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德建設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尤為重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德建設特點及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規范措施,讓師德建設落到實去,實現良好的教育目的。
關健詞:高校;師德建設;特點;措施
師德就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它是教師的道德意識、道德關系和道德活動的總和,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部分。一所高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開發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他們擔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神圣使命,而師德建設又是教師隊伍建設中最根本的建設。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以身示范,培養自己良好的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己的價值,以德育人,實現良好的教育目的。
一、新時期師德的特點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教育實踐中,形成了優良的師德。如:“當師之務,在于勝理,在于行義”;“為人師表,教學相長”;“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等等。這一偉大、光輝的形象是由從古到今的教師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處處身先士卒、為人師表,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師德的內容是不同的,但它具有內在繼承性和穩定性。新時期合格教師不但應具有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身體,還要擁有新思想、新觀念、先進的文化和先進的道德意識。具體是:
(一)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
忠誠人民教育事業是教師群體的一種向心力,是教師隊伍師德建設的核心,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而獻身,已經不是個人的意愿、個人的行為,而是全黨、全社會對教師的共同要求。為此,高校教師應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為之奮斗的獻身精神,在實際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名利、甘做蠶燭、做到敬業、樂業、勤業,在崗位上發出光和熱。
(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這些都是師德的主要特征,最外在的體現,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為教育學生,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率先垂范;要求學生不能做的,教師則要帶頭檢點;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自己應當精通;要求學生崇尚的行為,自己應當行之。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所以教師留給學生的師表印象,是最有效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精神世界起著重大作用,甚至影響著學生的一生。每位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表里如一,嚴于律己,情系學生,讓學生心悅誠服,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三)樹師德典范,創和諧校園,
教書育人,不僅要貫注文化知識,更重要是思想道德教育。由于師德具有明顯的典范性,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能給學生樹立榜樣,而且還能對公民道德建設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客觀上要求教師必須達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標準,需要更加重視道德修養,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響形成學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響和形成學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影響學生來影響社會風氣,從而在新時期的公民道德建設中起到動力和輻射源的作用,創造和諧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強調團結協作和團隊精神
教書育人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教師集體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單靠某一個教師是無法完成的,教師的勞動成果是集體共同協作的結果,課程的研究開發和內容的統一都離不開教師共同參與和精誠合作,在教學上達到統一,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強調教師團結協作,互助互學,以老帶新,取長補短,共同開發,不計較個人得失,提倡無私奉獻,關心集體,要有集體榮譽感。如果一個教師沒有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相互間離心離德,互相拆臺,不僅會產生內耗,影響教學的質量,而且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
二、目前高校師德方面存在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建立,各種文化思潮沖擊著人們的頭腦,教師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高校再也不是像過去那樣“一方凈土”。不可否認,在當前,教師師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部分教師缺乏敬業精神,過分追求個人名利。有些教師想著如何提高學歷,如何盡快晉升職稱,注重個人得失,教學投入不夠。有些教師過多注重上課的數量,關注教學質量不夠。
二是少數教師處事庸俗,違反師德要求,如違反考風考紀、泄漏考題,跟學生拉關系。
三是教師隊伍中有少數人存在道德情操問題,語言不規范,作風散漫。組織紀律性差。
四是教師之間缺乏互幫互學,團結協作精神不夠。
上述現象雖表現在少數人身上,但影響了高校教師的形象,在學生中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幾點措施
教師是一門崇高的社會職業,肩負著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未來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要培養高規格的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時代的需要,高校必須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一)加強和改進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探索新時期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培養優秀的教師輔導員,教育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和道德觀,正確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它是枝葉,不是主流,主流還是促進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發展。如過分強調名利和個人價值,過分追求物質利益等。那在人生旅途中就會走向偏差,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用自己的職業以人格來培養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讓文明的言行舉止堪為學生的表率。樹立愛崗敬業精神,默默無聞,樂于奉獻,淡泊名利。
(二)嚴把教師入口關
目前高校教師來源渠道較多,要真正把有才學、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人挑選到教師崗位上,杜絕不正之風和個人說了算,要把師德放在首位,把師德作為教師資格認證時重要考核內容,有違反師德規范的堅決不引進。
(三)健全制度,完善師德規范
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來規范教師的行為,同時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為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從體制上和制度上提供保證。與此同時,要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考評,建立合理考評制度,把教師考評與教師職稱評聘、工資晉升、任用、培養、評選評優、獎懲等掛鉤,對教師評價要同行評價、領導評價、教學單位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自我評價相結合,真正實行獎優罰劣。對少數不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而且給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負面影響者,除實行紀律約束外,視其情況,予以批評教育直到調離教學崗位,嚴重者給予嚴肅處理,清除教師隊伍,以保持教師隊伍的純潔。
(四)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教師隊伍健康發展
學校的主體是教師,學校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質量的好壞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歸根到底還是師德建設。在抓師德建設的同時,還應當考慮教師的待遇,人是受一定物質利益趨動的。建立與師德建設相匹配的教師待遇體系,有利于教師隊伍的發展,激勵教師奮發向上。如保證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與合法權益、選派優秀教師在職或脫產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有計劃和兄弟院校進行學術交流、解決教師的住房問題、教學支出、基建投入和教職工福利按比例有計劃列支,并逐年提高教師福利和課酬待遇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吸引教師安心從教樂教。
總之,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就是要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行為上體現師德,在實踐中依靠自己的師德標準去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一位學生,從面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悅,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師德中體現自我的存在,實現自我價值。
(作者簡介:夏平方,男,本科,講師,現任職于武漢警官職業學院普體和軍事理論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軍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