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要】中小型企業一直都是中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在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中小型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在我國長期存在,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貸款難的問題愈發嚴重,而中小企業貸款難這一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本文從民間貸款以及銀行貸款這兩個角度,基于江蘇省宜興市的調研分析,探討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狀況及原因,尋求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貸款江蘇宜興市
中小型企業已經成為我們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了,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中小型企業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成為一些大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力之一,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型企業在金融危機下,貸款難的問題越發嚴重,制約著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故我們不得不去考慮怎么解決這一問題。
一、中小型企業貸款的現狀
(一)宜興地區經濟狀況
宜興市位于中國江蘇省南端,太湖西岸,靠近安徽以及浙江,并處于滬寧杭三角中心地帶,地理位置極佳。宜興市共轄1個國家級環保科技工業園、1個經濟開發區、14個鎮和3個街道辦事處。近幾年,宜興市圍繞建設“寧杭城市帶上最強的中心城市、長三角地區最美的新興中等城市”總目標開展城鄉建設,積極創新、以人為本、率先發展、自強不息。市政府領導帶領著人民共建美好宜興。同時,宜興也是國家生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
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宜興市的生產總值并未受其影響,生產總值首次躍上600億元新臺階,連續5年以17%的速度增長;財政收入88億元,實現三年翻番;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12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突破2萬元和1萬元,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二)宜興地區的貸款情況
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發展尤其艱難。但宜興貸款的規模也在不斷變大。宜興地區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804.8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37.83億元,增長20.7%;其中短期貸款529.17億元,中長期貸款262.51億元,分別增長37.6%和23.2%。
通過對江蘇宜興地區作為中小企業貸款狀況的實地調查,共調查35家中小型企業,其中,通過民間貸款的有20%,商業銀行貸款的有60%,剩余20%則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資金。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是以商業銀行貸款為主,眾多中小型企業主表示貸款難度較大且不易貸款成功。
同時,我們也對銀行做了問卷調查,大多數的銀行信貸部經理表示知道小企業的小額貸款項目,但并不了解。
二、中小型企業貸款難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型企業自身內部原因
1.中小型企業都是以傳統行業為主,也就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企業的規模不大,資產價值低,附加值也低,還貸能力差,缺乏技術型人才,企業的競爭力也不強,無法進行技術的創新。銀行則會認為放貸的成本較高,風險較大,所以無法接受這類資產作為抵押物,也就無法向中小型企業提供貸款服務。
2.大多數的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企業在日常賬務管理方面也存在著很多缺陷,例如賬務管理混亂、會計核算不嚴格等。這導致了銀行無法對企業的盈利判斷以及現金流出正確判斷,這邊導致了信息的不對稱。企業與銀行進行交易前,信息的不對稱可能會導致逆向選擇,這致使了企業的信譽度下降。信息的對稱性,也是銀行放貸時需考慮的一個重要標準。
3.中小型企業也存在著信用度缺失的問題,某些企業在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的時候,不去考慮改變產品結構,加強經營管理,擴大產品市場以及提高技術水平這些實際可行的辦法,而想方設法拖欠貸款利息,抽逃資金以及脫逃賬款,這些不守信用的行為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信譽度。使得銀行望而卻步,不敢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貸款服務。
(二)中小型企業的外部原因
1.民間借貸成本上升。民間借貸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把有利有弊的雙刃劍,既為企業帶來了充足的資金,方便企業資金周轉,解決燃眉之急,但是同時也是他們負擔起了更多的融資成本。民間借貸的年利率在本金50%以上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如若企業無法償還利息,這將導致民間借貸血本無歸。國家對于民間借貸缺乏有效的監管,使得在經濟的負面影響難以控制。有些在銀行難以貸到資金的企業則會選擇缺乏有效監管的民間借貸來維持日常的經營,但一旦資金斷裂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同樣的,這還能引發系統性金融危險,威脅國家金融安全與穩定。
2.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場的不完善。在金融領域內,我國的國有銀行處于壟斷地位,所以對于中小型企業的信貸活動的開展有極大的不利。國有銀行更傾向于為大型企業發放貸款,而非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的規模較大,資產價值高,附加值高,還貸能力強,技術水平高,企業的競爭力強。中小型企業的貸款額遠遠小于大型企業,據不完全調查,大額貸款的運作費用為貸款總額的0.3%~0.5%,而中小企業的運作費用卻高達2.6%~2.7%。
3.國家對于中小型企業發展扶持力度不夠。國外的幾個發達國家都出臺了很多關于對于中小企業扶持的法律法規,例如日本,日本政府成立的三家由政府直接控制的政策性金融公庫系統其中就包括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在中小企業的長期資金來源中,以政府直接投資比例衡量,日本在發達國家中是最高的。為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日本政府還制定了《中小企業協調組合法》《中小企業安定法》《中小企業基本法》等。但在國內,國家出臺了關于對中小型企業扶持政策,但是有的政策操作難度大,實際操作很困難,而且,對于中小型企業貸款的政策也不夠明確,也由于市場的不完善,也缺少必要的擔保機構,我國目前還缺乏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優惠政策。
三、中小型企業貸款難的對策
(一)中小型企業克服困難,提高自身能力,把企業做好
中小型企業要使企業煥然一新,必須先要整頓企業,要提高整個企業的素質水平,吸引優秀員工的加入,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引進先進的科學設備,從內部提高整個企業的整體面貌。同時,中小型企業也要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制度,改善企業良好的信譽形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給銀行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并且和銀行建立起良好的銀企關系,與銀行和諧相處,為以后貸款創造良好條件。2012年9月26日,江蘇宜興市臺辦組織與各大銀行進行座談,架設平臺,促進銀企合作交流。座談會上,銀企雙方就如何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問題,不斷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進行了深入探討。
有關領導希望各大銀行要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深入企業開展服務,堅持與企業共患難、同進退。各相關部門要深化服務、搭建平臺,推動全市形成銀企合作發展、互利雙贏的良好局面。不斷提升企業的誠信度、資信度和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銀行貸款資金投放的信心。
同時,中小型企業也要轉型,合理擴大規模,提高資產價值以及附加值,增大銀行貸款成功的幾率,也提高其抵御風險的能力。當然,賬務混亂以及會計記賬不嚴格等情況是不能再出現的,企業要嚴格記賬,增強其財務管理能力,完善企業財務信息,方便銀行能夠對其償債能力進行合理的評估。完善的企業財務信息同樣也能夠更好的糾正企業的不足,同時也減少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這樣銀行以及企業都可以達到雙贏互利這一目標。
(二)正確認識民間借貸的合理性
民間貸款有其合理性,短期內是不能夠被取締的。由于高利率的民間借貸存在的社會經濟基礎依然存在,我們盲目的取締或禁止,只會造成相反的結果。民間借貸成本的上升,對于難以向銀行貸款的中小型企業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要想解決民間借貸困難的問題,必須先要加快宏觀經濟結構轉型的步伐,從機制入手,適當的放松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放松使得銀行放貸放松,而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中小型企業可以從銀行直接貸款,就不需轉向高風險的民間貸款。政府要加強對民間借貸的監管力度,只要有了強力的監管措施,控制經濟的負面影響。才會對民間借貸起到一定的監管作用。
(三)完善金融市場以及金融制度
國家應該大力晚上金融市場以及金融制度,明確金融監管目標,加強監管力度,鼓勵中小型企業按照正確的貸款方式進行貸款,這樣同時也適當減少了中小企業對民間借貸的熱情,規范貸款的渠道。而商業銀行是金融發展的主體。宜興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打造“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集聚區”,已有18家商業銀行入駐,數量在全國縣級市中名列前茅。通過積極對上爭取,全力擴大投放,幫助企業化解貸款難題。另一方面,銀行貸款可以與民間借貸相結合,對民間借貸進行管理。這樣可以使民間借貸走上陽光的道路,民間借貸對民間借貸對象比較了解,銀行對這反而存在著盲區,銀行可以使民間借貸接待方式合法化,促進中小型企業健康發展。
(四)加大國家的支持力度
國家的支持是最好的保障,國家面對著中小型企業的貸款,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由于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發展影響到我國的民生問題,中小型企業是眾多人民賴以生存的單位,所以國家政府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政府可以對一些優秀的小企業進行貼息貸款,調動中小型企業的積極性,對一些普通的中小型企業鼓勵貸款,對一些信譽度差的小企業進行批評以及再鼓勵的措施。同時,地方政府要足夠重視這個問題,與地方銀行處理好,積極引導中小企業的貸款。
參考文獻
[1]黃健洋,黃鸝.基于中小企業陷入融資困境的成因及對策分析,見:財經縱橫2011第21期.
[2]楊華,吳意暉.民間借貸亟須規范和引導,見:政策解讀 2012第02期.
[3]宜興市統計局.2010年宜興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