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過程進行分析,指出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在目標制定、效果評估;與教育改革緊密結合;社會各界廣泛合作;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教育的開展;科學研究深入實踐、注重實效等方面都給予了我們不同程度的啟示,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信息素養教育 青少年 香港
中圖分類號: G254.9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2)04-0129-04隨著信息化浪潮的高漲,信息素養教育成為普及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青少年作為國家的棟梁和未來,其信息素養教育被世界各國視為提升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美英法日等世界發達國家從20世紀50、60年代就十分重視在中小學生中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將信息素養教育正式納入到中小學教育中,制定相關政策、發展規劃、教學計劃、實踐形式、評價體系等,建立了較完善的政策體系、實施策略和保障制度,確保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有效開展。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香港受西方發達國家影響較大,同時又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其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起步雖不算早,但啟動迅速,持續發展,成效顯著。而香港與內地地緣相近,文化相通,其在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方面的實踐和成功經驗對內地而言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文在對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歷程進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成就和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歸納總結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成功經驗,為我國有效開展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提供借鑒。
1 信息素養與信息素養教育
信息素養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方面的修養與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共同的評價[1]。信息素養教育是信息社會背景下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信息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營造一種有利于強化信息意識的環境至關重要。信息知識與能力教育多通過系統教育、培訓和自覺實踐來進行。信息道德教育則需要通過多途徑、多渠道、全方位的滲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 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發展概述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之初就特別重視學生信息素養教育,首份《施政報告》即明確提出:“推行為期五年的資訊科技教育策略,鼓勵學校應用資訊科技,提高教與學的成效。[2]”并于1998年11月頒布《與時并進,善用資訊科技學習:五年策略1998/99至2002/03》[3],將信息素養教育正式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在這一階段的發展中,香港特區政府致力于加強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教師培訓,開發數字學習資源,培養使用資訊科技的整體社會文化,促進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在這五年間,香港完成了開展信息化教育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所有學校均以寬帶連接互聯網,其中超過六成的學校更采用光纖連接方式接入。所有教師均已完成基本程度的資訊科技培訓,77%的教師達中級以上程度。建立了內容豐富的數字教育資源庫。各區的“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相繼建成,組成一個全港性的網絡。啟用香港教育門戶網站“香港教育城”,實現學習資源、教育方法、成功案例的全港共享。在社會文化培育方面,舉辦了一系列的展覽、活動和比賽,推廣使用資訊科技,營造全社會支持使用資訊科技的文化氛圍。
為確保信息素養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香港特區政府于2004年7月發表第二份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文件《善用資訊新科技,開拓教學新世紀》[4],標志著香港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進入第二個階段。在這一階段,香港政府致力于利用資訊科技加強師生教與學的能力,進一步豐富數字學習資源,廣泛推廣成功的教學范例,建立有效的專業發展模式,推動社會群體支援資訊科技教育。經過這一階段的發展,香港各中小學已具備開展資訊科技教育的足夠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數碼隔閡”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大部分的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和家長,均對使用資訊科技持正面態度,課程改革中四個關鍵項目之一的“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取得重大的進展。制定了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并根據這一架構,開發了有關資訊素養的評估考核工具。
2008年12月,香港政府發表了第三份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文件《適時適用科技,學教效能兼備》[5],針對資訊科技發展的新趨勢,提出資訊科技教育發展的新策略。包括營造資訊科技教育的理想環境,繼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協助學校制訂和推行校本資訊科技教育發展計劃,提供以課程為本的教學單元資料庫,加強對學校和教師的技術支援,與非政府機構協作以提升家長的資訊素養等。從資訊素養教育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培訓、數字資源建設、社會合作等各方面進行制度化規范,并指明未來發展方向。
3 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經驗及啟示
(1)制定明確的目標,重視效果評估、認證與持續開展。香港特區政府制定的每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文件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在每個策略的實施過程中,都分階段委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就策略取得的進展進行檢查評估,對基礎設施建設、教師的培訓及專業發展、教育資源、教學方法和案例、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情況、學生的學習成果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存在的問題及需加以關注的地方。研究成果作為未來研究的基礎,也為制定下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提供參考。由于每個策略的制定和實施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研究的基礎之上,保證了策略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也使策略的實施過程得到相應的指導,有利于各項措施的不斷完善及項目的持續開展。
香港還積極開展學生信息素養標準及評價體系的研究,相繼出臺《資訊科技學習目標》、《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學校資訊科技教育自評系統》等指導性文件,分階段分層次提出中小學學生資訊素養教育目標和評價考核標準,使師生明確資訊科技教育的學習目標和資訊素養的內涵,實施有效教學。資訊素養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為學校的資訊素養教育成果測試及學生的資訊素養評估提供了依據,對資訊素養教育策略的貫徹實施起到了監督、促進作用,推動了香港中小學資訊素養教育的發展。
(2)與教育改革緊密結合,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方式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把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各科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信息能力的同時,營造有利于強化學生信息意識的學習環境。從第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開始,香港就把資訊科技教育與教育改革緊密結合,希望利用資訊科技的力量,推動學校教育在目標、內容、模式和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并把使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列為課程改革中的四個關鍵項目之一,促進中小學教育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迎接信息時代的到來。
信息素養教育與教育改革的緊密結合,使信息技術的利用和信息素養的培養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不僅資訊科技教育課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其他課程的教學也成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手段。為達到通過各科目的教學有效促進信息素養教育的目的,香港教育局于2009年委托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進行為期一年的“發展課堂活動及評估工具通過科學科/常識科提升學生資訊素養”的研究計劃。探索信息素養教育與各科課程教學相融合的有效方法并加以推廣應用。
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有助于抽象概念形象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互相之間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如協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專題研習和自學等。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擴大了學生學習素材的獲得范圍。有助于學生在教科書之外找尋資源,幫助他們理解概念,獲取知識,以及觀察和探索學校以外的世界。把信息素養教育融入中小學各科目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信息能力培養的同時,營造完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形成搜集、評價、選擇、利用信息進行學習和創新的習慣,從而于潛移默化中不斷強化信息意識,培養自主的、獨立的、終身的學習者。
(3)多方參與,廣泛合作,整合社會資金和力量,營造有利于信息素養教育的社會環境。香港的青少年資訊素養教育不是教育部門單獨開展的,而是喚起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進行廣泛的合作。香港特區政府第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即指出,要成功推行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必須得到社會的參與。青少年的資訊科技教育不應局限在學校和課堂上,而是要讓學生在應用資訊科技的環境下成長,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所以各社會團體必須通力合作,營造一個資訊科技無處不在,無所不用的社會環境,確保學生在上課、課余、社交、娛樂時都能接觸資訊科技。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擔任整體統籌者的角色,持續投入了大量資源,推動社會各界之間的合作。如香港教育局與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合作,在圖書館、兒童及青年中心,以及社區廣泛配備設施應用資訊科技;與香港電腦學會合作成立ITeHelp熱線中心,為學校和家長提供資訊科技支援服務,并開辦免費的資訊科技培訓課程;與志愿組織及非政府機構合作,相繼開展“家家有腦”電腦循環促進學習計劃、“一家一網e學習”上網學習支援計劃,以消除數碼隔閡和數字鴻溝等。正是由于匯集了社會各界的力量、經費和專業知識,才使香港資訊科技教育計劃得以快速啟動,并延續發展動力。
由于學生在家的時間比在學校多,香港的個人電腦和互聯網連接的普及率非常高,家長在資訊科技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香港非常重視家長的作用,盡可能地為家長提供更多的支援,協助家長指導和監管子女,確保子女應用資訊科技可獲得愉快而正面的成果。香港所開發的資訊科技教育資源中,有專門的家長專用教材。包括香港教育城在內的所有資訊科技教育網站,都設有家長專用登錄窗口或主頁。如香港教育城的“家長易學站”集成了家長專用的資訊科技教育資源,幫助家長提高資訊素養,進行親子指導。此外,教育局還聯合社會各界、志愿機構,向家長提供各種提升家長資訊素養的服務及課程,讓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原則和方法,克服教育子女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為子女資訊素養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類教材和培訓內容廣泛、使用便捷、實用性強,針對青少年資訊科技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提供對策和方法,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學校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補充,社會則為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創造必要的大環境。香港特區政府正是整合了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及社會各自的功能,推進多方的良好協作,才使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成效明顯。
(4)重視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教育。香港特區政府第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即提出“除訓練學生的電腦操作技巧外,亦致力向他們灌輸應用資訊科技的正確態度和價值觀”[3]。第二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把“鼓勵社群,特別是家長的參與,引導學生恰當使用資訊科技及培養他們網上應有的道德操守”作為六大目標之一[4]。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文件指出:學生最少應具備三方面的資訊素養,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成為良好的數碼公民,既能安全、合法和負責任地運用資訊,亦能自發自主地進行終身學習[5]。《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6]也把“有關使用資訊科技的社會和道德問題”作為其主要內容之一。
香港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教育是以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為依托,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良好協作,整合全社會力量,多途徑、多渠道、全方位滲透來進行的。香港社會各界舉辦了大量相關活動,開發了大量的相關教育資源,分別給教師、家長和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有效指引。
香港特區政府建立的一站式的入門網站“資訊安全網”[7],設有專門的青少年及學生、家長及教師的登錄口,提供資訊安全方面的資訊和資源。2009~2010年度,特區政府從財政預算中撥款6300萬,舉行為期一年的“做個智NET的”互聯網教育活動[8],在全港各區面向中小學學生、家長及教師推行不同類型的活動及服務,以達到教育青少年及市民善用互聯網的目的。香港教育局開通安全上網資訊頻道[9]以及學生及青少年的網上操守網站[10],為教師、家長及學生提供教學資料和有效支援。香港青年協會也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開展互聯網安全家庭支援計劃,進行青少年網上行為調查研究,舉辦網絡道德、信息安全教育的各類講座、工作坊和研討會,倡導網上綠文化,要求青少年積極建立健康的網上文化,致力維護言論自由、保護知識產權及尊重他人,做個守法、自律、負責、精明的互聯網使用者。香港青年協會還獲得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制作了“智NET生活”健康上網活動冊,分“健康上網”、“網絡安全”、“網上道德”三個單元,供教師課堂使用。此外,香港知識產權署、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香港警務處、香港電訊管理局、香港家庭福利會等社會各界均加入到青少年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教育的行列,開展各種宣傳活動,提供健康上網支援熱線服務,為青少年構筑綠色信息防火墻。
(5)科學研究深入實踐,注重實效。根據信息素養教育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研究成果立即應用指導實踐。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是建立在大量科學研究的基礎之上的,每一個發展階段的效果評估和下一個發展策略的制訂以及學生信息素養標準及評價體系的建立,都委托了相關研究機構進行廣泛的調查和研究。在資訊科技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針對實踐中遇到的現實問題,也即時委托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開展相關研究。如對項目進展實際情況的調查和評估研究,有關教學方法、教育資源、課程整合、教育改革、信息系統和技術方面的研究,以及針對青少年網絡使用過程中的失范行為如網絡成癮、網上欺凌等所進行的相關研究等。所有研究課題都是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研究周期基本都在1年以內,研究成果立即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指導進一步的實踐。如各階段的“資訊科技教育計劃進度檢視及成效評鑒研究”、“發展課堂活動及評估工具通過科學科/常識科提升學生資訊素養”研究、針對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進行的“父母如何管教子女使用互聯網”的研究等,均是在深入實踐,廣泛調查的基礎上深入探討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研究報告上傳網絡供有需要的人士下載應用。這種把研究工作與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緊密結合的做法,為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保證了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真正取得實效。
4 結語
香港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已經形成了“四位一體,全面滲透”的教育模式,即以學生自我教育為主體,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建立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滲透體系,各方各在其位,各盡其職,形成合力,共同創造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的全方位格局。其在目標制定、效果評估;與教育改革緊密結合;社會各界廣泛合作;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教育的開展;科學研究深入實踐,注重實效等方面都給我們不同程度的啟示,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吉慶. 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1997施政報告[EB/OL]. [2012
-04-15].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pa97/chinese/pa97_c.htm.
[3]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與時并進,善用資訊科技學習:五年策略1998/99至2002/03[EB/OL]. [2012-04-15]. http://sc.edb.gov.hk/TuniS/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7286&langno=2.
[4]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善用資訊新科技,開拓教學新世紀[EB/OL].[2012-04-15].http://sc.edb.gov.hk/TuniS/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2497&langno=2.
[5]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適時適用科技,學教效能兼備[EB/OL].[2012-04-15].http://edbsdited.fwg.hk/3ITED/.
[6]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香港資訊素養架構:資訊年代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EB/OL].[2012-04-15].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SC/Content_1619/il_chi.pdf.
[7]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訊安全網[EB/
OL].[2012-04-15].http://www.infosec.gov.hk/.
[8]“做個智NET的”互聯網教育活動[EB/OL]. [2012-04-15].http://www.be-netwise.hk/.
[9]安全上網資訊頻道[EB/OL]. [2012-04-15]. http://internetsafety.edb.hkedcity.net/.
[10]學生及青少年的網上操守[EB/OL].[2012-04-15].
http://cesy.qed.hkedcity.net/chit/intro_parents.php.
作者簡介:楊玫(1968-),女,廣州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