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蔬菜分團就全省蔬菜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研究。研究指出,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山東省蔬菜產業連續上了幾個臺階:1999年全省蔬菜(含西瓜、甜瓜,下同)產值首次超過糧食,成為種植業中的第一大產業;2003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最大,達3765萬畝,產值已接近種植業總產值的一半;2004-2008年蔬菜播種面積雖然逐年回落,降至3000萬畝左右,而產值卻逐年提升;2010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3077.3萬畝,總產量1.04億噸,產值1695.4億元,再創新高。但2011年山東省蔬菜產值大幅下降。山東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3096.8萬畝,同比增加19.5萬畝,增幅0.63%;總產量1.05億噸,同比增加100萬噸,增幅0.96%;產值1558億元,同比減少137.4億元,降幅達8.1%。這是近20年來山東省蔬菜產值首次大幅度下降,菜農人均收入減少1000多元,這一狀況應引起重視和反思。
產值大幅度回落的原因分析
大白菜價低難銷。山東省是我國大白菜的主產區,年播種面積260萬畝左右,年產量1200萬噸,約占全省蔬菜總產量的10%。大白菜價格低,運銷損耗大、成本高,加之近年來北方各省市普遍種植大白菜,使得市場供大于求,造成2011年山東大白菜低價也難以外銷的局面,大白菜的滯銷成為當年山東省蔬菜產值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蒜賣難與價格下降。大蒜是山東省的主要出口農產品,2011年我國北方各省、區出口大蒜種植面積約450萬畝,其中山東省250萬畝,較2010年增加了10%左右,產量增加了15%左右,致使市場上大蒜總量明顯增加,價格下跌,供大于求是大蒜賣難和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2010年有關部門對大蒜市場和營銷商過多的干預,影響了營銷商收購大蒜進行冷庫貯藏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大蒜的賣難。
生姜豐收難貯、價格暴跌。山東是全國生姜第一生產大省,在出口和國內市場均居重要位置。造成2011年山東生姜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一是生姜種植面積盲目擴大。山東生姜種植面積常年維持在90-100萬畝之間,前幾年價格持續上漲,生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11年全省生姜種植面積達130-140萬畝;二是生姜單產提高較快。近年來,通過品種更新、設施栽培、精細管理等技術升級措施,生姜單產提高了30%以上;三是貯藏受阻。正常年份,農民利用井窖可安全貯藏生姜2-3年,市場價偏低時,姜農可把生姜存入窖中不必急于銷售,故生姜價格暴跌的情況很少出現。而2011年8至9月,生姜主產區降雨過多,地下水位升高,造成井窖積水無法貯藏生姜,姜農急于銷售,導致鮮姜價格急劇下跌。生姜價格的暴跌成為全省蔬菜產值大幅回落的又一主要因素。
設施蔬菜上半年價格走低與秋冬季減產。近年來,由于遼寧、河北、河南、江蘇等省加大設施蔬菜發展支持力度,這些省份的日光溫室和拱圓大棚蔬菜面積迅速增加,市場競爭激烈,導致2011年上半年山東設施蔬菜價格低迷,產值降低了10%左右。同時,山東2011年9月中、下旬和11月中、下旬的低溫寡照,對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特別是對黃瓜、絲瓜、甜瓜、苦瓜等瓜類蔬菜影響嚴重,減產減收幅度較大。山東省設施蔬菜2011年上半年的減收和下半年的減產,也是造成當年全省蔬菜產值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對山東省蔬菜產值止落增收的思考
客觀估計產業優勢。近20年來,山東省在設施蔬菜、蔥姜蒜生產和產業化運作上雖然具有顯著優勢,但從2011年全省蔬菜產值大幅度下降的原因看,山東省蔬菜產業的技術、市場和產業優勢逐漸下降,不可盲目樂觀。
加強管理和指導。作為山東省種植業中的第一大產業,必須加大對蔬菜產業的管理和指導。目前山東省蔬菜產業的行政領導體制仍未理順,在產業發展中難以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宏觀調控的綜合作用。而行政對市場的不當干預及媒體對某些蔬菜價格的過分炒作,對蔬菜產業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穩定面積的同時提高質量和效益。山東省的大蒜、大蔥、生姜、西瓜、大白菜、春馬鈴薯等蔬菜的面積和產量在國內都名列前茅,生產投入和技術含量不高,周邊各省易于仿效發展,故市場競爭激烈。要穩定這些大宗蔬菜的面積,必須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確保產品安全,實現優質高效。
切實強化科技的支撐作用。蔬菜產業的市場競爭同樣也是科技的競爭。要實現山東省蔬菜產值的止落增收,必須切實強化科技的支撐作用。應落實2012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強對蔬菜科技事業的支持力度;省、市蔬菜科研、教學、技術推廣單位應努力搞好蔬菜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工作,科技人員多下鄉、下田,搞好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樹立樣板,為全省蔬菜產業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
(山東省農業廳市場與經濟信息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