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畢業數量越來越多,求職越來越難,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面臨殘酷而現實的就業問題。可部分大學生沒有認清現實情況,覺得自己上了大學就應該找個好工作,對工作期望值高,導致就業困難。文章指出影響大學生就業難有來自學生自身、社會以及學校三個方面的原因,并從加強大學生就業教育以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加大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工作和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對大學生成功就業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就業壓力;相應對策;成功就業
近年來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給在校大學生帶來新的壓力。而正值畢業前夕的大學生,在這種就業形勢之下去面臨就業問題,他們大多數人表現出的情緒是焦慮、迷茫,甚至有的學生還采取逃避的方式以暫且不就業來打發大學最后時光。而如何使學生度過這樣一段特殊的學習階段,使他們成功的從學生的角色轉為社會人的角色。將是擺在我們面前又一新的課題。
筆者通過對兩屆畢業生(2007屆和2010屆)所表現出的種種就業不適的情形進行分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從而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一、高職學生出現就業不適的幾種表現
1.定位不準。雖然目前求職越來越難,可部分在校大學生卻沒有認清現實情況,覺得自己上了大學就應該找個好工作,對工作期望值高,導致就業困難。
2.就業壓力障礙。目前,人們所要面對的各種信息成倍增長,因此,涉世不深,身處人生十字路上的大學生求職者就成了“信息強迫癥”患者,對信息有著極強的心理需要。如果得不到想知道的結果時,會出現嚴重的焦慮或不適。其實,信息強迫癥是就業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的,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心理反應。
3.求職期望值過高。許多大學生認為,十幾年寒窗苦讀,耗用了小半輩子的時間,當然希望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4.逃避就業。有些學生認為自己還沒有想好自己將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自己對工作的期望值是什么,他們自己不認識自己的需求,所以擺在他們面前一個又一個應聘單位他們都認為不適合自己。
二、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就業壓力的對策
(一)原因分析
1.大學生自身的原因阻礙成功就業。
(1)畢業生對社會需求了解不足,對社會現實認識不清。
(2)畢業生對自己各方面能力評估不夠,實際適應能力不強。
2.社會原因,就業難度大。
(1)據有關部門統計,2010年全國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630萬人,再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人數可想而知。從每年普通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趨向上看,90%以上的畢業生都選擇留在經濟較發達地區或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更為集中。這就形成了一個職位多人競聘,甚至上百人競爭的局面。
(2)隨著畢業生數量的劇增,許多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主要表現為:不但看重學校名氣,而且看重專業能力;不但看重綜合能力,而且看重外在形象;不但要求具有職業資格證,而且還要求相應的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證等應用性證書。
3.學校的原因,對學生就業教育沒落實到位。
(1)就業渠道不夠多樣化;(2)對學生就業指導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欠缺;(3)就業信息不夠暢通。
(二)解決就業壓力的對策
1.加強就業教育。大學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因此大學三年應該將這個理念貫穿于始終。不應該是等到大三才讓學生去面臨就業這個現實的問題。
2.加大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1)正視就業現狀,轉變就業觀念
高職高專院校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應該加大對學生正確擇業觀的教育力度,引導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充分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最后創業。
(2)客觀正確的評估自身的能力,定位準確。
(3)提高大學生求職的心理素質。在求職過程中,要教育大學生以自信為基點,敢于自我面對,善于自我調適,正確對待心理壓力,增強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相信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3.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努力創造就業機會。
(1)學校要加強與各企業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積極推動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學與人才定單培養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崗位技能,保障他們順利實現對口就業。
(2)社會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求職擇業環境與氛圍,如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就業政策,出臺相應的就業法規,進一步規范就業市場等等??傊ㄟ^個體、學校、社會和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與協作,解決好高職高專畢業生在求職擇業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必將促進高職教育持續穩定、快速健康地發展。
(3)學校各部門應增強服務意識,積極拓寬就業渠道,為學生擇業創造有利條件,聯系多種渠道收集就業需求信息,并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學生。
總之就業率高不高關系到一個學校的前途與發展,因此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是我們一定要解決好的又一個難題。
參考文獻:
[1]姜楠、陳彬 《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
(作者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