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程 郝祿國
摘要本文以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例,通過對地方高等工科院校信息工程專業“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研究,提出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和相關舉措,為地方高等工科院校信息工程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信息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計劃,旨在為各行業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①為在信息工程專業實施應用型工程師的培養計劃,探討地方高等工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和相關舉措,對信息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1地方高等工科本科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部分地方高等工科院校在教學和管理上都存在著專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痕跡,對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尚處于探索之中,存在諸多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體現在:②
第一,對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的認識上往往還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與專業基本知識、專業基本技能的確定,乃至課程體系的設置都存在較大的差距。
第二,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發展的要求。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不合理,很難完成應用型本科的教學要求。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往往重視學歷、職稱等形式方面的配套,而對改善提高教學質量極為重要的課程進修、實踐進修重視不夠,投入偏少。
第三,教學方法不適應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從教學的整個過程來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沿襲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和驗證性實驗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盡管各學校管理層在觀念上也認識到對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引入與培養目標相一致的新的教學方法,但關鍵在于以怎樣的思路和措施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第四,實驗、實訓體系的建設和管理與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不配套。目前大多數的地方高等工科院校實驗室的建設往往照搬既有本科大學的模式,管理運行方面未能適應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特別是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等重要教學場所的建設方面還有待加強。
2信息工程專業“卓越計劃”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
從2011年起,廣東工業大學經批準成為實施“卓越計劃”的高等學校之一,信息工程專業作為該校實施“卓越計劃”的一個試點專業,在總結現有教育教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全程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改革校企合作方式、課程體系、課程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加強工程實踐教育及能力培養方式等關鍵環節。
(1)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在面向廣東省大制造背景與工程認證標準,構造人才培養知識體系的同時,改革教學環節,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中開展理論與實踐互動的教學模式,在系列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中開展基于工程問題的探究式學習、基于工程案例的討論式學習和基于工程項目的參與式學習等教學改革與實踐。即以項目設計為主線組織教學,以典型的工程實例為研究對象,將項目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把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融入項目設計的各個階段,以工程實例中所涉及的信息獲取、處理和傳輸等課程知識點為載體開展教學,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
(2)課內與課外教學相結合。將課外教學活動貫穿于本科教育的全過程,為學生實踐動手創造機會,使學生在自主、綜合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將課外教學納入正常教學體系,規定學生必須完成的課外學分,可以用校級及以上科技培訓競賽獲獎、進入實驗室參與教師科研與創新、承擔校級省級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參加企業實習與實踐等多個環節來替代。從三年級起全面實行本科生專業導師制培養模式,與畢業設計相接軌。
(3)產學研相結合。加強學校與廣東省信息產業的結合,根據廣東省信息產業界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創新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體系結構。完善校內教師到相關產業和領域一線學習交流,相關產業領域的人員到學校兼職授課的制度和機制。同時發揮學科科研優勢,積極培育企業實踐基地。在實踐基地建設過程中,與廣東省信息產業領域的知名企業密切合作,進一步增加和改進校外校內實踐實習基地的建設。
(4)工程基礎與工程設計和實踐相結合,實行工程基礎模塊、設計模塊和實踐模塊課程整合培養等,強化企業環境下的綜合工程實踐訓練。進一步強化工程訓練、實習實訓、設計課程等實踐訓練環節,增加企業環境下的綜合工程實踐訓練環節,創造條件由企業工程師直接指導或聯合指導學生的設計。
3信息工程專業“卓越計劃”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舉措
(1)在教學組織上,鼓勵教師設置能力培養型課程,如討論課、設計課、訓練課、競賽課等;鼓勵教師以課程設計替代部分作業或考試,進行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教學,增強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和課程知識的應用能力;改革課程的考核方法,以綜合評價課程的學習成果、創新項目和系統方案等環節來予以保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貫徹落實。
(2)充分依托信息工程專業所在學院擁有的人才培養平臺,如廣東高校現代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一批校企聯合實踐教育基地等,全面增強工科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積極推進校外實習和畢業設計實戰計劃,在時間分配、項目實踐、流程環節等方面給予全力保證。通過鼓勵學生深入企業實習、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和參加各類科技競賽來全面增強創新能力,并通過對學生培養質量的跟蹤考察、信息反饋和績效評估,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3)實施校企聯盟戰略,積極推進名企名校產學合作教育。在廣東美的電器集團、深圳奧維通信設備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建立產學研基地和聯合工程教育中心或實訓基地。配合學校建立的產學合作教育專項經費資助制度和產學合作教育政策,積極推行實習生制度。建立專業產學合作教育委員會,吸收產業界人士全面參與教育指導和教學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