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吳飛
摘 要:終身體育教育發展走向問題是體育教育和課題研究的核心問題,應當推崇運動教育與其他各種體育活動的結合發展模式,以及與學校、社區和俱樂部中的體育活動和運動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并且鼓勵建立這些環境之間的聯系,這樣可以在運動教育的發展中反映出終身教育觀點,促進中國體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教育 教師發展 可持續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c)-0150-01
體育教育一直在探索它的發展潛力問題,加強和推進教學方法,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經驗和成果。我們堅持這一立場,并進一步加強隨行的信念和體育教育階段,保證任何有關這些期望的進步。我們已經討論給予相當的支持,重點在體育與現代體育教育的兼容性。他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能性,在關系到未來的發展體育教育,特別是中國偏遠地區的學校。事實上,我們需要在具體的情況下,無數的體育教育的成果,可能是聯系在一起,可以合理地聲稱最適合解決體育教育問題。然而,有一個真正需要明確的有關問題正是我們的目標要實現的,并通過體育教育和監督的程度,我們這樣做是非常成功的。教學和學習的重點會有所不同。這里的關鍵是有一個合法的體育教學中的重點,而是從一開始就應當建立一個明確的重點,并在隨后的體育教育單位、教訓和評估任務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體育教育必須得到承認,但是也參與其發展的需要討論的具體學習成果加以解決,這部分的課程有一種強烈的情況下,被定位為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框架和方法,通過它解決體育教育和社會目標,從而實現了體育教育的學習目標和社會目標之間的協同作用,學習有關社會目標的實現,如果它被確立為一個明確的重點在課程規劃與教學。在體育課或在操場上觀察兒童和青少年在活動的每個人都明白,學生可以做的缺點和濫用,學生群體都是千篇一律的,常常被排斥于一個公平的機會參與。體育教育作為一個學科,并隨后在可預見的結果是學生異化,從一個積極運動的生活方式。
縱觀學界的研究,提請注意在體育教學中推進公平和包容,體育教育可以發揮的潛在作用。在體育教育的任何部分,它需要的部分教師和學生實現更大的公平和包容的戰略性和敏感性的行動。因為我們不知道有足夠的了解確實有很多學生體育教育等方面的經驗,而需要知道更多的技能發展的體育教育,需要更多的了解學生的教練如何在其小組內學生的教練是不是專家教師,但是,需要明白可以協助教練建立更加系統的技能,改善他們的隊友的表現。沒有什么同教練的教學策略,知道長期參與體育教育的影響,這些學生誰發揮在體育教學中的多發季節,是否采取一致的團隊的角色和系統的新穎性逐漸消失一段時間后。因此,我們更需要了解在體育教學中的體育教育,提供了一些重要的進一步深入了解的機會。開發工作在其他領域(社區和俱樂部)和外部的合作伙伴,以不同的順序并以課程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舉措無疑提出了挑戰。
一直在強調體育教學中的積極潛力,但課程研究和寫作也努力的試圖實現這種潛力充分參與。與體育教育的靈活性,當然是重要的。它合法化的發展方針,務實的話語特權,而不是次級目標問題。重點可以名正言順地在適應的體育教育,因為它是描述文本,以更好地滿足特定的情況下,教師學生和現有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教師是有道理的,在用他們的專業判斷,考慮特定方面的巨大潛力,它是現實的和適當地尋求實現他們的特定情況。使用這種方法似乎更有可能的是教師發展的積極性真正意義上的目標問題。這個問題在計劃運動教育的過程中引發了許多兩難境地,包括我們為運動教育賽季選擇的主要活動,我們鼓勵特定學生承擔的角色和責任,我們推崇或者不推崇的運動行為,我們在“終極慶典”中采用的活動類型,以及我們鼓勵隊伍采用的制服、商標。在所有這些方面,存在一種危險,即運動教育可能存在文化狹窄性,并且只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真實存在的。重要的是,教師涉及到對于特定決定、隊伍大小、選擇隊伍的方式、角色分配以及慶祝形式、比賽形式原因的解釋。他們分享自己學校中運動教育從“言語轉為現實”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
當然,對于該言論的開放,他們值得信任。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這里沒有什么事事完美的假裝,或者這項創新是一個十分順暢的過程的說法。這里有的是無價的“毫無保留”的關于發展運動教育的言論。視障女孩兒的隊友不參與比賽,站在她旁邊,并為她拿球,然后把球給女孩兒,并鼓勵她射球。聽說本地學校的發展,更多的教師對學習運動教育產生了興趣,探究運動教育試圖達到的目的以及運用體育教育的體驗。同樣,從終身角度,需要著重提出許多持續主導體育教育課程的活動,此外,這些活動已經成為運動教育的焦點,但它們并不是那些讓許多學生在歲月中保持真實的活動。可轉換的技能、知識和理解,被議論著需要成為運動教育中教與學的一個清晰的焦點。在一個工作模型中,責任和樂趣是全部,這些東西需要被視為比特定運動技能更重的終身價值。盡量推崇運動教育與其他各種體育活動結合,以及與學校、社區和俱樂部中的體育活動和運動相結合。并且鼓勵建立這些環境之間的聯系,這樣可以在運動教育的發展中反映出終身教育觀點。
參考文獻
[1] 黃璐.高校體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J].浙江體育科學,2011,33(6):61-67.
[2] 黃璐.高校體育工作改革探索[J].體育文化導刊,2011(11):86-89.
[3] 黃璐.體育學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概述與展望[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2):28-32.
[4] 黃璐.體育學廣義跨學科概念辨析與動力基礎[J].體育科學研究,2012,16(2):54-56.
[5] Margaret Whitehead.The Concept of Physical Literacy[J].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 Pedagogy,2001,6(2):127-138.
[6] 曹榮芳.“校園陽光體育”鍛煉計劃設計及實施[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