羅爾等. 學術文章的感知價值[J]. 學術出版, 2011 (2) :123~132.
⑥ 羅納德·斯內德. 免費圖書的利潤:一項測量開放存取出版影響 的調查[J].學術出版, 2010(4):293~301.
⑦ 查理·瑞普. 研究和實施新的分級定價模式[J]. 學術出版,2011(1):9~13.
⑧ 伊凡·斯密特, 杰弗瑞·凡·德·胡芬, 大衛·杰瑞塔. 小心數
字黑暗時代:出版人需要關心數字存儲的原因[J]. 學術出版,2011(1):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