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祥
摘 要:該文基于煤礦機電事故引發特征、具體成因,制定了有效的預防管理實踐策略。對創建優質安全的煤礦生產環境,提升機電設備應用服務效率、延長使用壽命,創設安全生產效益,有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煤礦機電 事故 預防管理
中圖分類號:TD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01
1 煤礦機電事故特征
伴隨煤礦生產規模的持續擴充,煤礦機電事故發生機率逐步提升,一旦引發將造成顯著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為此我們應依據其事故特征制定有效的防范控制策略,才能強化生產力,創設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依據相關事故資料,我國發生機電事故呈現出重復性及規律性特征,以設備故障與工傷事故居多。雖然一些煤礦機電事故體現了零散性、無法管控等特征,然而同類型的機電事故卻時有發生,因此依據其規律性,我們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2 煤礦機電事故主體成因
探究煤礦機電事故引發成因不難看出,設備存在嚴重的老化現象,且包含維修養護不善等問題,管理層面則包含較多漏洞。基于煤礦生產機電設備的引進投入費用龐大,且需要設備互相的完善配套,令較多煤礦單位機電設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現象,其管理層為降低設備引進投入、提升凈利潤,對該類現象視而不見。對于各類機電設施的維修養護檢查也有所欠缺。對超年限應用的設備不能應用淘汰及有效升級優化的策略,令其成為導致機電事故的主體因素之一。伴隨煤礦企業的自動化與機械化生產發展,其逐步引進了采煤設備、掘進生產機械與運輸機,有效提升了開采效率,然而設備自動化水平的提升,令其維護保養需求逐步增多,令相應工作量顯著提升。而由于檢修工作人員知識儲備、技術水平有限,配備崗位數量較少,無法對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也導致了煤礦機電事故的頻繁發生。在管理實踐階段中,則存在不遵循煤礦安全操作規程,不及時更新相關設備牌板,引發誤開機、瓦斯超標、無計劃停運,形成高煤塵現象等問題,給安全事故的發生創造了觸發條件。另外管理人員不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違規操控也加大了機電事故的引發比率。
3 防患于未然、規范管控,嚴格遵循行業操作標準
為有效抑制煤礦機電事故的頻繁發生,我們應樹立隱患意識、風險意識,運用現代化、規范化的管控策略,基于行業標準、法律規范,確保優質的煤礦機電生產運行。首先應遵循礦山生產安全法規、樹立安全第一、有效預防的實踐方針,以人為本的實施精細化的管理。同時應創建健全完善的管控組織機構,編制崗位管理規范、機電生產規程,對煤礦生產建設全過程實施全面監督管控,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應做到定時、定員、定任務,總結煤礦機電事故引發規律與特征,做好全面預防控制。另外應基于質量互變科學規律引導,明晰量變為質變基礎,質變為最終結果,兩者互相滲透并轉化,并將該理念指導于煤礦機電運行生產階段中。煤礦機電設施服務應用過程中倘若一直包含安全隱患,雖然短時期內不會對設施應用功能產生影響,然而伴隨其隱患因素的逐步累積,倘若不快速的根除,勢必會引發較大事故。為此,應科學創建機電設備規范管控體制,做好保養維修與全面監督檢查。應履行班檢、日檢、按月以及按季度檢查的管控制度,做好設備應用計劃、步驟的驗證評估,令其始終保持良好運行狀態。再者應通過崗位規范措施的科學制定,創設優質運行環境,令煤礦機電設備獲取精心優質的保養維護,杜絕事故隱患的形成。
4 引入科技手段,確保煤礦機電生產本質核心安全
煤礦機電生產中,為預防不良事故發生,應樹立本質安全理念,引入科技手段,實現各類事故的有效超前預防管理。應基于煤礦生產要求,確保機電設備具備符合標準的強度、安全防爆性能,并實施優質保護。基于井下生產環境較為潮濕,機電設施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形成絕緣破壞,引發漏電觸電,線路短路等不良故障,并會形成潛在的火災事故、爆炸事件危害現象,為此應優選井下生產機電設備為防爆型器具。引發煤礦機電生產事故的因素眾多,涵蓋認識誤差、程序不規范、設計缺陷、制造差距、疲勞因素與磨損影響,人為誤差以及環境影響等。引發事故時,我們應深入探析,查找直接因素,并將其反饋于設計環節,實施必要的設計整改優化,促進機電設備的全面改造升級,進而創設出更為本質安全的生產設備。為此我們應優化更新生產工藝,基于安全人機工程科學原則,借助合理分配,令機電設備符合人體特征、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安全的作業空間,提升其應用規范可靠性,進而減少操作人員的勞動體力消耗,緩和其心理壓力,并降低誤操作率。同時應設置本質安全的有效防護管理裝置,涵蓋固定安全、管控、連鎖、防爆、自動化、跳閘操作、調節、雙手控制等。再者我們應提倡人機合一的科學生產模式,令各類機械性能實現同人員特征的良好匹配,進而真正體現本質的安全生產。例如某企業35 kw變電站采用了綜合自動化生產裝置體系、某礦井主體運輸體系應用了集中自動化管控系統,利用綜掘機提升生產效能等,有效預防了人為誤差,抑制了煤礦機電事故的不良發生。
5 探究事故根源、實施安全評估管理,提升防范意識
探究引發煤礦機電事故的根源,操作人員的違規作業是導致事故的直接成因,該類不安全因素通過提升防范意識、有效管控是完全可以防范的。為此我們應引入安全教育及控制管理策略,通過開展全員教育、特種施工培訓,提升整體安全防范水平。機電作業人員應樹立較強的安全防范意識,煤礦企業則應通過安全培訓提升其技能素質,營造人人安全、處處安全的良好生產環境。應開展礦山安全法的普及教育,令員工由思想層面提升安全實踐意識,由根源層面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煤礦機電生產屬于特種施工作業,不僅應開展基礎性安全規程教育培訓,同時還應實施特殊作業工種崗位管理培訓,并做好考核管理,只有獲取上崗資格憑證的工作人員才能進場作業。為此煤礦企業應全面開展階段性培訓考核,綜合選拔掌握技術精專、素質修為高尚、身心健康的工作人員從事機電生產工作。對于重大危險作業崗位,還應做好相關人員的專項安全訓練與技術培訓,有條件機構應對該類作業人員實施身體、心理、技術與道德等多方面素質的綜合測試,對于成績評估等級較差的單位應通過警示教育,責令其全面整改。而對于評估成績不合格的礦井則應令其停產整頓,整改不合格的單位應依法關閉。
6 結語
總之,針對煤礦機電事故特征、引發成因,我們只有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管理策略,嚴格履行規范標準、實施本質安全生產建設、引入科技手段、探究事故根源,才能全面提升煤礦機電安全生產水平,創設顯著效益,并促進煤礦企業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利國,王偉國,孫景云.煤礦機電事故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0(14).
[2] 姚立亞,姚立亞,耿娜.探析煤礦機電事故原因及預防措施[J].科技信息,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