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巖
摘要腈綸纖維是等同于棉毛的一種紡織產品,可與棉毛混紡,被稱為“人造羊毛”。可紡性成為紡絲的重要過程指標,可紡性差將影響紡絲產品產量和質量。現從原液工藝過程控制管理角度出發,來闡述影響原液質量,影響紡絲可紡性的原因。通過長期實驗對穩定聚合物流量、穩定溶劑噴淋壓力、穩定供料泵出口壓力等三個方面的工藝過程控制管理進行了系統介紹,探討了提高原液質量及可紡性的方法。
關鍵詞紡絲可紡性聚合物流量噴淋壓力供料泵壓力
0前言
在腈綸生產過程中原液制備是一重要環節,原液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紡絲的可紡性及纖維質量。由于原液工藝流程生產線基本處于全封閉狀態,所以原液制備過程的穩定性對保證原液質量是至關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保證原液制備過程的穩定呢?人在生產中的至關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何才能充分發揮并有效規范其行為作用,就要保證管理監督到位,即規章制度執行落實到位。
1對淤漿制備過程的管理
原液下料流量是否穩定直接影響原液質量。下料流量變化,導致聚合物與溶劑配比不均,造成原液質量指標原液固含量超標,產生質量波動的原液,影響紡絲線可紡性、紡絲質量指標,如強斷裂度、伸長CV等。過去傳統的控制方法是原液在平衡生產(如紡絲正常換頭、換旦或緊急情況下)時采取以控制淤漿罐D-704、原液儲罐D-707液位穩定為主,隨意調整聚合物下料量的方式,使在調整聚合物下料量的過程中原液固含量、落球粘度等指標隨之波動變較大,影響紡絲可紡性、絲束質量;對此我們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控制方式,即穩定聚合物下料量不變,在保證罐體及攪拌器運行安全的前提下擴大淤漿罐D-704、原液儲罐D-707液位控制范圍以增加緩沖時間,通過D-704、D-707更大空間的液位浮動平衡生產,這樣在原液過程控制初始階段——淤漿制備,大大降低了人為因素的干擾。聚合物流量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人為頻繁調整造成的原液過程控制不穩定,固含量、落球粘度等原液指標波動,從而保證并提高紡絲可紡性、絲束質量。
但是人的執行力是打折扣的,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新的控制方法執行到位,不打或少打折扣呢?規定下發后一段時間內(一周)為宣傳階段,要保證監督、檢查到位,隨時發現隨時提醒、糾正,以此提高操作人員對新規的認識,加深印象,弱化習慣性思維在大腦內印象。第二階段為鞏固階段,經過一周時間,多數人已經能執行到位,在該階段在保證監督檢查到位同時,還要輔助獎懲機制,對極個別執行不好的進行考核,對執行好的進行獎勵,正所謂“抓兩頭帶中間”,通過對人的行為規范,從而實現對工藝生產控制穩定的有效管理,最終達到質量管理的目的。
2生產能力調整時溶劑噴淋壓力的管理
穩定、合適的溶劑噴淋壓力是聚合物混合、溶解的關鍵。不穩定的、過高或過低的噴淋壓力,都無法保證聚合物混合溶解效果,也就制不出合格甚至更好的紡絲原液。噴淋壓力不穩定忽高忽低,聚合物混合不均勻;噴淋壓力過高,聚合物、溶劑飛濺,造成混合室掛壁,易堵塞噴嘴,形成不穩定聚合物、溶劑流;噴淋壓力過低,聚合物無法得到完全、充分接觸、混合;上述三種情況均嚴重影響聚合物溶解效果,造成原液指標波動,甚至導致工藝、質量事故。影響紡絲可紡性、絲束質量,縮短原液濾機及紡絲噴絲頭換布周,增加成本。而穩定、合適的溶劑噴淋壓力是聚合物混合、溶解效果的關鍵。如何才能保證穩定、合適的溶劑噴淋壓力呢?這需要我們以一名服務者的角度和對下道工序負責的態度去考慮,如何逐漸改變操作者的傳統觀念,使操作變得更加人性化,又保證生產安全穩定。因為再先進的裝置設備最終的操作者依然是人,一旦操作者思想觀念發生改變,那么執行起來將會順利很多,使新的規定操作得以執行。對此通過在現場增加儀表,對靜態混合器P-706噴嘴進行了重新布置,使現場人員操作時更加直觀,又減少了調整頻次,雖然縮小壓力控制范圍,但大大提高原液制備平衡能力靈活性、穩定溶劑噴淋壓力。并且制定下發了《聚合物流量、溶劑噴淋壓力與紡絲線能力對應表》,使現場操作人員只需憑此表即可實現應對任何情況下原液產量與紡絲開線能力的有效結合,甚至可以實現新學員2~3月即可應對紡絲開、停線情況下原液的產能平衡能力,縮短學習周期,提高效率。
3供料泵出口壓力的管理
原液過濾也是原液制備過程中一重要環節,效果好壞直接影響紡絲可紡性及噴絲頭換布周期。在平衡生產時淤漿泵出口壓力的變化將影響濾餅形成及濾餅狀態,影響紡絲可紡性及絲束質量。原液淤漿泵出口壓力對原液過濾效果的好壞起著關鍵作用。為了減小淤漿泵出口壓力變化對原液濾機的影響,為最大限度避免人為操作而帶來的劇烈壓力變化對濾餅影響,在此通過消化吸收現有裝備的先進設計理念,采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程序軟件,避免了以往人為因素干擾,使系統及濾機濾布前后壓力呈均勻的緩慢的線性曲線變化,從而保證了原液過程控制中原液過濾機前后壓力的穩定性,提高了原液質量。除此之外還要制定相應的規章,還要有效監督并使其執行到位。
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對現有工藝控制的不斷攻關和改造。通過多年對進口工藝、裝置的學習、消化、吸收,根據我公司實際生產、環境情況對現有工藝裝置進行改造和攻關,其目的就是解決問題,消除按部就班來的工藝裝置與我公司實情不符的問題,包括工藝控制中的不穩定,人機協調的不匹配使等。一些因此影響生產、質量穩定的因素經過改造和攻關得以克服,解決。
通過加強對上述關鍵過程管理和技術改造,紡絲線可紡性單線高速持續時間最多達48小時以上,偶而出現所有線高速持續時間均超過24小時,甚至48小時以上情況。而經過2010年8月以來的又一次質量攻關,更是取得了好成績,并達到公司領導之前既定的目標效果。不僅產品質量得到很大提高,所有參與攻關的管理人員及現場崗位人員的管理及解決穩定的能力水平均的到較大提高。改造后紡絲線可紡性單線高速持續時間最多達120小時以上,80%以上生產線高速持續時間超過72小時,甚至96小時以上情況。
總之,為提高紡絲可紡性及絲束質量,在原液工段應注重加強原液制備過程穩定控制,對原液制備過程控制采取三個“穩定”,即穩定聚合物下料流量、穩定溶劑噴淋壓力、穩定供料泵出口壓力。事實證明以上做法對原液制備過程控制穩定,提高原液質量,保證紡絲可紡性效果顯著。通過對調高原液質量攻關,從原液工藝生產過程控制方面做出了重點剖析,并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使我對原液過程控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同時也時刻準備著迎接新的挑戰,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作風進一步深入研究,使原液工藝更加完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