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東 劉濟民 劉曉群 洪美珍
摘要工學結合是使用學校、醫院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資源和環境,在重點訓練醫學生實踐技能、就業能力,提升競爭力的基礎上,培養衛生行業所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工學結合在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就是以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崗位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培養出適應基層所需高素質應用型臨床醫學人才。
關鍵詞工學結合臨床技能雙師型
1轉變教育觀念,充分理解工學結合內涵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課堂及學校為中心,難于培養醫學生的優秀實用技能,因此我們必須確保工學結合之教學理念,學以致用的辦學思想,必須與醫院建立合作關系,了解醫院的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具體應做到教學與醫院的工作環境緊密結合,技能訓練的目標和畢業以后的工作崗位密切相連,確立同醫院崗位類似的教學工作環境。必須參照以后在醫院的工作崗位,制定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使教學內容同以后在醫院的工作任務緊密銜接,根據以后在醫院的工作崗位和工作需求選擇與之適應的專業課教學內容。學校同醫院人力資源結合,讓醫院業務骨干豐富的臨床經驗同學校老師過硬的理論知識緊密結合,更好的為教學服務。醫院的醫療、保健、防疫資源同學校的教學、培訓資源相互結合,發揮學校優勢大力為醫院培養臨床工作人才,為醫院科研發展提供儀器、設備,讓醫院深刻體會到與學校工學結合有實實在在的益處,能促進醫院的發展和業務能力的提升。
2制定工學結合的教學汁劃,突出臨床技能的培養
傳統的的教學特別強調理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一味要求醫學生對書本知識點的把握,以滿足應試教育的需求,肯定會導致一部分醫學生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不能適應由醫學生到臨床醫生角色的轉變,不能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臨床能力,因此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增加臨床技能教學,要求臨床實踐技能教學安排要與理論教學同樣受重視。必須強化臨床技能課程,加大醫學生到醫院見習的力度。要分階段確定和落實臨床實踐教學目標,還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實施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檢查,評價完成情況。要早期接觸臨床,將理論學習與醫院實際工作過程密切結合,把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3構建相對獨立的實踐實訓課程體系,以突出實踐教學
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中實踐實訓教學課時計劃分配教少,實踐實訓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實訓課以演示性、驗證性課程為主的弊端。成立實驗教學管理中心,臨床實訓課程整合成為內科和外科綜合臨床實踐技能課程,另外,學生實習前除了要對臨床實踐技能進行強化訓練以外,并且增加了常用的治療技術訓練,整合以后的內、外科實驗訓練課程減少了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相應地增加了綜合性實驗內容和臨床實踐技能培訓項目。臨床實踐技能培訓課程的考核,分別實施實習前結業考核和畢業考試科目考試,考試方法比照國家助理執業資格考核標準實施,內、外科畢業實踐技能考試考核按30%計入畢業考試總成績。這樣就使得實踐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是相對的獨立又相互聯系緊密,突出了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訓練和培養。
4建立專兼結合、專業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學校教師在圓滿完成教學計劃中起的關鍵作用,驅動具有較高教學能力和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建設,是持續辦好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按照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根據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一方面聘請教學醫院執業經驗豐富的醫生擔任兼職教師,并參加專業建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醫院資源,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實現學校和醫院雙贏。隨著專業的發展,教師隊伍必然逐漸擴大,一些年輕教師必將充實臨床專業教師,他們有教學熱情和工作精力,但缺乏一線臨床實踐工作經驗,由此,學校必須要求臨床專業教師擁有一定的實踐技能,與教學醫院共同制訂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學校可組織和要求教師在暑期或不定期到教學醫院從事一線臨床工作或者學習,使他們更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新方法,積累臨床經驗。還必須對臨床醫學專業新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培養,實施臨床技能操作的規范化培訓,并引進一些專業術拔尖人才充實到臨床醫學教師隊伍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質強、水平高、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5編寫出一些案例版的校本教材,以加強專業課教材建設
以臨床崗位的需求為目標,以實踐實訓教學內容為依據,與有關出版社及醫學院校合作,編寫適合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案例版教材。在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加強臨床醫學專業的教材的編寫,并將具體的實踐操作要點落到實處,如診斷學這門專業實踐技能課,就是結合學校、醫院實際設施,編制出相應的臨床技能操作教材,要求醫學生親自動手,熟悉每一個具體的操作步驟,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學、做一體化,提升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操作水平。
6工學結合應注意的問題
(1)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應成為工學結合的主導,衛生行業成為工學結合的主體,現在的工學結合基本上是學校自己的行為,學校成本高,效率低。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要采取鼓勵、引導政策,使相關部門和行業之間在工學結合方面形成聯動。學校要找準衛生行業需求,迎其所好,才可能一拍即合。
(2)完善工學結合的運行機制。目前學校與醫院工學結合的機制是學校和醫院同意,一般缺乏法律的約束,特別是一些學校急于尋求工學結合項目,醫院的積極性不高,學校為了簽署合作協議,往往以犧牲自己的利益而適應醫院,當學校和醫學生的權益受到侵害,學校往往陷入被動,學校應高度重視,必須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再則,醫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醫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是有嚴格的管理考評制度的,而在醫院頂崗實習期間,醫院方面經常只是考評醫學生能不能為醫院和臨床科室產生經濟效益,并不關心對醫學生教學的考核和醫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大多認為教學主要是學校的事。因此,確定校院雙方責任及其義務顯就得相當重要。
(3)注重專業實踐技能同基礎理論知識的均衡發展。我們強調工學結合的重要,并不是說醫學生只是需要更多的臨床實踐技能,而不重視基礎理論知識,因為扎實的理論基礎對專業實踐技能的發展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育是為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服務的,而不是培養簡單機械的手工勞動工作者。因此,工學結合的過程,就是要同步關注醫學生基本理論與臨床實踐技能的共同提高,而不可偏廢,只有如此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證。
總而言之,只有學校同醫院密切合作,通過工學結合途徑,才能構建出學校同醫院高效的產學研運作機制,學校臨床教師通過到醫院從事臨床工作,使自己的臨床實踐能力得到提高,醫院醫生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使醫生們的專業理論水平得到提升,使學校與醫院整體教學和臨床醫療水平、專業隊伍建設都有相應提高,實現學校與醫院的雙贏效果,確保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滿足基層衛生單位對醫學生職業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