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為推動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建立新的公共文化事業服務體系,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怎樣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對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宣傳我們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加強黨和政府與人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鞏固和發展城市、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以及科學文化素質,幫助廣大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實現社會主義奔小康的目標,都具有積極重要的現實意義。胡錦濤總書記十七大報告中,對加強文化市場產業建設和加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農村基層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給基層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越來越彰顯出重要的作用。人民需要文化,人們更需要積極向上、內容豐富健康的文藝作品。一是從電視上廣播里欣賞文藝作品,二是廣大人民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自娛自樂、自我表現、自我陶醉的娛樂方式,來滿足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
文化館和文化站是承載群眾文化各項任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其間是業務指導的關系。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都一再強調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中央提出“加大投入、轉換機制、蹭強活力、改善服務”的方針以及國務院頒發的《公共文化體系設施條例》都是對基層文化建設和基層公益性公共文化事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群眾文化是公益性的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政府主導,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文藝服務。多年來,文化館是社會文化建設中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群眾文藝工作公益性事業性,要求我們文化館站一定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做群眾文化工作,就是為老百姓、為社會服務做工作。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以來,各種群眾文化活動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群眾性參與的活動比較普遍,人們的思想文化素質提高了。十七大六中全會以后,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保總理在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大對文化館建設的投入,發展壯大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現在當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又積極計劃一步一步的恢復鄉鎮文化館站,但什么時候能完全恢復鄉鎮文化館站,這還需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財務的支持投入。
作為區級文化館我們有責任擔負起全區廣大群眾文化活動。如何開展培訓、輔導已成為我們工作中的主要內容。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怎樣才能搞好城、鄉文化工作,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首先,加強文化館和農村鄉鎮文化站基礎建設和硬件建設,文化館的硬件建設設施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必須必備的,文化部對文化館的等級評估中都明確了一系列的硬件規定。例如:館舍面積達標,具有多功能活動廳、電子閱覽室、活動室、舞臺、廣場、燈光、音響器材等等。服務硬件上去了,我們的服務底氣就更足了,能夠廣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文化活動,可以更大范圍地團結群眾,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是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的有效途徑。另外要不斷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努力創新文化活動形成。
1、文化館要培養專業技術人員。文化館既然要負擔服務大眾,服務社會的職責,那么就要有一支過硬的服務隊伍。我們現在的文化館工作人員,已經不適應快速發展的新文化的需求,已落后于新出現的群眾文化活動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輔導農村文化技術型人才,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的目標,這些新人員可以起到推動發展的作用。
這支新的主力軍應該是文化館的業務人員,是一支具有一技之長的藝術人才,而且還是“一專多能”的。文化館業務人員的強弱,是能體現一個地方群眾文化活動的好與差,凡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好的地方和單位,文化館的專業老師都傾注了辛勤的汗水。所以說文化館隊伍中業務人員是關鍵,沒有業務隊伍,你就是想服務,也是無從下手,難以實現。在隊伍建設中,我們還有不斷地開拓、不斷地充電學習,學習新的藝術元素和文化元素,了解人民群眾文化的發展動態,了解人民大眾的文化需求,只有不斷地充實自我,才能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2、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服務社會。文化館是公益文化事業單位,文化館處了免費開辦公益性的各類藝術培訓班,辦好館辦團隊外,還要走出去、進社區、下基層、到農村開展各項業務輔導和培訓。
作為基層宣傳工作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基層建設和宣傳的重點在農村,堅持用正確的輿論引導群眾,用優秀的文藝作品鼓舞群眾,切實把農民的文化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讓人民群眾在致富的同時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從而達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
文化館要在新的形勢下,不失時機,牢牢把握公共文化服務的住陣地,向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為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發展而努力奮斗。隨著人們對文化需求的提升,對文化生活的質量和對文藝作品的欣賞也隨之提高。重視文化管理干部作風建設,加強各級公益文化設施公共文化體系的建設,培養專業文化干部的專業輔導,創作能力,提高網絡人才隊伍的建設。我們的創作要在弘揚主旋律的基礎上提倡多樣化,要在優秀的民族文化中吸取營養,在時代的發展中,學習新的文化和新的藝術元素,不斷地提高我們的創作水平,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文藝作品,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群眾文化精品,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
(作者單位:潁東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