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麟
摘要文章通過我院開展創業教育情況和學生的創業實踐,以及全球典型成功創業事例來闡述創業教育與創業之間的關系——先有創業教育,后有創業行動,強調創業教育中創業意識培養和職業技能培養的重要性。論述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高職院校若要將創業教育有效地開展下去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應對之策和政府扶持等。
關鍵詞高職生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實踐
1創業教育與創業的關系
“創業”一詞在辭海中定義為“創立基業”。泛指開拓、開創業績和成就。一般認為,創業就是創立、創設或創新某種事業或職業崗位。其內涵應有三個方面。即開創新的職業,創設新的崗位,創新工作業績。因此,我們可以把“創業”理解為:創業者依自己的想法及其努力來開創一個新事業的過程。
創業教育,正式提出“創業教育”概念是1989年11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盡管創業教育提出較晚,但是創業前的培訓和煅練(如師傅帶徒弟,職業技能嫻熟、處事心理意志磨練,經營管理和營銷實踐的經驗積累等)都是從古到今無數創業成功人士的必修課。
創業教育與創業二者之間可以說是一種時間先后的關系。先有“創業教育”,即從事創業活動的儲備——知識及其結構、思想意識、職業意識、職業技能、精神心理等方面,在眾多的儲備之中,尤以強烈的創業意識和嫻熟的職業技能兩方面最為重要,才有“創業”的實際行動。如: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創辦“微軟”公司,喬布斯、馬克庫拉、渥茲尼克3人創辦“蘋果”公司,李嘉誠創辦“長江實業”,陳天橋創辦“盛大網絡”公司,任正非創辦“華為”公司等。
2我院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
我院的創業教育始于2005年11月,面向經濟管理系所有專業學生的第一次“創業教育”講座。該講座雖受到學生歡迎,但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如創業項目的選擇、資金籌措,稅費負擔等等。筆者仔細分析后認為,通過一次講座或一堂課,很難將創業所涉及的知識、技能等講清楚。而作為一名教師,又缺乏成功創業的實踐,創業過程所面臨的困難、處境、危機等如何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卻不能向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環境下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在這種背景下,怎么樣才能上好創業課呢?我們通過跟學生交談、了解與分析,最后我們決定先在創業的課程體系上做修改,本著“知識夠用”原則,如將會計基礎與經濟分析合并;不單獨開設金融學、市場營銷、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課程,而是將他們溶合于“企業管理基礎”這門課之中等。通過后續兩次面向全院師生的“創業講座”,受到師生們的一致好評與歡迎。于是從2010年新學期開始,我校規定所有專業都要開設“創業”這門選修課,作為我校開展“創業教育”的一種新的探索。
3我院學生的創業實踐
案例一:劉XX,鄧XX,周XX,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2006級物流(2)班學生。2007年2月-08年1月,一年時間經營一家茶吧。來校之前3人均無創業經驗。2006年9月到校讀書后,發現學院超市樓上有約100平方米的閑置空間。而該超市位于學院主教學樓與學生公寓之間,地理位置相當好。于是先談好租金,盤下來。經調查分析學生的經濟狀況、消費水平與生活習慣等,最后決定開一家茶吧。起名“學院音樂茶吧”,每天20:30~23:00,周六與周日8:00~23:30經營。一年合約到期,結束創業。3人盤點清算,不但沒虧,還盈利6000多元。
案例二:毛XX,王XX。均是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2008級電子商務班學生。由于學電子商務專業,一入校兩人各買了一臺電腦,初衷是便于自己的課程與專業的學習。通過在校一年的學習和自己自學電腦軟、硬件相關知識,網上創業的愿望很強烈。于是2008年9月兩人合伙在網上開設了一家商店,銷售MP3、手機、數碼相機、書籍等,既有新貨,也有二手貨。雖然網站的頁面設計、內容更新、系統維護等后臺制作較努力且兩人包攬下來,但在經營范圍、營銷策劃、廣告宣傳等方面的不足或研究不夠,生意清淡。最后臨近畢業,關閉該店,盤點清算,稍有虧損約600元,兩人平攤,到此終止這次創業嘗試。
4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困境
(1)教師方面:創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較高。不僅要具有市場營銷、企業管理、職業技能、社交禮儀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創業特別是創業成功的經歷與經驗。而我們創業教育的教師絕大多數只有創業理論知識,且這方面的知識還欠缺或不成體系。難以向學生提供較全面的創業教育與培訓方案。
(2)教材方面:目前我國創業教育所用教材,基本上還難以滿足我國創業教育的要求,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材內容,結構等都是按傳統理論教材的模式編排,難以適應創業教學的需要。二是編著者幾乎都沒有創業經歷或企業工作經歷。較難編著貼近創業實踐的實用教材。三是現有創業教育教材不少是國外同類教材翻譯而成,難以適應中國國情。
(3)教學過程方面:創業教育的教學過程更強調師生互動和情景教學,乃至案例分析和專題討論等。這是由于創業涉及的知識面更廣,內容要求更多,更要與人打交道。再加上創業環境(地域、民族、習俗、政治與經濟制度等)不同,創業所涉及的各環節都可能因時、因地、因環境而改變等緣故。再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無論是創業成功的案例,還是失敗的案例,都能給學生以啟迪和教訓。因此,創業教育對有效案例的開發,在質量與數量上都已迫在眉捷。
(4)學校方面:學校作為教育的平臺,應該為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一個實踐機會或場所。如在校園內劃出一定場所作為學生創業實踐的實驗田,讓學生在仿真環境下實施自已的創業計劃和方案,得到一個有效的鍛煉,起到一個創業孵化器的作用。以此鼓勵學生在校或畢業實現創業。
(5)政府方面:一是創業教育應該逐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其授課對象和范圍應涵蓋初中、中職、高中、高職、大學本專科等各級各類學生。二是通過對國內外近幾十年各類企業的創立、發展、壯大等成功事例分析發現,這些企業創立之初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在校或畢業以及受到過創業教育熏陶的學生。因此,政府想在高校創業教育中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就要加大創業教育投入、相關政策支持(注冊登記、金融信貸、稅費免除等)、強化師資培訓、教材案例建設、校內創業園建設、創業項目免息貸款、建立各省(市)學生創業基金等來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創業教育的建立、發展和完善,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不竭的創業動力。
總而言之,創業教育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沒有形成較全面的創業教育體系和培訓方案。但是各級各類學校仍在積極努力地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