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李永鳳



【摘 要】 新資產減值準則中“(長期)資產減值一經計提,不能轉回”的規定,是否會影響企業長期資產減值計提行為?文章以滬市制造業企業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發現,企業長期資產減值并沒有因為新規定而減少計提額,長期資產減值的計提與宏觀經濟狀況呈正相關變化,但是長期資產減值計提比例總體不高。另外,企業長期資產減值計提中固定資產減值計提比重最大,其次是長期股權投資減值。
【關鍵詞】 長期資產減值; 不能轉回; 計提行為
一、引言
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以下簡稱“新資產減值準則”)第十七條明確規定:“(長期)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一新規與IASB和FASB對資產減值的規定明顯不同。新資產減值準則主要考慮到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發生減值后,一方面,價值回升的可能性較小,通常屬于永久性減值;另一方面,從會計信息謹慎性要求考慮,為了避免確認資產重估增值和操縱利潤。
新準則頒布后,關于長期資產減值損失不能轉回的討論和實證分析一直進行。王建新(2007)研究發現,在舊準則下,上市公司長期資產減值轉回主要表現在固定資產和長期投資上,長期資產減值轉回出于盈余管理的動機所致,新規定有助于壓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張然、陸正飛、葉康濤(2007)研究發現,在新準則頒布以后實施以前,上市公司并沒有由于會計準則變遷而集中轉回大量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但對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更加謹慎,數據有所減少。李姝、黃雯(2011)研究發現,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上市公司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較新準則之前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更能公允地反映資產價值的減損情況。熊若嵐(2011)認為,禁止資產減值損失轉回的規定并不能有效規避利潤操縱,并且與決策有用觀、權責發生制等基本原則相違背,應該允許資產減值損失在一定條件下予以轉回。
對“長期資產減值一經確認,不能轉回”的規定,學者們有不同的意見,而大部分檢驗新準則實施后長期資產減值計提行為的文章,更多只是分析總體長期資產減值計提行為,并未討論各項具體長期資產減值計提行為的變化,這正是本文研究的動機。
二、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
在新資產減值準則的規定下,上市公司長期資產減值計提行為會發生如何的變化?各項具體長期資產減值計提行為的變化又是如何?計提行為的動因是什么?筆者希望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分析新準則對上市公司長期資產減值計提行為的影響,檢驗這一針對我國實際情況而修訂的新規定的有效性,并為未來資產減值準則的完善和企業長期資產減值計提提供實證檢驗依據。
本研究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2005—2009年五年的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其中2005—2006年為新準則實施前兩年,2007—2009年為新準則實施后三年。剔除數據不全的企業,最后得到100家制造業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這100家企業均未涉及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等特殊資產減值。本文數據全部采用人工搜集方法,數據來自上市公司年度報告,采用Excel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檢驗。
三、描述性統計分析
(一)2005—2009年企業長期資產減值計提總額情況
制造業企業2005—2009年度長期資產減值計提的相關數據,如表1。
從表1看,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新準則實施后企業長期資產減值計提額并沒有明顯的減少,反而2008年和2009年兩年長期資產減值計提額都要比歷年高,這說明宏觀經濟狀況是影響企業計提長期資產減值重要因素之一。在宏觀經濟環境較差的情況下,如2008年經濟危機下,企業資產價值下降,長期資產減值計提額較多,長期資產減值計提比例高達0.73%,是新準則實施前計提比例的3倍多。在宏觀經濟環境良好時,如2009年實體經濟開始復蘇時,企業資產價值上升,企業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額明顯回落,而且計提比例也與新準則前兩年持平。總體看,企業長期資產減值計提并沒有因為新準則規定不能轉回而減少計提額,企業長期資產減值客觀、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資產的內在價值。另外,我們也看到,企業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比例總體不高,五年平均長期資產減值計提比例才0.302%。
(二)2005—2009年企業長期股權投資減值計提情況
新準則實施前后,樣本企業長期股權投資減值計提額相關數據,如表2。
表2中,從新準則實施前后長期股權投資減值計提比例來看,基本上長期股權投資減值計提還是與宏觀經濟狀況相關的。2005—2007年中國股市熱火朝天,全民炒股,上證綜合指數一度升到6 000多點,是中國少有的牛市,這三年間,企業長期股權投資減值計提額較少,特別是2007年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比例僅0.28%。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股市大跌,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計提比例是歷年最高的,達到5.64%,到2009年我國經濟開始回暖,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比例開始下降。另外,我們還看到,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是企業長期資產減值總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五年平均計提占總額比為26.43%,特別是在2008年,計提占總額比高達61.67%。
(三)2005—2009年企業固定資產(含在建工程)減值計提情況
新準則實施前后,樣本企業固定資產(含在建工程)減值計提額數據匯總如下:
從表3看到,無論是固定資減值計提總額還是固定資產減值計提比例,都基本呈上升趨勢,新準則實施后,企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額并沒有因為“不能轉回”而減少計提,反而計提金額比新準則實施前兩年都要多,這除了受宏觀經濟狀況影響外,還與固定資產本身屬性有關。固定資產是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廠房和設備,是企業的勞動工具和手段。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有形和無形的價值損耗,特別是設備容易受到科技技術進步影響而產生無形的價值損失,導致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相應計提減值準備金額就相當大。另外,我們還看到,除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外,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企業長期資產減值總額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五年來平均計提額占總額比為67.37%。
(四)2005—2009年企業無形資產減值計提情況
新準則實施前后,樣本企業無形資產減值計提額相關數據匯總如表4。
從表4看到,新準則實施后,企業無形資產減值也并沒有因為“不能轉回”而減少計提,整體五年下來,減值準備計提比例基本持平。新準則實施前二年平均計提比例為0.395%,新準則實施后三年平均計提比例為0.277%。之所以無形資產減值計提比例下降是由于新會計準則中,將商譽作為單獨項目從無形資產中獨立出來,無形資產不再包括商譽,因此,新舊準則前后無形資產減值計提比例才會出現下降情況。第三個指標顯示,無形資產減值計提額占長期資產減值總額比例較低,五年平均計提額占總額比僅5.44%。
(五)2005—2009年企業商譽減值計提情況
新準則實施后,樣本企業商譽減值計提額相關數據如表5。
2006年新準則將商譽作為獨立項目單獨列示,從表5看,商譽減值計提比例也很低,三年平均計提比例僅為0.89%。而且商譽減值計提額占長期資產減值總額比例是四項長期資產中最低,三年平均占比僅為1.25%。
四、研究結論
2006年頒布的新資產減值準則規定“長期資產減值損失一經計提,以后會計期間不允許轉回”,在此新規下,企業長期資產減值計提行為是否會發生變化和變化的動機是什么?通過利用制造業企業新舊準則前后五年的長期資產減值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1.企業長期資產減值計提并沒有因為新準則規定不能轉回而減少計提金額,長期資產減值計提與宏觀經濟狀況呈正相關變化,但長期資產減值計提比例總體不高,五年平均計提比例僅為0.302%。2.企業長期資產減值計提中固定資產減值計提比重最大,五年平均每年計提額占總額比高達67.37%,其次是長期股權投資減值計提,平均年計提占總額比為26.43%,而無形資產和商譽兩項長期資產減值計提占總額比較低。以上實證檢驗結果說明,在執行新會計準則以后,企業計提長期資產減值準備基本上仍然保持著一種客觀性和可靠性,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損失與宏觀經濟狀況相關。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王建新.長期資產減值轉回研究[J].管理世界,2007(3):42-50.
[3] 張然,陸正飛,葉康濤.會計準則變遷與長期資產減值[J].管理世界,2007(8):77-84.
[4] 李姝,黃雯.長期資產減值、盈余管理與價值相關性[J].管理評論,2011(10):144-151.
[5] 熊若嵐.新會計準則下禁止資產減值損失轉回問題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1(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