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了解到,在高檔水果市場上。一個蘋果就有一斤半左右,個頭看上去像是個小南瓜,粉紅粉紅的特別招人喜歡。當然,價格也令人咂舌,批發價都得50元一個。高檔水果開始在節前大量涌入市場,搶占年貨團購市場商機。
經銷商表示:高檔水果年前賣得特別好,買主多是公司、商社,做春節福利或禮品。當然,也有少部分有需求的市民買家,用來送給重要親人或朋友。
興之所至,記者也隨機做了一項調查,除了這些高檔水果外,其他高檔農產品也同樣在春節市場上風光無限,成為當下人們禮尚往來的“新寵”。
近幾年,每逢節日人們相互饋贈特色農產品已成風尚。人們已不再懷疑農產品作為“節令禮品”的分量,而且高檔農產品消費越來越多,價格也隨之推高,農產品變身禮品熱銷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專門銷售農產品禮品的網站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查干湖的魚、陽澄湖的大閘蟹、鶴壁的鯽魚和纏絲鴨蛋、煙臺的特大櫻桃、新疆的紅棗……這些大都經過綠色、有機認證或是純天然產品,再配上精美包裝,價格都要比普通的貴上好幾倍。種種現象表明,高端農產品在食品消費中已經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觸發了一股奢侈農產品消費熱潮。
當然,只有具備一定條件才能躋身禮品行列。首先,要保證質量,作為禮品的農產品一般都是品牌產品、地理標志性產品或者是無公害綠色、有機、純天然食品。生產難度相對較大,產量也比較少,而且都是經過層層挑選出來的精品。 其次,要注重包裝,國人講究的是品位格調,包裝既是商品的臉面也代表購買者和受禮者的身份和地位。放眼看去,凡是禮品都配有精美的包裝,設計獨特還可以為產品增光添彩。最后,要針對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銷售策略,也就是市場定位要明確,禮品也要分為低、中、高層次。同時針對節日的變化而推出不同的應時禮品,例如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等。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高檔農產品雖然價格高,但是銷售情況一直不錯,常常是供不應求,有些甚至還未進入市場就已經被訂購一空,為什么高檔農產品如此走俏禮品市場?筆者認為,其一,農產品實用性強,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作為禮品更實惠,不像有些禮品華而不實。其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注重如何吃好、吃精、吃出健康,仔細品嘗就會發現,價格高的農產品不僅質量有保證,口感確實比普通的要更勝一籌。其三,食品安全問題屢有發生,從三鹿奶粉到蘇丹紅、再到地溝油,食品質量安全成為公眾最為關心的話題,很多人表示不在乎價格高低,只要安全就好。所以,近幾年散養柴雞、綠殼雞蛋、有機大米、有機蔬菜等農產品越來越多地占據了各大超市柜臺,備受消費者青睞。其四,作為禮品來說,傳統意義上的禮品已不能滿足人們節假日采購的需求,本著“送禮送健康”的原則,高檔農產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饋贈親朋好友的首選。高檔農產品不僅僅代表了一份禮品,更是代表了一份情誼、一份祝福,同時更符合現代人的養生理念,更容易被接受。
誠然,對于價格不斷攀升的高端農產品,很多人發出疑問,究竟這些農產品質量如何,是與所打出的價格相符還是只是一種品牌效應?目前,各界對此也莫衷一是。這些我們可以暫且不論,但不可否認,品牌農業正在各地逐步壯大,國民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的轉變為農產品及其加工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