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記者來到貴州,從貴陽出發,一路上翻山越嶺,4個小時的車程后,終于來到被譽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的荔波。
穿城而過的漳江水在群山映襯下,顯得分外明亮。水面上的竹船正緩慢前行,兩個小男孩站在竹船上,一個劃船,另外一個突然鉆進水里,如魚兒般自由暢快, “小小竹排江中游”正應了眼前的景。在一片欣喜與期待中,記者走進荔波縣進行采訪。滿山的蜜柚樹不禁令人“望山興嘆”,此刻,才真正領略到西部柚都的魅力。
蜜柚,又名香拋,被譽為“太陽果”,原產于福建。我們最熟悉的是以味甜著稱的平和琯溪蜜柚。荔波縣的蜜柚,是在琯溪蜜柚的基礎上培育出的獨特品種,叫荔波蜜柚,憑借其酸甜適度的口感贏得消費者喜愛,這些產自高山上的蜜柚,具有一種不同于祖代的獨特風味。
荔波縣地處黔桂交界處,保存著全球最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土地相對集中連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具備大規模發展優質水果產業的土地資源,再加上沒有工業污染,擁有生產優質無公害或綠色果品的生態環境。
近幾年,荔波縣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產業結構,著重發展蜜柚產業。據了解,全縣共有蜜柚5.6萬畝,其中掛果面積為2.5萬畝,年產量達到5萬噸。蜜柚不僅是一部分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而且逐漸成為當地主導產業,成為荔波縣對外的一張有效名片。
雖是同根 各有千秋
清晨,我們來到山上參觀,雨后的空氣分外清新,令人舒適清爽,山路有些泥濘,循著山路往上走,沿路兩旁全是柚子樹。山的對面也是綠油油一片,荔波縣農村工作局局長吳幫定告訴我們,這一片是上世紀90年代栽植的老樹、那一片是今年新栽的幼樹。柚子每年10月左右上市,現在還沒有成熟,外面都套著袋,正結結實實地掛在樹上。
據介紹,荔波蜜柚是上世紀90年代從福建平和引進種植的,經過多年選育,已經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白肉、紅肉、黃肉等優質品種。柚子果肉顏色的改良使蜜柚的營養成分更高。目前紅心蜜柚和黃心蜜柚的價格比普通的要高一些。荔波蜜柚在品質和口感上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吳幫定說:“福建蜜柚與荔波蜜柚的關系就像是爸爸和兒子,雖是同根,卻各有千秋。”
荔波生態環境好,工業少,無污染,氣候和土壤特別適合蜜柚生長,而且農戶大部分使用農家肥,產品品質好,天然無公害;受氣候等因素影響,荔波蜜柚甜里帶酸,水分多,富含維生素C、鈣、鐵等10多種礦物質營養元素,具有消食和胃、理氣化痰等功效;蜜柚產量高,耐儲運。吳幫定解釋說:“我們的蜜柚在常溫下可以存放幾個月,而且不會影響口感,一方面是因為外皮相對厚一些,其主要原因還是由于荔波蜜柚帶有酸味,如果是純甜的東西,時間一長里面就會發生木質化,會變干。”
兩大優勢 助推產業
荔波蜜柚的優異品質首先得益于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荔波冬季溫暖、夏無酷暑、雨熱同期、日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8.3攝氏度,無霜期283天,是一個天然大溫室;土壤疏松肥沃、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無污染,是一個接近原生態的地方;另外,這里生態平衡比較好,病蟲害少,害蟲有天敵。這些都為柚子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據介紹,柚子樹一般5年掛果,最少也要4年,其壽命比較長,可以一直栽種四五十年。近幾年,縣里鼓勵農戶開發土地栽柚子樹,有的大戶一下承包五十畝以上,為了管理方便,農民還在山間搭建管理房。農戶老王指著一棵茂密粗壯的柚子樹說:“這是1992年栽的,至今有20年了,如果管理得好,一棵樹可以產蜜柚100多公斤。”
除了自然條件外,影響蜜柚品質的還有管理因素。最初,村干部帶頭種植蜜柚,在技術和管理等方面親自示范,指導農戶工作。現在,從種植、栽培、修剪、整形、病蟲害防治、施肥等各個方面,都由縣里統一指導,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套袋。吳幫定抬起手指著蜜柚外面的黃色袋子說:“每年從5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份,整整持續6個月。即使中間使用了少量農藥,也不會殘留到果實上,套袋后的蜜柚無論在口感、外形還是品質上都比不套袋的好很多,銷售價格相對要高一些。”透過袋可以看見里面黃綠相間的柚子,雖然還沒有成熟,但個頭已經很大了。
望著這滿山的柚子樹,吳幫定笑著說:“再過幾年,等新樹都長大了,這里的景色將更加壯觀。”
富民產業聯合銷售
據介紹,荔波蜜柚主要銷往重慶、四川、云南、廣西、廣東等地。基本采取以合作社為單位聯合銷售的模式。目前全縣共有專業合作社16家,其中規模最大要屬拉芭村的拉芭蜜柚專業合作社。據介紹,拉芭村位于荔波縣城東南面約8公里處,隸屬于荔波縣玉屏鎮,是全縣蜜柚種植面積最大的村。
在拉芭村村委會,記者采訪了村書記兼拉芭蜜柚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覃樹友。據他介紹,過去糧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由于耕地少,拉芭村幾乎是全縣最窮的村。當時流傳一句話 “好女不嫁拉芭男,好男不娶拉芭女”,如今村里人均收入早已過萬,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覃樹友指著窗外一幢幢居民樓說,鄉親們都把這些叫做“柚子樓”。
從2003年開始,全村開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拉芭村充分利用非耕地資源率先種植蜜柚,通過幾年努力,推動了全村蜜柚產業的發展。目前,拉芭村蜜柚總面積有一萬多畝。蜜柚不僅給拉芭村帶來了可觀的產品收益,還為這個布依族山村營造了賞心悅目的景觀,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民俗旅游業正在拉芭村紅火起來。
覃樹友介紹,拉芭村平均氣溫在18.8攝氏度左右,土壤中維生素含量高,這些都成為種植蜜柚的優勢。在正常情況下,一年總產量可以達到700多萬噸。
在銷售方面。為了提高市場化組織程度,解決果農在生產和銷售中出現的難題,2008年,村里成立了荔波縣拉芭蜜柚專業合作社,目前全社共有會員270人,基本聯合了全村所有農戶。
合作社沒成立前,在種植技術上,主要依靠農業技術部門進行種植技術培訓;在果品銷售上,以獨戶單銷為主,難形成批量銷售。
合作社成立之后,為了提高農戶技術水平,多次請省內外果樹專家、龍頭經果林企業家來講課,向社員傳授蜜柚種植技術、防病治蟲技術、無公害標準化施肥技術等,同時派社員到福建、廣西等蜜柚基地實習、學習,讓農民更直觀地了解蜜柚從生產到銷售的各種技術和經營理念;在生產上,統一購買種苗、統一種植技術、統一病蟲防治;在銷售上,實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并注冊統一品牌——“綠寶山”。
每年合作社負責與外埠客商聯系,果農直接把產品交給合作社,然后統一銷售,按照等級進行包裝,品質好的大約為每斤1.2元,一般的在9毛到1元之間,合作社提成很少,每斤只有幾分錢,大部分收益都給了農民。現在幾乎不愁銷,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合作社的統一組織和管理下,荔波蜜柚真正形成了聯戶經營和訂單生產,為果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據悉,荔波“綠寶山”牌蜜柚正在進行“QS”論證,同時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當問到村里未來的發展規劃時,覃樹友說,目前村里正在搞示范基地,嘗試一些新品種,如果成功將在全縣推廣。
隨著蜜柚收益的增加,產值的擴大,越來越多地農戶打破了傳統觀念,放棄原有的種植品種,改種柚子。縣里每年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產量也越來越高。預計到2015年,全縣蜜柚年總產量達15萬噸;2020年以后年總產量達25萬噸。
荔波作為貴州省柚類主要生產基地,正厚積薄發,打造一個名副其實的西部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