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摘要:文章從當代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與審美思想兩個方面,對我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內涵進行了詳細解讀,認為我國當代民族聲樂在秉持傳統聲樂藝術美學原則的基礎上,博采眾長,與時俱進,逐步形成了完整而獨特的聲樂藝術美學特征。
關鍵詞:美學;中國民族聲樂;聲樂藝術美學
我國民族傳統聲樂從產生伊始就深受民族傳統聲樂審美的影響,民族聲樂經過漫長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在儒道音樂美學思想基礎之上的中正和諧,天人合一的古代聲樂審美思想。進入近代以來,隨著西方音樂美學思想傳入中國,在秉承傳統音樂美學思想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聲樂美學思想中的積極性的因素,兼容并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獨特性質的聲樂美學特征。
一、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
我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集中體現在聲樂創作與表演上的情感化以及聲樂審美群體的大眾化兩個方面。
首先,聲樂創作與表演的情感化。我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雖然廣泛借鑒了西方聲樂藝術思想,然而其本質上卻始終堅持以情為先的聲樂藝術思想。在聲樂藝術之中,聲樂藝術創作是一個由客觀到主觀的情感體現與再創造的過程,文學語言與音樂語言相互限制、交融而成就了聲樂藝術作品。正在這種再現與再創造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彼此交融與相生影響到了我們對聲樂藝術的審美感受。聲樂藝術作品中對詞曲關系的處理則體現著一個音樂人的音樂觀念定位,也即他對音樂概念的理解,比如莫扎特就認為歌詞是音樂的仆人,是為音樂所服務的,所以他們歌劇創作就以音樂為主導,而歌詞則居于從屬地位,服務于音樂的需要,這也就是說,歌詞如果與音樂理念有所沖突,為了維護音樂理念的和諧完整,必然要對歌詞有所損益。而事實上,好的聲樂作品,在歌曲的旋律上和歌詞的語調感是要具有很好的契合的,聲樂的其他審美特征都要以此為出發點。
其次,聲樂審美群體的大從化。聲樂藝術的表演是傳播已有的聲樂作品的情感的最直接途徑,聲樂的魅力不僅體現在它的美學特征上,而且在于人人都可以唱歌,人人都可以通過歌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歌唱技能是為更好地表現情緒和交流情感所必需的,優美的歌聲和真實豐富的情感共同體現歌唱的藝術。
二、美學視域下的當代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觀
在民族藝術審美標準上,我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追求“詞情、聲情、曲情”兼備的藝術境界。所謂“詞情”是指詞作者借由一定的聲樂語言,描繪出聲樂作曲家內心所獨有的特殊的情感體驗以及對外在世界的客觀反應、感受等。“詞情”體現著聲樂作曲家一種主動性的聲樂創作行為,詞是指作曲家通過詞曲中的聲樂語言的調整完善,更加準確而通達的描繪自身的情緒情感因素。“曲情”是指在民族聲樂的創作過程中,聲樂作曲家有機的利用聲樂技巧技能手段,例如如旋律、節奏、和聲、復調、曲式等,來實現對所要表達情感的合理描繪與敘述,唯有聲樂作品中的各部分和諧共生、有機結合,才能使聲樂作品整體通暢優美,從而更有效的展現出作品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因素。“聲情”是指民族聲樂表演者通過自身聲樂表演中的聲音來完美的體現表達作品中的情感與意境。聲樂作品只有通過演唱才能將作品的情感、意境從文本形式轉化為形象生動的樂音,因此“聲情”同樣也是聲樂作品創作與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詞情”、“曲情”與“聲情”可以說是當代民族聲樂審美標準的核心內容,民族聲樂的創作與表演只有達到三情兼備,才使能聲樂審美者感到愉悅的審美體驗,才標志著民族聲樂創作與表演的真正成功。
我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以“詞情、聲情、曲情”三者兼備作為審美標準,通過對這種審美標準的追求,當代民族聲樂藝術逐步形成了以創造性和現代性主要代表的審美特征。
首先,我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是傳統聲樂藝術與現代聲樂藝術完美交融的結果,當代民族聲樂藝術融合的傳統聲樂藝術的演唱方法與審美價值觀,同時又吸取了外國聲樂藝術的諸多特點,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聲樂藝術表現方式以至聲樂藝術學派和聲樂理論體系。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并存的時代背景下,這種取法于外,“洋為中用”,兼容并蓄的聲樂藝術特征和方法,同樣也體現出了聲樂藝術美學的創造性這一重要特征。
其次,中國民族聲樂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它體現出了民族傳統音樂獨具特色的風格美麗與審美情趣。我國當代民族聲樂的發展繼承了這種傳統的文化基礎與審美特征,同時又融入進了新的時代精神,使傳統民族聲樂在新時期有所突破與發展。當代民族聲樂的發展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腳步,同時也引領的新的時代特征。這種獨有的文化更迭過程正是文化代,具有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風格和審美特征,同時具有同社會和時代發展特征相結合的時代氣息,它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的聲樂藝術,緊跟時代的步伐,也是新的時代特征的創造者,當代民族聲樂的這種時代特征,體現著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強烈的現代性美學特征。
以美學為視域,對我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進行研究,其本質是對聲樂藝術的哲學審視與批判。通過這種審視與批判,民族聲樂藝術的科學性與系統性、理論性等都可以得到完善與提高,而民族聲樂在當代的發展前景也必將更加明晰,這是每個民族聲樂研究與愛好者都應持有的理論態度。
參考文獻:
[1]吳碧玲. 當代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J].大理學院學報,2008(9).
[2]石唯正.聲樂審美提綱[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0(1).
[3]黃薇.美學視域中的聲樂藝術[J].學術論壇,2011(4).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