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時代是一個全新的網絡時代,人們通過網絡這樣一個平臺,可以足不出戶便能了解到全國乃至世界的信息。網絡傳播的即時性與廣泛性受到了人們的一致肯定。但是由于互聯網是相對虛擬的一個平臺,這就給網絡新聞的傳播和管理帶來了困難。近年來,加上各種思潮以及言論在網絡上的交流與碰撞,給我國的網絡新聞傳播提出了新的挑戰。文章就網絡新聞傳播著手,從分析其現狀和問題來深入探討如何加強網絡新聞傳播的效果。
關鍵詞:網站;網絡新聞;傳播效果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互聯網事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網絡成為了真正的“第四媒體”并且迅速的崛起,引起了新聞傳播領域的一場深刻的變革。相關的媒體網站在服務與內容上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新,使得其實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隨著網絡品牌的樹立,一些相關的網站通過網絡新聞的傳播進入網絡市場并贏得人們的關注,這些網站在整個行業領域內獨領風騷,而且還在進行相關的深入拓展,這樣一來,我國的網絡新聞傳播整體上就出現了多元化的的發展格局,也日益成為了人們了解當下新聞和時尚信息的主要陣地。
一、我國網絡新聞業發展的現狀
什么是網絡新聞?簡單來說就是指在互聯網上通過相關的網絡功能和技術對剛剛發生的事件所作出的全面的,綜合的報道。具體而言,其又可以分為網絡新聞、網站自采新聞以及網站的二手新聞等等。網絡新聞有幾個十分重要的傳播途徑,一個是相關的門戶網站比如新浪、網易等一系列的綜合性網站,另外就是一些官方的網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官方的論壇網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內容生產者。從目前來看,我國網絡新聞業發展的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網絡新聞傳播發展,第五媒體顯現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顯示,自2004年底開始,我國的上網用戶約為9600萬人,而到了2009年初,我國的網民數便已經達到了3億人,并且手機用戶也在飛快的增加,與其相關的手機報和手機上網等業務也日漸普及,目前我國的手機報業務普及率已經達到了40%左右,第五媒體開始顯現。
(二)網絡新聞輿論影響更深刻
網絡新聞的傳播具有相對的實效性,因此傳播的速度非常快,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網絡傳播的迅速發展,人們能在第一時間內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這樣一來網絡新聞就具有了相對的集中性。如果在網絡上出現了一條非常有價值的新聞事件,那么立刻就會被無數的網友轉發和轉載,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能很快的形成特有的輿論氛圍,這些輿論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可影響甚至改變這個新聞事件的本身與結果。如前段時間在網上熱議的小三逼死原配事件,不到短短的一天時間,就成為了全國共同討論的焦點,人們在同情原配的同時,還對其丈夫和小三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出于輿論的壓力,相關的當事人只能辭職,公開道歉。而也正因為網絡新聞的傳播,本沒有死成的原配,出于壓力在這之后又出現在電視上,澄清事情的原尾。我們不難發現,在這整個的事件中,網絡新聞的傳播和輿論的影響使得事件的結果不斷的發生變化。
二、網絡新聞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聞硬性宣傳與受眾的意識偏差
我們知道,新聞宣傳本身就是一種目的性極強的傳播,其也是輿論引導的一種重要形式。如今,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我們的網絡傳播環境也發生了巨變。受眾在整個過程中己經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選擇。但是,由于我們在傳播中忽視了公共議程和其對傳媒議程的反作用,所以導致了相關的新聞宣傳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比如我們的新聞傳播者有時會脫離實際,把公眾不需要或者不能接受的觀點強加于公眾身上,這樣一來,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正確觀念的傳播效果。另外,我們目前的宣傳引導過于硬性化,往往過高的宣傳基調與實際內容發產生較大的差異,時間一長就容易引起人反感。一旦人們發現兩者之間的差距過大時,就會產生沖突,造成各種情緒化的輿論從而嚴重影響新聞的傳播效果。
(二)新聞輿論中度的缺失
人們常說凡事都有度,我們做事一定要遵循適度的原則。只有在度的界限內,量的增減才不會改變事物的原有性質,而一旦超過這個度的限制,就會發生質變。因此,我們進行新聞輿的傳播論工作,同樣也要遵循適度的原則。如果新聞輿論的引導超過有關的數量界限,事物就會發生質變。換句話說,能否把握好度是影響輿論傳播效果的關鍵因素。
三、如何加強網絡新聞傳播的效果:
(一)搶占網絡新聞的制高點
網絡新聞的傳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涉及到很多的部門和單位。因此,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交流與溝通才能對網絡上的新聞管理進行明確的分工與規范。我們要進一步健全網絡管理機構,開發重點資源,把握整個網絡宣傳的輿論導向,這樣才能對官方新聞網站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核,抵御網絡上的有害信息以及不好的思想文化滲透,組織與開展好相關的網站宣傳工作。我們要深入的研究與探索新時期網絡新聞輿論的新動向,向國外多學習一些相關的經驗與方法,并結合本國的實際國情,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網絡新聞的管理,保證其傳播的效果。
(二)提高網絡媒體的引導水平
充分發揮網上專業新聞機構在形成、引導輿論方面的優勢,積極引導輿論。對于網絡傳播時代如何形成較為一致的輿論環境。現在似乎還難于下定論,仍需要我們在以往取得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網絡媒介的特點進行不斷的探索。網上的專業新聞機構在形成、引導輿論方面應唱主角。從理論上講,網絡傳媒的大容量和傳播技術的特點使任何人在網絡上傳播信息成為可能,但并不意味著上網的個人必然會去接受這些信息,因為很多傳播者的傳播目的具有不確定性,但這些無目的的信息卻可以在網上大量復制與傳播,從而出現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專業新聞媒介的站點仍是大部分人的首選和眼球聚集點。在網絡中一般的信息傳播者出于個別的目的發布信息,很難同時產生共鳴、累積、遍在效果,所以他們難以形成自己的輿論,而專業新聞機構在這方面就有了一定的優勢。另外網上信息的太多太濫,更喚起人們對高質量的可靠信息的需求,就像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時,人們更需從“品牌”中等求保障一樣,人們對專業新聞媒體有了較多的依賴與信任,因此上網的專業新聞機構的影響面是最廣泛的。
(三)整合新聞網站,提高公共管理效力
隨著網站不斷增加,網站的監督和管理難度將加大。這就需要政府部分和法律監管部門就應該發揮應有的管理作用,對部分網站進行整合從而減少其數量,建設更多綜合實力強、影響范圍廣、具有較高權威性的大型新聞網站,而抑制小型網站的建立,同時取締一些經常發布虛假低俗新聞的網站,確保網絡新聞的真實和健康。
綜上所述,網絡新聞已經在當今社會取得了突破性發展,而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網絡新聞輿論的影響和引導,網絡新聞傳播的傳播和管理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既要推陳出新,又不能將舊的全部丟棄。從目前的實踐來看,以往一些傳統的輿論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我們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踏踏實實,不斷的開拓創新,才能使我國的網絡新聞傳播達到最為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袁夢倩.論SNS新型社交網絡的傳播模式與功能——基于“校內網”的現象研究[J].今傳媒,2009(04).
[2]黃榮貴,桂勇.社會網絡規模的影響因素:不同估計方法的比較[J].社會學研究,2010(04).
[3]廖成林,程雷.“You”為什么再傳播?——正、負面網絡口碑再傳播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0(05).
[4]王陸.典型的社會網絡分析軟件工具及分析方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9(04).
[5]商丹,余志偉.網絡新聞輿論公共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情,2011(24).
(作者簡介:李晨曦(1984.5-),女,漢,貴州人,本科,助理編輯,重慶市重視傳媒廣告有限公司,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