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東
摘要:文章介紹了在化學課上留白的含義,分析了留白的重要意義和策略。著重介紹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留白的策略:精心備課有計劃安排留白時間;通盤考慮巧定留白時機;隨機應變巧定時間長短;運籌帷幄巧點撥提升留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留白;含義;策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2)04-0053-02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25
留白,原指畫家在繪畫時有意留下部分空白,以求畫面整體上疏密相間,給人遐想的空間,以求不著一筆盡顯風流。我主要把它借來,用以指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有意留出一部分時間,老師不講,讓學生去想象、思索、頓悟、品味、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進而彰顯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使整節課達到緩急相宜,張弛有度,如行云流水。
一、在初中化學課上留白的重要意義
1.在初中化學課堂上進行留白是關注學生的必然要求
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5-17周歲兒童,持續注意的時間只能維持20分鐘左右。我們在教學時不能不考慮這個心理特征,所以在安排了一個時段緊張的學習后要給學生時間自我調整、自我感悟,頓悟通常包括四個階段:(1)認真思考(智力準備期);(2)一段無效期(醞釀期);(3)頓悟時刻(啟發);(4)思考,包括精心組織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驗證期)(Csikszentminhalyi&Sawtter,1995;Hadamard,1949; Wallas, 1926)。學生需要時間來頓悟,當然也可以小放松一下,以便迎接下一個高潮,這樣才能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2.現實的課堂狀況要求我們必須留白
我本人多年來常參加各種教研活動,聽了不少課。常聽同行反映,時間不夠用。老師們是精心設計一環扣一環,講練講相結合,老師馬不停蹄,學生聽得是頭昏腦脹,到下課時在我們老師自己也往往長嘆一聲,唉,終于教完了。與其這樣,倒不如審時度勢,冷靜下來分析一下,究竟做了哪些無用功。能不能少安排點內容,騰出時間來讓學生消化消化,喘口氣,這就需要留白。
3.在初中化學課堂上留白,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廣大教師轉變教學觀,要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重視對知識產生過程的感悟,重視學生的整體發展,我們不僅要關注基礎知識、實踐能力的落實,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體驗樂趣,從而自覺地喜歡上化學,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適時地停下來給學生去思索去感悟,去體驗。
4.初中化學學科的特點,要求在化學課堂上留白
初中化學屬于啟蒙教育,學生第一次從化學的視角來觀察,研究周圍的物質世界。學生一下子要接觸很多基本概念,許多元素化合物知識,又有豐富的實驗現象、結論,操作規范都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為此,我們必須在課上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回過神來當場領會。當場記憶,不留給學生課后完成,從而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
二、課堂留白的具體策略
1.未雨綢繆,備課時要特別注重備學生
實踐表明,教過七八年后,絕大多數老師對教學內容的深廣度都能了然于心中,唯獨在備學生這上面欠缺。我平時正常通過書面作業、課堂提問、課后輔導,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特點,身心狀況。這樣在備課時就能較為準確地把握學生的難懂點、易錯點、失分點,從而為確定講什么、怎么講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在教學中我堅持讓學生先學,然后我再教。堅持做到三不教:即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我們不教;怎么教學生也不會的,不教;對學的終生發展無影響的,不教。堅持做到三講:講在學生的疑難點上,講在新舊知識的聯系點上;講在基本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上。這樣最大限度地減少師生的無效勞動,為課堂留白提供充足時間,做到凡事預則立。
2.通盤考慮,科學安排留白的時機
留白留在令人深思處,對于那些學生一看就知一聽就懂的內容,我們就無必要留白,例如常見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等。而一些重大原理,如燃燒的條件,鐵生銹的原因等。一些較復雜的探究歷程一定要留白,如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等講完后,讓學生回過神來,弄清原理的實質,或探究的思路。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時,對于空氣各成分的體積分比及氧氣,氧氣和稀有氣體用途時就沒有留白,而在重溫拉瓦錫研究空氣組成實驗時,我進行了留白,讓學生領悟實驗的思路及流程,體會實驗的嚴謹之處,在演示完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后,我進行了留白,讓學生去理解水面為什么會上升?是怎樣化無形為有形,哪些因素會影響實驗的結果。也就是留白要留在值得思考的地方。一般是物質重要典型的性質,學習之后。對化學學科知識體系,具有支撐作用的核心概念,如混合物、純凈物、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等概念,原理的學習之后留白。留在令人遐想處,初中化學中有許多有關物質用途方面的講述,老師講課時可適當刪減,適當留白。留時間給學生去遐想。例如講干冰用途時,老師只要點一下,給時間讓學生想象干冰用途的情境再現。留白要留在長篇大論后,在實際教學中有時為了照顧知識本身結論的完整性,需要作長篇幅的講解,如講授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常常是講完后學生一頭霧水,滿臉的迷茫,此時切不可忙著推到下一教學環節,而是要給時間學生體會,讓他自己理出個思路,想清楚過程,再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活動,這樣學生學起來才不吃勁,知識的內化才是水到渠成的事。
3.隨機應變,巧定留白的長短
現實的課堂是瞬息萬變的,它要求我們老師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即時表現,特別是要關注學困生的表情。當學生面露難色,我們要及時停下來給時間讓他慢慢理會、感悟。也就是留白,對于知識構建能力遷移要求高的,留白時間要適當長些,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常見的酸和堿時,在引導學生學習常見酸和堿的物理性質時,對初中生來講,主要就是將描述性內容進行識記,需要重新構建的成分較少,我就留白很短。然而在學習酸和堿的化學性質后,都進行了長時間的留白,以期學生能自我構建出酸的一般化學性質,以及堿的一般化學性質。又如實際教學中,同樣的內容在有的班級學生容易接受,而另外一個班級卻很困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靈活機動。
4.科學調控學生思維,提高留白的質量
“留白”并不是簡單地停下來不講,更不是任由學生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浪費時間。留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給學生時間去將知識內化重構的過程。為此我們老師要善于掌控學生的思維,在留白前要交待清楚,去想象什么回味什么,自我構建知識構建到什么程度?要想象什么,要思索什么?又要體驗什么總之要交待清楚。要不然嘎然而止,學生不知所措,造成冷場。例如在教學《碳的化學性質》時,演示完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后,我在留白前要求學生①在腦海中再現實驗的過程,②回憶實驗現象,③思考一下碳的作用,④預測一下碳的用途。這樣留白時學生的思維就在有效運轉,留白就真正發揮了作用。
三、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留白的反思與評價
近十年來,本人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一直堅持課堂留白。學生普遍反映學習時不那么吃勁,能喘得過氣來。許多聽過我的課的老師都反映,我的課堂時緩時急,張弛有度。課堂因“留白”而有了生機,有了節奏。困惑在于:當教學內容安排很緊時,留白就不自覺地被擠掉了一些。實事求是講,初中化學教學一直都很緊張,有效教學時間往往只有36周,而各地又普遍提高教學進度,所以許多化學老師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現行考試制度又無法衡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否優化,無法衡量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得怎樣。所以在化學課上進行留白,完全靠老師職業理想來優化化學課堂的流程,藝術化的實現,從而讓現實的課堂插上理想的翅膀。
參考文獻
[1] 鄭長龍.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M]. 沈陽: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2] 任定成.科學人文高級讀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 朱小蔓.關注教師的人文素質[N].中國教育報,2005-9-9(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