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東
摘要:如東縣馬塘小學結合省“十一五”規劃立項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研究”,通過探索小學教師實踐智慧生成的路徑和模式,促進教師將新課程理念轉化成自身的教育思想,并有效地落實到教育教學管理實踐中,打造一支科研型、智慧型教師隊伍,從而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師;實踐智慧;生成路徑;生成模式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2)12-0019-03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士認識到教育應該回歸實踐。唯有教師的實踐智慧才能將理念轉化為行動,轉變當前教育方式,改善教學行為,從而推進課程改革的真正落實。
實踐智慧相對于理論智慧而言,是解決實踐問題所需要的智慧,體現在教師對個人專業發展的調適,對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對當下教育教學情景的感知、辨別與頓悟以及對教育道德品行的彰顯,一般表現為在實踐經驗中形成的才能和謀略,具有實踐性、獨特性、生成性、緘默性等特點。我們認為:實踐智慧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品質。從教師自我發展上看,實踐智慧表現為對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是教師對美好教育生活執著追求的一種職業生存方式。從教育教學過程而言,實踐智慧表現為對知識傳授的超越,教師是用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對世事的洞見,用激情、靈魂去影響學生。從教育教學方法上看,實踐智慧表現為一種教育教學機智,教師面對一些突發的教學事件,恰當的把握教育時機,實施有效教育教學行為。
一、小學教師實踐智慧生成的路徑
小學教師的發展應該有一條可資借鑒的路徑,重視路徑、研究路徑,無疑對教師智慧生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倡導學校的行動研究,探索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路徑。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校園,為教師實踐智慧生成營造環境
校園文化對教師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優秀的校園文化一旦形成,便成為全校教師共有的精神力量和共同遵守的規約,能夠促進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
近幾年,我們更加注重內涵發展,挖掘學校傳統文化資源,努力構建和諧校園,促進教師形成研究意識,為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首先,我們做到讓校園環境熏陶教師。我們重組了學校辦學理念,精心構思設計了校園十景,開辟了豐富多彩的班級中隊角,努力把文化的觸角伸向每一個師生的心靈深處,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養教育智慧。其次,我們做到讓辦學成果感召教師。我們開辟了學校榮譽室、文明單位成果創建室和學生成果展覽室,作為對全校師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感召每一個馬小人。再次,我們做到讓學校精神鼓舞教師。我校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設,連續十二次蟬聯江蘇省文明單位和先進集體,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馬小五種精神”,鼓舞全校師生,形成優良的學風、教風和校風,讓教師在教育科研中享受成功與幸福,讓學生在讀書中獲得進步與快樂。“智慧帶來希望,和諧贏得發展”這句話深深地刻印在每一個馬小人心中。
校園文化的打造、校園精神的塑造和全員研究意識的形成已成為我校教師的內在成長動力,不僅把全校教師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團結和諧的團隊,更重要的是喚醒所有教師潛能,發揮創造力,開發智慧,最終提升理念,進而轉化為行動。只有在這樣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教師實踐智慧才能夠得以真正釋放。
2.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教師專業人格,是教師實踐智慧生成的核心
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教師為人師表,更應該有道德,更應該具備完善的專業人格。師德是教師身為人師的一種重要專業素養,是教師實踐智慧生成的核心。一個教師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份工作,就應該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完善的專業人格,納悅教師職業,用滿腔熱情、無私奉獻、真誠熱愛來從事教育事業,并潛心于教育研究和實踐。否則,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也就無從談起。
近幾年來,我們在課題研究中通過梳理師德師風失范行為,組織教師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組織學生及家長測評教師等系列活動,大力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把完善教師專業人格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教師的師德一旦得到學生及家長的認可,人格一旦得到領導及同行的推崇,必將激發其自我發展的內驅力,促進其在工作中不斷生成實踐智慧。
3.加強教育理論自學,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為教師實踐智慧生成提供源泉
教育教學理論是教師實踐的行動指南。教師要實現由普通教師向教育智者的轉變,必須堅持不懈學習教育理論,形成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獲取教育的精神營養和能量,才能促進實踐智慧的生成。離開了理論的指導,實踐智慧生成也就缺乏目標,會變得盲目。
我校地處農村集鎮,地理位置相對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所以,我們組織課題組教師自己學習教育理論,鼓勵教師自學、自研、自我反思和提高,讓教師想學、愿學,積極營造學習氛圍。為了得到專家和名師的指點,我們除邀請部分專家學者到校指導外,還鼓勵教師向校外的教科研專家學者登門拜師,尋求理論指導。學校建立了青年教師研究組,開展“相約周三”校本研修,通過串門沙龍、即興演講、網上寫作、博客論壇等活動,促進相互交流切磋,引領反思,提高教育理論水平,促進智慧生成。
濃郁的教師自主學習研究氛圍催生了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浸入到教師的思想意識與實踐行為中,繼而內化為教師的思想和觀念,最后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新生的文化力量——克服自身惰性,促使他們參與教育教學實踐的熱情由消極被動轉向積極主動。
4.加強教學研究,探索智慧課堂,是教師實踐智慧生成的主戰場
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嘗試、反思,才能不斷地生成教師的實踐智慧,教學實踐智慧的積淀、升華,才有可能成就智慧型的教師。而課堂作為教師教學的主渠道,理應成為教師實踐智慧生成的主戰場。
我們結合課題研究,重點組織教師深入課堂教學,積極開展智慧課堂教學研究,不斷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我們認為,智慧課堂應是致力于建構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用智慧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啟迪和喚醒學生的智慧,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引領他們主動探究,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放飛思想,彰顯個性,由培養知識人走向培養智慧者。
通過四年的實踐和研究,我們探索了智慧課堂的基本流程:導學定向,點燃智慧;自主探究,生成智慧;合作對話,共享智慧;總結提升,發展智慧。我們要求教師用自己的機智幽默,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通過自己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課堂調控策略,促進師生情感交流暢通,師生課堂智慧共生。另外,我們在開設傳統研究課的基礎上,還重點研究整合課、綜合實踐活動課、錄音常態課,自我解剖教學語言,將智慧課堂教學研究落到實處。
5.加強自我反思,催生教育教學機智,是教師實踐智慧生成的集中展現
智慧的本性是批判的,而反思是獲得實踐智慧的領悟形式。加強自我反思,才能養成對問題質疑的習慣,訓練思維反應品質,提高教育現場的觀察力和調整教育行為的有效性,準確判斷教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從而把握教育時機,催生教師教育教學機智,促進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
二、小學教師實踐智慧生成的模式
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雖然沒有固定不變的程式,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一旦穩定化、系統化和理論化,就成了我們所認為的生成模式。
1.問題解決模式:發現問題——反思自己——注重實踐
教師在實踐中找出自身發展的不足和教育行為存在的不合理性,研究自己、批判自己,然后自行設計發展規劃,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實踐,最后達成自身成長的目標。問題解決模式需要教師個體的問題意識,關鍵在于引導教師自我反思,積極參與實踐。
實踐智慧生成的問題解決模式不僅適用于教師個體,還適用于教師群體的發展,學校辦學特色的打造。例如,前幾年,由于我校骨干教師大批外流,新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我校面臨師資隊伍斷層狀態,我們就果斷決定將30周歲以內的教師組織起來,成立了青年教師研究組,利用每周三晚上兩個小時進行校本培訓,并以此為突破口,促進了青年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以新促老”教師隊伍建設管理經驗。
2.理論引領模式:學習理論——實踐驗證——獲得成功
教師自學教育教學管理理論或得到教育專家的理論指導,必會從中深受啟發,然后,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嘗試,驗證理論的可行性,最終帶來教學的變化,獲得教育的成功,贏得管理的效益。這是一種理論智慧與實踐經驗的完美結合,是實踐智慧生成的典型模式。
3.同伴借鑒模式:學習借鑒——模仿實踐——取得效果
成功的教師必然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學校可以有組織地引導其他教師分享同伴的實踐經驗,或是讓其他教師自發學習借鑒,然后在自己的工作中進行模仿實踐,最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4.經驗梳理模式:嘗試總結——概括提煉——形成經驗
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教師把這些經驗反復深入思考,認真梳理,甚至邀請專家把脈和尋求集體診斷,進行概括提煉,必定找到規律,形成思想,生成個性化的經驗成果,寫成具有學術價值的經驗論文。這是一種基于實踐基礎上總結經驗的反復概括提煉,是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重要模式。
例如,提起我們學校的教育科研,是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辦學特色。但我們總覺得這些經驗和做法比較零散,操作層面居多,缺乏主心骨。后來,校長在一次又一次的辦學經驗介紹中,不斷地思考總結和提煉,最終選準從文化層面來統整教育科研經驗,形成了“立足農村,自主研修,集團作戰”的教育科研文化特色,并由此征集了校訓,更新了校風、教風和學風,提出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贏得了同行的廣泛認可,反響非常好。科研文化的形成又為教師實踐智慧的生成提供了土壤。
Path and Mode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actical Intelligence Generation
CAO Ai-dong
(Matang Primary School, Rudong 226401, China)
Abstract: Matang Primary School of Rudong County has always been exploring the path and mode of teacher's practical intelligence generation to promote teachers to change the new curriculum beliefs into their own educational ideology, which is effectively carried out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struction. As a result,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en furthered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has also been improved in an all-round way, students' development promoted as well.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teacher; practical intelligence; path and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