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鷺斌
摘要:公共文化服務既是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利的民生工程,又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家競爭實力的戰略任務。為了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我國建立了比較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它具有系統性、服務性、公眾性、公平性,惠民性等特征,本文主要探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公眾性。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眾性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務不僅僅擔負著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文化素質以及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民生任務,而且還承載著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任務。加快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是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具有重大意義。公共文化服務具有惠民性、公平性、公正性和公眾性等特點。其中公眾性是其最鮮明的特點。
一、 公共文化服務公眾性應體現“以人為本”和“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不僅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還體現了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始終堅持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要堅持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共文化服務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是人的思想啟蒙、知識提高、文化普及、素質提升的精神層面,只要是是通過一些人民群眾能夠直接參與、直接體驗和充分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形式進行的,這樣能夠更加貼近人民群眾自身的全面發展,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
二、明確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地位
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是我們各種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上帝”、“顧客”。一方面,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決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應該是人民群眾;另一方面,從經濟的角度,公共文化活動的資金來源于政府的撥款,實際的來源是納稅人的稅款,活動的買單者是全體納稅人。人民群眾在參與的各項社會活動表面上享受的是免費的或低價的服務,但是實質上他們在納稅的同時也就訂購了各種公共服務,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因此,這就要求政府能夠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才能真正體現出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因此,要求我們決不能因為公共文化活動是免費的或低價的文化活動就降低活動質量和服務標準。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是全體人民群眾,要照顧到全體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求。
三、 公共文化服務以實現公眾的文化權利為第一目標
公共文化活動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權利而主辦的,公共文化權利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理論基礎和終極目標,也就是說,公共文化活動應該以人民群眾、以實現公眾的文化權利為第一目標。為了防止公共文化活動成為經濟等各項活動的附庸,失去其在政府文化工作中的主體地位。當前,要大力加強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設,認真組織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建設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充分發揮現有文化設施作用,積極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增強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要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技術,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以確保人民群眾能享受到應該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務。
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是分層次、多元化的。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公共服務對象的多樣化導致了當今的公共文化服務面臨的需求也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元化。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把“大秧歌”送給“白領小資”和把歌劇、芭蕾送給農民工已經不合時宜了。這就要求政府不能再死抱著原來那些簡單的、單一的服務方式和傳統的節日活動,而是要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豐富我們的公共文化產品,繁榮公共文化服務活動。
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方式應該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多元化與時代的發展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我們應該與時俱進,讓公共文化服務也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當前,相當多的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置若罔聞,相當多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者上網只是收發一下電子郵件,相當多的政府文化網站只不過是一個擺設,里面多是關于行政部門的介紹,少有公共文化服務。這是由于他們意識上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以為文化不過就是唱唱跳跳、讀書看報,因而沒能充分利用在信息化社會下網絡的強大功能,利用這一新的平臺我們能夠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
四、總結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而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翁,只要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并突出其公眾性的功能,才能有效地提高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從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夢麟.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推進創先爭優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科學向導,2011(35).
[2]李海娟.試析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整合戰略[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11).
[3]彭明淅.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改革與創新[J].重慶圖情研究,2011(3).
(作者簡介: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