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鳳清
維果斯基說:“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含義而不是單純地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讓一個個看似無生命的符號化為一幅幅有血有肉的圖畫”。因此,有效的詞語教學應讓學生依托文本,深入品味推敲,感悟詞語潛在的、隱含的意思,領略作者的精妙用意,使閱讀教學根深葉茂,同時也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磚瓦”。多年的語文教學使我懂了要善于運用多種途徑來引導學生對詞語入情入味的把握。
一、多維感知,在詞語理解中入情入味
1.模擬表演,動態理解。兒童是天生的演員。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表演一遍,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借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如《酸的和甜的》一文中對“迫不及待” 一詞的理解,我出示一串葡萄,請幾個學生上臺搶著吃,來感受小猴子吃葡萄時的急切心情。
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象得到展現,創造力得到開發。
2.化動為靜,形象理解。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于他們準確生動地理解。如《北京》第二自然段的“川流不息”,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在教學這一段時,可以適時播放立交橋上車來車往的錄象出現“車輛在路上川流不息的動態情景”,孩子們驚喜的目光、張大的嘴巴、嘖嘖的贊嘆聲,不正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知道“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了。這時,你只要叫他們認真想一想:看到這么生動的畫面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用哪個詞呢?在孩子們不約而同喊出的詞里一定會有“川流不息”。
3.調動感官,直覺理解。寫話、習作常常是親身經歷、親自體驗方能寫出真情實感,理解詞語也不例外。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詞語,通常可以引導學生多感官參與。如,《三袋麥子》一文中的“發霉”,可以找一塊變壞的饅頭,讓學生仔細看一看,聞一聞,再想一想這樣的饅頭能不能吃,吃了會怎樣,“發霉”一詞就在學生的腦中形象化了。而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感悟小牛的節約和勤勞的課文主旨,一舉多得。
二、善換角度,在言語表現中入情入味
1.詞義辨析,準確運用。如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時,師問:“幾千年過去了,陶罐怎么樣了?”學生有的說“完整無缺”,有的說“完整無損”。這兩個詞只有一字之差,意思相近,卻反映出學生選用詞語的能力高低。這時應順勢引導對兩個詞進行比較,指出“缺”是殘缺,“損”是損壞。經過幾千年,陶罐完好如初,沒有一點兒殘缺,沒有絲毫損壞。因而用“完整無損”更準確。
2.詞義歸類,詞匯聚會。語言中的詞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一種網絡之中,詞與詞有著各種關系。詞跟詞由于詞義的相同、相近、相反、相對等,存在著一組一組的聚合,即詞義類聚。詞義的類聚跟人們的邏輯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兒童學習詞義類聚,他們就能自然地將“叔叔、阿姨、伯伯、舅舅”歸為一類,把“老虎、獅子、狐貍、大象”又歸為一類,在不自覺中建立和豐富頭腦中的一個個“詞匯場”。這種現象在思維上是邏輯思維發展的結果,在語言中是詞義類聚規律作用的結果。
在閱讀教學時,有意識地根據詞義類聚規律,把詞語歸類整理,可幫助學生建立微型詞匯場,提高教學效率。如《比本領》中的“垂頭喪氣”、“得意洋洋”構成反義聚合;教學《灰雀》時,將需要掌握的詞語重新排序,分成兩組:“胸脯、婉轉、歡蹦亂跳、惹人喜愛”;“郊外、散步、仰望、自言自語、肯定、誠實”。第一組全是寫灰雀的,第二組是寫列寧的,它們分別構成類義聚合。這樣便可將一個個看似不相干的詞語輕松地放在彼此關聯的詞匯場里,促進學生學習掌握。
3.詞語點綴,詞匯增肥。給詞語加修飾語。如在“說”前加字,加一個字,“細說、敘說、述說”等等。加二個字,“大聲說、笑著說、慢慢說”等。加三個字,“輕輕地說、高興地說”等。加四個字,“氣呼呼地說,興沖沖地說”。加五個字,“斬釘截鐵地說,七嘴八舌地說”……這種加詞練習,學生越說越有勁。
4.觸景生詞,信手拈詞。小學語文課文基本上都具有鮮明的形象,但語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通過語言文字讓學生仿佛看到課文描寫的形象,加深對文本詞語的理解,創設情景相當重要。葉圣陶曾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小學生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通過各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觀察,啟發學生觸景生情,說出或用上學過的詞語。如看到春天的景象,引導學生用上“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等。而這種美的感受將促進學生更好地感悟、理解語言文字。學生在課堂上觸景生詞,信手沾詞,運用自如,從而使學生課堂言語表現入情入味。
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蘊,都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而這字里行間的或陌生或熟悉的詞語,如果我們能看到它們可以生發的潛力,并且給它們足夠生長的空間,是真的可以開出色彩斑斕的語言之花的!
生命化詞語教學就是要善于開啟每一個漢字傳遞給孩子的巨大信息,就是要善于運用多種途徑來引導學生對詞語入情入味的把握,把學生的個性體驗、感悟、創造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從文本和生本的整體角度高屋建瓴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生本位的主觀能動性,啟迪學生進行巧妙的構思,從而產生各種聯想,并饒有興趣地參加言語實踐。
(作者單位:福清市濱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