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春燕 黃小蕊
摘要:Paraphrase是英語教學和學習中常使用的技能。英語教師們一直在進行著關于其技巧的研究,而針對其標準的探討一直是個空白。文章從探究其定義入手,闡述了paraphrase和translation的聯系,進而提出了辨別paraphrase是否成功的三個標準,即,“忠、順、易”。還解析了這三個標準的具體內涵。
關鍵詞:Paraphrase; 簡譯; 忠實; 通順;易懂
Paraphrase是一種重要的英文技能。在英語教學領域,檢驗學生對課文的消化吸收程度的一個標準就是看學生能否把已經輸入的信息在經過大腦重新建構之后轉化成合理的語言輸出。這種檢驗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因此,學會判斷paraphrase的優劣和掌握其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什么是paraphrase?在進行paraphrase時應該以什么為標準呢?
一、定義
Paraphrase最早源自希臘語“παρáφρασι”,后經由拉丁語詞匯“paraphrasis”轉化而來,意為“另外的方式表達”。根據《新英漢詞典》,其意思是“釋義,意譯,改述”,但要挖掘paraphrase的真正內涵必須從其英文解釋入手。外研社的《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新版)》對paraphrase的定義是: “to express in a shorter or clearer way what someone has written or said”。也就是說,paraphrase要求能用不同的但更為簡單的句子表達相同的意義。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里,“paraphrase is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a piece of writing, statement, etc) in different words, esp. in order to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由以上英語解釋可見,“釋義”、“意譯”或者“改述”都無法傳達paraphrase的全部內涵。筆者認為將paraphrase翻譯為“簡譯”則更為貼切。從本質上說,paraphrase是一種特殊的翻譯。通常翻譯是將源語言轉化為另外一種語言,而paraphrase是在同種語言內部的轉化,變化的往往是表達方式、句式結構和修辭等。所以,狹義而論,對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而言,paraphrase其實就是要進行 “English to easier English translation”。因此,筆者認為“簡譯”一詞可以概括paraphrase的內涵。
二、執行標準
英語學習者在面對paraphrase時總感到茫然,究其原因,除了在技巧和方法上欠缺以外,他們也不了解paraphrase的標準,無法判斷怎樣“簡譯”才是最佳選擇。基于以上對paraphrase定義的論述,筆者提出:簡譯在技巧和衡量標準上有相似于翻譯的地方,但也有其特殊性。翻譯的基本標準是“忠實”和“通順”,這對簡譯也同樣適用,但是兩詞用于簡譯中有其獨特的內涵。當然簡譯也有不同于翻譯之處,正如其定義所規定 “in order to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簡譯的另外一個標準就是“易懂”。那么“忠實”、“通順”和“易懂”相對于簡譯而言又該如何界定呢?
1.忠實。所謂“忠實”,指對原文的內容進行完整而準確地簡譯,不得有篡改、歪曲、遺漏或任意增減。內容通常指原文中所敘述的事實,描寫的景物以及作者在敘述和描寫中所反映的思想、立場和情感等。簡言之,“忠實”原則就是要求“新陳述”在信息量和情感上保持和原文的相對對等。不同于翻譯之“忠實”的是,簡譯在某些情況下無法保持原文的風格,即,原文語體風格或作者的語言風格等。如:當原文中包含隱喻時,一般的做法是將隱喻轉化為明喻,或將喻體轉化成本體,拋棄比喻;再如當原文中包委婉語時,一般方法是將委婉語改為直接表達。拋棄比喻和委婉語的做法都不可避免地破壞原文的風格。所以,“忠實”之于簡譯就是要求原文信息量無增無減,原文的思想感情準確傳達。這一標準實則考察了學習者是否準確完整地理解了原文的內容。
2.通順。所謂“通順”,即簡譯后的語言文字必須流暢,地道,符合語法規則和文化約定。經簡譯后不能有語言晦澀、結構混亂、語法不規范、邏輯不清晰的現象。這是必須遵循的準則,也是檢驗簡譯優劣的最直觀的標準。
3. 易懂。所謂“易懂”,就是將原文中生僻的詞匯、復雜的句式、隱藏的意義轉化為簡單的詞匯、句子或明了的表達,使原文的意義一目了然。鑒于這一標準,如果原文是有省略的口語體,簡譯時就要補全省略部分;原文如果是粗俗難懂的,簡譯時就要變成相對規整易懂的。
例如:Pretty neat set-up you folks got. (張漢熙,《高級英語》,第6課)
簡譯后:You have got a very nice room.
正是“易懂”原則要求學習者在盡量忠實原文內容的同時又不得不放棄其語言風格。易懂標準是獨立的,也偶爾和忠實標準沖突,但當學習者掌握了“忠實”的真正含義,在實際操作中就能找到兩者兼顧的途徑。
三、結語
簡譯的三個標準中,忠實是首要問題,通順是基本準則,易懂是前提。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忠實而不通順易懂,讓人讀不懂,也就談不到忠實;通順易懂而不忠實,脫離原文的內容,通順易懂也失去了作用,使簡譯成亂譯。要做到忠實、通順,學習者首先必須對原文有透徹的理解,而要做到易懂,學習者必須熟練掌握詞匯句式的多種表達法,必須能夠熟練的操作語言。
參考文獻:
[1]孔令林.英語教學中paraphrase的對象[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5).
[2]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英國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英英·英漢雙解)[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鮑春燕(1983-),女,河南人,碩士,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講師,主攻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