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鈴 聞捷宇
摘要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國的校企合作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較為淺,校企合作的模式需要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校企之間應更加深度融合。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近些年來,為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增強教師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校知識與實際崗位所需知識的契合度,教育部接連頒布了多項旨在加強學校與企業間合作的文件,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再次提到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實行“工學結合、校企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是今后高等職業院校發展和努力的主要方向。
1校企合作的形式
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為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訂單”培養模式。其實質是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學生畢業前校企雙方對學生進行綜合考評,考評合格者,按校企合作協議進入訂單企業工作,實現就業;企業配合模式。學生在學校學完理論,由企業提供實習的場所。實現學校對接產業、專業對接企業、師生對接職業崗位;企業為主體的模式。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完善的實習就業基地,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等優質資源,擁有管理優勢及對外協調的優勢,因此企業自己開辦與自己產業相關的高職院校和專業,聘請公辦高職院校的老師,進行人才培養,畢業生由該企業自主消化。
2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雖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有利于學生增強動手實踐能力,也滿足了一些企業對職業技術人才方面的需求,但總體上來說,校企合作存在不少的問題。
2.1校方認識不足
大多數學校開展校企合作是出于解決學校在師資、實習基地等辦學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學生就業的需要,尚未從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要及學生知識體系完善的角度來認識和開展校企合作。在這樣的認識下高職院校不是以強調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整體素質的提高為主要目的,而是片面追求學生的就業率。這會造成學校完全按照某一企業的要求來培養學生,學生的知識完整性與廣度受到限制。
2.2企業積極性不足
校企合作中缺乏長效機制是導致企業積極性不足的重要因素。我國尚未出臺對校企合作雙方能夠進行有效約束的法律法規,導致企業在校企合作中承擔著一定的風險,因此不愿意進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當中,缺乏落實相應政策的具體措施;校企合作缺乏第三方的協調服務,企業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納稅減免得不到落實;校企合作中,企業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貢獻得不到社會的認可。雖然高校和政府積極倡導校企合作,但卻未能從具體的措施和法律法規上來著手來保障有序細致地完成。
2.3合作的深度不足、形式不多
如前所述,在校企合作中,學校對于校企合作的認識不足,將校企合作等同于解決學生就業的一種渠道,未更深層次地建立起與企業之間合作的長效機制,未將與企業的合作作為一種常態進行規章制度的規范。而企業方面,因校企合作缺乏長效機制和法律法規的保障而放大校企合作的風險,造成小企業因沒有足夠的實力而不敢進行校企合作,而大企業則因風險問題不愿進行校企合作。且目前校企合作在合作的內容、課程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彈性學制的建立等方面缺乏深度,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內工業中心”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總之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形式不多。
3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培養具備完整知識,具備獨立思考能力與實踐能力的,與生產第一線緊密相連、無縫對接的學生。目前我國這種淺層次的校企合作形式是無法真正達到校企合作的目的,因此,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
3.1形成互利雙贏的合作觀念
校企合作之所以停留在合作的淺層次上,是因為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校企之間的利益未得到平衡。學校根據校企合作協議,將企業當成是學生實踐的場地與就業的目的地,以此來解決學生實踐能力差以及學生的就業率問題,實現了自己的利益。而企業在目前我國的就業市場現狀中,并不缺乏員工,缺乏的是能很好地融入到企業文化,能很快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并轉化為直接利潤的員工。因此,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分把握好企業的需求,在合作中做到校企利益之間的平衡。要實現企業的利益,就必須要在專業設置與課程設置中,增強企業的影響,滿足企業的需求。
3.2健全法律法規和保障機制
校企合作涉及到學校、學生、企業、政府等多方主體,其中的利益關系較為復雜,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約束各方的行為,確保各方履行自身的義務,同時保障校企合作中的各方主體之間的利益。法律法規的出臺,可提升校企合作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地位,使社會,特別是家長能夠對其有更為充分的認識和肯定,也使企業增強對于校企合作的信心。這對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3.3專業、課程設置融合企業需求
專業及課程在人才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由學校按照企業對于學生能力的要求來設置專業及課程,注重企業對于人才培養的參與性,對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來說很關鍵。在專業及課程中,可以融入企業的文化,培養學生對公司的熱愛及情結,同時也可以融入企業的案例,讓學生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問題中去,增強學生對企業的了解,為企業解決實際的問題。
3.4教師員工之間的互換
充分利用校企間的合作為高職院校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多為理論型,缺乏實踐經驗和企業背景,校企合作為增強教師實踐能力提供了平臺;企業的競爭歸結到底是要提高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企業員工具備動手實踐能力,而缺乏高深的理論背景,高校教師具有理論背景,但缺乏動手能力及研發方向,因此將高校和企業的研發人才結合起來搞科研,有利于高校及企業的發展;企業也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進行職工的在職培訓,提高職工的理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