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古至今對自身生存環境的營造,始終緊緊地圍繞著對“物質與精神”兩大主要功能進行不懈地探索。每個歷史時期都有精品傳于后世。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居環境營造分工越來越細。像米開朗基羅那樣集建筑、雕塑、繪畫等多學科于一身的藝術大師已不復存在。為此,需要建筑師、規劃師、室內建筑師、雕塑家、畫家、工藝美術家攜起手來,為實現新世紀高質量的人居環境的崇高使命而共同奮斗。
城市雕塑、建筑壁畫是人居環境整體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精神文化的最直接、最通俗、最有效的傳遞表達方式。
于美成先生不僅是一位美術理論家,同時也是環境藝術積極熱情的實踐者。在筆者曾經主持設計的多項建筑工程的壁畫創作中,都得到過由于先生領銜的誠摯協作。如大興安嶺北山賓館壁畫《興安大地》;鏡泊湖元首樓壁畫《冊封圖》;北京人民大會堂黑龍江議事廳壁畫《北國風情》;黑龍江省政府接待中心浮雕《龍江印象》等作品,都凝聚著于先生的智慧。在合作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于先生不僅在思想理論中積極推崇“大美術”,并在實踐中身體力行。
以于美成先生為首撰寫的《當代中國城市雕塑·建筑壁畫》經過七年的辛勤耕耘,終于面世了。本書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城市雕塑、建筑壁畫發展歷程的概括總結及對未來發展前景的精辟論述,是專業人員的一部可供參考的工具資料,對非專業人它則是一部精美的藝術畫冊。
當前世界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非常時期。建筑形式的趨同化、建筑文化的失落,則是對人類本質精 神的嚴重摧殘。如何在人居環境中同步提高物質與精神功能的質量,同樣是新時期業內人士的重大課題。
《當代中國城市雕塑·建筑壁畫》一書的問世,可以說是于美成等各位先生在另一個側面發出的一聲呼喚,吹起的一聲號角。希望在外來強勢經濟沖擊下的文化迷茫中,能夠振奮民族精神,重塑中國在人居環境上的本土文化的世界地位。我想這并非是多余的話。
原載《藝術》2008年第4期
作者簡介:趙興斌,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黑龍江省建筑裝飾協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