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鈺 岳子惠 李先德

近年來,受飼用玉米消費剛性增長和玉米深加工業快速發展的雙重影響,國內玉米現貨價格一路攀升走高。2011年末至2012年初河南、河北、山東等省玉米價格都呈上漲態勢。玉米價格上漲推動了玉米占畜禽飼料成本大幅提升,2011年9月玉米占畜禽飼料成本比例達到最高點,而同期小麥價格上漲乏力,其比價明顯處于洼地狀態。因玉米成本倒逼壓力,使得小麥替代玉米數量增加;且隨著玉米需求旺盛,小麥的替代效應也近一步增強。
由此來看,當前我國小麥與玉米之間的價差已明顯偏離了市場價值規律,失衡的比價將影響其種植結構和糧食安全。小麥是我國居民的重要口糧,如果大量小麥被用于飼料,是否有可能影響全國居民口糧穩定;小麥替代玉米是暫時現象還是呈現出一種常態化而難以逆轉?這些問題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將利用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有關價格數據,來分析飼料中小麥替代玉米現象,以期對我國糧食市場穩定運行有所啟示。
近年來玉米與小麥比價關系
從近幾年的玉米與小麥比價走勢來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2007年初-2008年8月,玉米與小麥比價基本在1.0-1.1之間運行,盡管有國家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護,但小麥價格仍比當地玉米價格低,局部地方出現飼料業用小麥替代玉米作為原料的現象,此階段的比價變動體現為消費提升引發的比價變動,玉米進入大規模的工業化發展階段。2008年9月-2011年3月,玉米與小麥比價基本在1.0以下運行,多元化入市收購加劇了收購競爭的程度,跨省收購、加價收購愈演愈烈,推動小麥收購價格不斷走高;同期玉米價格以弱勢為主,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我國在實體經濟和市場信心上也遭受了不同程度影響,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尤其是玉米加工企業大多處于虧損經營的處境;2010年國內玉米消費需求反彈,在供需逐漸緊張的背景下,玉米市場價格逐步上漲。2011年4月-2012年3月,玉米與小麥比價基本在1.1左右徘徊,尤其是2011年三季度時,比價關系接近1.2,飼料行業大多都減少了玉米用量,而用小麥替代玉米作為飼料的主要原料,小麥占飼料配方比例高達50-60%,而玉米含量則下降到20-30%。
從這幾年玉米與小麥比價走勢來看,有如下特征:
一是小麥替代玉米的季節性。小麥和玉米生長種植周期不一樣,使得兩者在一年中的供給和消費呈現差異性,從而導致其比價也呈現一定的季節性波動。利用季節模型,主產省玉米與小麥比價的季節因子在5-9月份都大于1(河北省季節因子5-10月份大于1),其他月份則小于1,進一步印證了小麥替代玉米呈現季節性規律。表明9月份后小麥價格不斷回升,而玉米逐漸走低,最終使得玉米與小麥比價呈現上升走勢。
二是小麥替代玉米具有區域性。國內飼料業出現小麥替代玉米為原料的動向,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東等小麥低價區或主產區,其采購小麥具有價格和交通優勢,而南方飼料企業采購小麥替代玉米的傾向則不那么強烈。利用方差相等的兩樣本T檢驗來驗證小麥主產區(河北、河南、山東)與主銷區(江蘇)玉米與小麥比價差異是否顯著,河北與江蘇之間t?1統計值為-5.13,山東與江蘇之間t2統計值為-2.84,河南與江蘇之間t3統計值為-1.63,t?1 、t2絕對值大于單尾與雙尾臨界值,t3絕對值略小于單尾與雙尾臨界值,但也在10%的水平上顯著,表明玉米與小麥比價關系小麥在主產區與主銷區有顯著差異。
小麥替代玉米原因分析
正常年份時,每斤小麥市場價格應比玉米高0.05-0.1元,而近一年來它們的價格卻發生倒掛,導致玉米小麥價格變化的原因如下:
我國玉米供求失衡越來越突出。
我國玉米消費以飼用消費為主,玉米飼用消費占國內玉米總消費量的70%左右。2011年,全國肉類、禽蛋和牛奶總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0.4%、1.8%和2.2%,因此玉米飼用消費量也相應增加,成為推動玉米消費量增長的重要因素。預計未來我國玉米的飼用需求將以每年5-6%的速度增加,年需求增量500-600萬噸之間。
雖然我國玉米消費以飼用消費為主,需求量較大,但是國內工業玉米消費增長速度最快。工業消費玉米所占的比例不斷提高,未來國內玉米工業消費比重進一步提升的可能性很大。工業玉米消費量占總消費量比重從2001年度的11%上升到2011年度的30%。玉米工業消費的迅速發展改變了飼用消費一家獨大的單一消費結構。工業玉米消費量快速上升,有時甚至發生工業消費與飼用消費爭糧。工業消費方面,預計未來我國玉米的工業消費需求將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年需求量增加200-300萬噸之間。供應能力在龐大的消費增長面前,依然保持偏緊狀態。2011-2012年間,由于華北黃淮地區的天氣原因,導致玉米水分超出安全水分,造成大量玉米質量差、水分高、容重低,優質玉米的價格也因此上漲,國內玉米市場仍然面臨著供需緊張的局面,這將成為2012年玉米市場關注的焦點。綜合供應和需求的情況來看,我國玉米市場的供需格局正在發生質的變化,由最初的供大于求,到供求緊平衡,到現在的供不應求,而緩解當前格局困境,只能通過增加產量、控制工業用量和增加進口來實現。
小麥供求矛盾得到較大程度緩解
2011年我國小麥總產量為11792萬噸,較2010年增產274萬噸,增長2.4%,曾經在2009-2010年導致行情上漲的小麥市場結構性矛盾,隨著2011年我國小麥產量、質量的雙豐收得到了極大的緩解。正常年份國內小麥制粉需求增長比較平緩,食用消費從2010年的8150萬噸增長至2011年的8300萬噸,增幅1.85%。小麥工業消費基本保持穩定,工業消費量從2010年的1080萬噸增長至2011年的1150萬噸,增幅6.5%。但是小麥飼用消費增長較快,新產小麥、進口飼料小麥和庫存中不適宜食用的不完善粒超標小麥用于飼料數量增加,2011年度飼用小麥消費量為210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750萬噸,比2009年度提高1050萬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本小麥市場年度已結束,玉米價格仍然高于小麥價格,小麥替代玉米數量仍處高水平,飼料消費還可能繼續增加。2011年度國內小麥結余量為222萬噸,較上年度減少327萬噸,仍然為供大于求格局。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12年我國小麥產量預計為1.203億噸,比上年產量提高2.1%,因此今年小麥的商品供應量將進一步增加。
未來政策展望
養殖業和飼料工業持續發展,大宗飼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將進一步加劇。《飼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稱,飼用玉米用量已超過1.1億噸,占國內玉米年產量的64%,玉米供應日趨緊張。玉米深加工企業也不斷蓬勃發展,使本來國內相對緊缺的玉米供應不斷加劇。因此,“十二五”期間,無論是飼料還是深加工方面,玉米需求都非常旺盛,消費將進一步提速。國內玉米供應缺口越來越大,玉米價格高于小麥價格將趨于常態,玉米價格高企使飼用小麥的替代量不斷增加。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08年度用于飼料的小麥大約為970萬噸,2011年小麥飼料用量已達到1800萬噸,照此發展趨勢,將有損口糧優先的糧食安全戰略。因此,要大力推進玉米生產,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需求。
當前國內玉米深加工用量已占國內消費總量的30%左右,已超過國家規定的上限(26%),為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和供求平衡,在繼續執行現有促進糧食生產政策基礎上,要嚴格控制玉米深加工占玉米消費總量的比例,尤其要控制玉米非食用深加工產能和用糧規模過快增長,取消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補貼政策,未經核準不得新建或改擴建玉米非飼用深加工項目。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