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樹東


本周市場走出破底行情,投資者期待的維穩行情宣告破滅,中國股市基本上淪為任人嘲諷的對象。二級市場投資者所體現的情緒更多的是無奈和沮喪,“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恐怕是市場心態的真實寫照,有人索性拋出“在中國股市賺錢,也許比賭場賺錢更加困難”的驚人觀點,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吳敬璉老先生“股市賭場論”的啟發。一個沒有賺錢效應和看不到前景的市場,任憑你喊破嗓子,恐怕也沒人進來,資本是逐利的,這就是本質,一個進場必虧的地方,對資金反而有驅趕效應的,大量股民銷戶就是證明。
流通市值17萬億的股市現在只剩下區區7000多億的保證金余額,這個水平和上次熊市差不多,而當時總市值還不足三萬億!要知道過去一只新股的凍結資金動輒就上萬億!據測算,只有當保證金余額達到流通市值的6%以上,股市才能維持最起碼的弱平衡狀態。而現在的比例還不足3.5%,股市保證金缺口至少5000億!有了這5000億的增量,才能維持不跌,但問題是,就現在股市這個熊樣子,這5000億從何而來?
有報道稱中國金融官員到海外展開全球“路演”,勸說外國投資者投資A股,從事件本身而言,這確實是個進步,讓更多的國外投資者關注中國股市,更容易發現問題,擺正股市的定位。今年上半年管理層大幅放寬了對于QFII的限制,但并沒有多少國外投資者進入。一位政府顧問表示,證券監管機構本來預計,較高的上限會帶來大量的投資申請,但相對冷清的狀況令其吃驚。有國外投資者甚至認為即使是在中國經濟此輪放緩之前,中國股票也是世界最糟糕的投資之一。看到這樣的評價,我們的感覺只有荒涼。一個讓幾乎所有國內投資者信心喪失的市場,國外投資者敬而遠之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
截至目前,上證指數今年的跌幅超過8%,恐怕又是今年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千萬別拿經濟面說事,中國股市向來和經濟的聯系就不大,05年之前基本上和宏觀經濟反著走(見下圖),股市倒是和政策面呈現緊密正相關關系。過去十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中國股市基本上在原地踏步,而股市規模在短短21年的時間,走完了其他市場百年才能完成的路,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總市值超過20萬億!代價就是絕大多數投資者虧損累累,與此同時,“造富”了數不清的大小非。現在可憐的保證金余額連市場的基本弱平衡都維持不了,這樣的市場還怎么服務實體經濟?還怎么進行市場化改革?
9月7日大盤暴漲,一度給市場維穩行情的展望,但很快遭到公募基金和大小非的瘋狂拋售,大盤僅維持了一天的強勢就很快創下新低。9月7日到9月13日,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主動降低了3.14%,滑落到75.68%。十大基金公司中,有九家公司選擇了減倉,僅華夏一家基金公司輕微增倉0.38%。減倉最明顯的匯添富基金公司,單周主動減倉高達13.83%。除了基金,上市公司的股東們也繼續加快了減持步伐,據統計,上周共有110只個股在大宗交易平臺合計成交3.5億股,成交股數增長85%,而且折價拋售成為主流。從交易價格看,上周這兩大板塊的整體加權平均折價率為7%,仍維持在高位水平。
四季度又是大小非的解禁高峰,市場根本沒有能力承受,制度既然選擇讓他們拋售,就必須要考慮承接的資金需要,現在的保證金狀況哪有能力承受這些!這是簡單的供求關系問題,和價值投資理念完全沒有關系,退一步說,二級市場高企的成本和成本極低的大小非們根本不在一個檔次,講價值就和講笑話一樣無聊。這完全是供求關系和制度安排問題,任何一個市場,保持正常的供求關系是最基本的,也是市場存在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才能談到市場化。因此,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解決供求失衡,其他問題都是次要矛盾。
目前公募基金的倉位很輕,基本上是六成到七成的倉位,57家新基金募集了1250億資金,應該說手里還有不少“子彈”,但很顯然基金已經被市場嚇破膽了,反彈減磅成為主要策略,我們注意到,不少機構的賣出都是虧著賣的,虧損幅度還不小,屬于典型的逢反彈止損,可能還會美其名曰調整持倉結構。從目前的投資者結構而言,基金已淪為配角,從歷史的經驗看,基金也從來是后知后覺的。指望基金作為市場的先導力量,很顯然并不現實,讓QFII作先導更難以實現,私募基金目前的倉位是三到六成,由于業績壓力較公募基金要大得多,雖然反應上比公募基金快,但冒進者的命運往往是清盤。總之,必須是國家隊的機構打沖鋒才有真正的號召力。
市場的生存環境太艱難了,市場的潛力早已被過分透支了,長期以來重融資、輕回報的痼疾,導致投資者信心喪失,這是根本問題。現在最緊要的任務是改善市場供求關系,從保證金余額所占比例上看,市場已經病入膏肓,這不是改革創新的時機,現在市場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恢復元氣,因此,要暫停一切融資和再融資,并停止轉融券的實施。市場如此虛弱,投資者信心如此低迷,銀行股四、五倍市盈率都被大肆拋售,銀行股破凈數量達到九只,反映出股市已處在危局當中,這個時候管理層只有一項工作,那就是維穩,任何偏差都會導致市場的新一輪的崩潰。
現在的股市確實已經失去了預測的意義,建立做空機制后,市場成為空方肆意踐踏的地方,這種局面要得到糾正,惡意做空行為要受到查處。應該說,沒有政策救市,市場基本上沒有希望。對于后市我們簡單談兩個問題,一是QE3,二是十月行情形勢。
上期報告我們重點談到了全球新一輪貨幣過剩的趨勢以及QE3推出的原因,從歐洲到美國,再到日本,世界主要經濟體都開始印鈔票,實體經濟玩不好,那就要玩貨幣,美國黃金儲備世界第一,更有大玩貨幣的資本,在這種情況下,誰緊縮誰吃虧,緊縮意味著犧牲自身的需求來消化別國的通脹壓力,對此,相信央行會有清晰的判斷,降息、降存準的預期應該進一步提高,公開市場逆回購并非常態。
全球流動性過剩對股市是有好處的,近期各國股市都在漲,美國股市已經逼近歷史高點(見下圖),大家可以翻一下全球所有股市的走勢,只有A股市場在跌,到目前為止,中國股市熊冠全球的稱號絕對名副其實。如果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中國股市進入深度熊市,恐怕真的貽笑大方了。筆者重點強調全球流動性情況的目的,就是讓大家不要過度悲觀。
最后想談一下十月行情的形勢,十月最大的事件是十八大,從前三屆的歷史經驗上看,維穩行情并不具備必然性,但市場預期維穩行情是建立在大盤嚴重超跌的背景之下,希望超跌動力和維穩預期能夠產生合力,來個階段性反彈讓大家喘喘氣,沒有人期望很高,只可惜市場連反彈的機會都沒有,十八大之后一個季度按歷史規律上看是沒什么行情的,這次是否有變化?難有預期!
在季度行情預期謹慎的背景下,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重點探討一下十月行情的形勢,經驗上看,10月份行情從不平淡,向來喜歡大漲大跌。過去10年中,只有2003年的10月下跌1.4%,波動幅度最小,其他9年的10月漲跌幅都在4%以上。有5年指數在10月份處于下跌狀態,平均下跌幅度7%左右;另外5年的10月份是上漲的,平均漲幅為8%左右。其中波動幅度最大的是2008年10月,當月指數暴跌24.6%,創出自6124點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當月指數下探1664點新低;波動幅度第二大的是10年10月,在煤炭、有色帶動下指數大漲12.2%,漲幅為2009年7月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因此,大家對十月份可能出現的大起大落要有所準備。
綜合而言,大盤再創新低后,維穩行情已經難有指望,后市的動力只有政策救市一條路可走,因為股市已陷入深度危局之中,亟待解決的是供求關系失衡問題。全球流動性過剩對股市有一定積極作用,如果配合經濟階段性見底或者央行降存準、降息等舉措,市場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超跌反彈動力,但這并無法改變趨勢。國慶節前最后一周,市場將逐漸趨于平淡,如果能在2000點上方企穩,就是較為合理的結果了。十月行情從歷史規律上看從不平淡,經常出現大漲大跌的情形,加上十八大的召開,使得行情更加敏感,投資者在心理上要有所準備。 (作者系深圳芙浪特首席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