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40-01
課堂提問是教學常用的方法,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橋梁,是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起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主體參與課堂教學的激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把握提問的時機、對象和“度”,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體現自我,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怎樣優化課堂提問才能激發學生主體參與課堂學習,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切合學生實際適時提問
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要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適當環節出現,要在學生有所準備的基礎上,有計劃的展開,切忌隨意。牛津英語7B Unit1的第一課時,一位教師在教dream這個單詞時,從發音到詞性,再到所構成的詞組講了一大推,突然提問:What?蒺s your dream?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被問的學生一頭霧水,也許這個學生的夢想羞于齒口,也許這個學生的夢想他沒有能力用英語表達,學生很尷尬。這樣的問題既沒有給學生帶來好奇,也沒起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反而顯得生硬,唐突,與教學效率的提高形成背離。故課堂提問需充分了解學情,貼近學生實際,適時而作,方可達到提問目的。
二、激發有效思維啟發提問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思維,所以教師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富有啟發性。教師課堂上的語言不夠精煉,提問不明確,造成學生的無序思維、無效思維,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一些英語教師經常采用的是一些膚淺的提問或直接能找到答案的問題,如Yes or No? True or false? What? When? Where? How? 等,而這些問題大多缺少科學性和可研究性,學生對此類提問會感到單調乏味,失去學習的興趣。因而,教師的課堂提問要富于聯想和想象,帶有啟發性,以激發學生的有效思維。
三、把握教學內容精要提問
有些英語教師把課堂變成了“滿堂問”——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再提問、學生再回答,循而往復,教師把預先設計好的一個個問題抬上課堂,教師熱熱鬧鬧地問,學生熱熱鬧鬧地回答,表面很熱鬧,學生參與度高,實際上學生的參與是淺層次的,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參與思維,當然更談不上思維得到發展和提高,遠離了我們培養人的目標。其實,課堂提問并非越多越好,依據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精心設計扼要恰當的提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以一當十,提高教學效果。
四、找準重點難點適度提問
課堂提問的難度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所謂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太易,脫口而出,無法引發思考;太難,無從下手,造成學生心理壓力,效果適得其反。為了實現英語課堂上的有效教學,為了讓學生在輕松、平等、自由的氛圍中學習、理解、掌握知識,我們在教學中要因人而宜、因材而宜、 因時而異。教師需要把握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在英語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內容,設計各種不同的問題。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進了師生感情;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學生主體的學習主動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會得到提高和發展。
五、課堂提問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有些教師提問好似連珠炮,一個問題下來,一有學生舉手就指名作答?;卮饐栴}往往成了優等生的專利,而大多數學生因缺少回答所需的思考時間,而疲于被動應付,人云亦云。
教師拋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時要細心等待,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爭辯的時間。課堂發問之后,多一份期待,就可能多一份深刻,甚至多一份奇跡。在等待時,教師應走進學生,與他們共同經歷認知的過程,引領他們向著問題深處暢游。
六、課堂提問切忌唯美
有的老師怕被學生的錯誤回答浪費時間,粗暴地打斷學生的發言,立即請其他學生重新說;有的怕學生亂說,打擾正常的課堂秩序,學生一說完,老師就忙不迭地予以糾正。這些唯回答完美而是的做法不可取,學生正處在學習的過程,需要教者的扶持,教者要學會“耐心等待”, 要鼓勵學生 “言無不盡”,即把想說的全部說出來,這樣我們才可以發現錯在何處。多一份傾聽、也就多了一份發現,更何況這些回答錯誤的同學更需要我們的高度關注和鼓勵。
七、鼓勵學生發問
我們的課堂,不應該是機械地照著教案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師要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消除學生羞于提問或畏于提問的心理,使其敢于在課堂上提問、質疑。讓學生向教師提問或學生間互相提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是新課程合作、探究的理念之一。學生在課堂上的發問,往往是課堂上的閃光點,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表現,如果充分利用學生的提問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高潮。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一個解疑者、組織者,要誠心誠意的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精心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起重要作用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引導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