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行連續2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后,各家金融機構“利率之戰”漸已拉開帷幕,爭奪有限市場資源烽煙正濃、硝煙四起,不僅改變了以往的游戲規則,也顛覆了傳統的經營模式,銀行高利潤時代已謝幕,農信社在長期依賴的保護傘正悄悄收起。為贏得市場,陜西信合率先搶占先機,對各檔次的存款利率在人行規定上浮范圍內上浮到頂,實際存款利率均上浮至基準利率的1.1倍,同時對各檔位實際執行的貸款利率進行了相應調整,以高利率穩定了一部分儲戶,防止了部分資金外流,但當前經濟疲軟,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雙下行,金融監管持續強化,信貸投放受限和同業市場利率一路下調,對信合盈利能力造成極大沖擊。經初步匡算,因息差縮小利潤空間會大大縮小。但同時它又是把雙面劍,信合面臨挑戰與機遇同時并存,如何實現信合可持續發展值得深思。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挑戰機遇
一、利率市場化的挑戰
(一)銀行競相攬儲白熱化
從銀行調整利率情況來看,大多數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地方銀行將利率調整至新規上限,已然拉開了攬儲架勢,通過高利率來吸引更多的客戶,銀行間的利率之戰已進入白熱化。雖然目前信合的存款利率較其他商業銀行具有一定優勢,但隨著人們理財意識不斷增強和投資渠道拓展和金融脫媒的發展,對于追求個性化、多元化服務的高端儲戶來說,他們更傾向于理財增值業務,普遍認為農信社理財產品匱乏,難以滿足其需求,不少儲戶將存款轉向理財種類齊全,金融服務完善的商業銀行,資金逐步分流到基金、理財、股票、信托等投資渠道,導致流失大量的優質客戶。雖然我們營銷的重點客戶與商業銀行不存在過多交集,但對我們開拓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帶來不小阻力。
(二)存款利率不降反升
除四大行外,其他股份制、中小銀行在存款市場中“你爭我搶、分羹奪食”,一路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以防儲戶將存款轉投向其他市場,比如股市、期貨市場、保險等,存款利率不降反升,增加銀行支付壓力。在攬儲競爭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各銀行采取各種各樣手段,紛紛加大存款營銷的力度,銀行間“價格惡戰”已然形成。由于大行各方面綜合優勢較強,具有較高的美譽度,存款從大型銀行轉向城商行、農信社的可能性較小。
(三)存貸息差縮小利潤縮水
在當前存款嚴重流失,存款利率上浮后,銀行把部分的隱性存款成本轉為顯性,而另外一些存貸比原本較低的銀行已不能通過設置取款障礙來制止存款的流失,相對來說存款成本上升反而較快,預計銀行的利潤會在短期內會有下滑。同時貸款利率下調,對銀行造成負面影響較大,銀行貸給客戶同等金額的利息收益減少,難以維持繼續以往靠吃利差的暴利收入模式。同時農信社貸款定位于三農,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其貸款需求季節性強,會出現資金季節性擠壓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利潤收入,傳統“吃利差”的盈利模式亟待改變。
(四)多重因素加劇銀行風險
當前政府為刺激經濟采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但其財政政策所配套的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加劇銀行信貸風險。貨幣政策所增加的信貸資金并未進入實體經濟,反而助推了資產價格泡沫化的傾向出現,這種“虛熱”為銀行埋下了巨大的風險隱患,同時也影響資金配置效率。鑒于目前國內市場經濟不景氣,經濟不確定性高,抵押物變現能力下降,同時貸款利率下調加劇了同業機構競爭,此次降息有可能引發銀行風險資產增加。由于信合的盈利長期依賴于利差,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意味著銀行的議價能力下降,收入和利潤會受到沖擊,資產質量也受到巨大挑戰。目前股市和債市融資成本低,客戶融資模式多元化,一味地降低貸款利率難以迎合大客戶需求,客戶議價能力提高,若要維持盈利水平,必須發展更多次優質客戶,銀行被迫可能會放松客戶準入條件,貸款質量下降加大了經營風險,對信合的風險管理水平是一極大考驗。此外,部分信用社為完成存款任務,加強以貸轉存實現規模擴張的投機動機,易引發違規風險。
二、利率市場化的機遇
(一)優化資源配置
在差別化利率政策下,市場利率將逐步接近均衡利率水平,并推動信貸市場趨于均衡狀態。同時,在利率管制放寬、利差收窄的情況下,銀行選擇信貸客戶將更加審慎,盡可能選擇低風險、高收益客戶,有利于信貸資金投向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此外,貸款利率下行有利于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擴大其投資需求,把經濟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
(二)促進銀行轉型
息差收窄,傳統信貸業務盈利水平將隨之降低,推進銀行業重新洗牌和轉型。為更好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形勢,需投入更多精力謀求業務轉型,加快擴股進程組建商業銀行。深化改革,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式發展轉變、由主營信貸業務向大力發展中間業務轉變,創新經營方式,打造新型金融工具、產品和服務,積極發掘新的盈利增長點,通過改革創新形成更加穩健的盈利模式。在當前資本約束和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單純靠傳統的存貸模式的收益空間會日益縮小,輕資本方向是將來轉型的方向。
(三)銀行定價更加自主化
此次利率調整有利于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釋放有效投資需求,支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同時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定價空間,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加快完善定價機制建設,提高自主定價能力,并開展差異化競爭,推動經營模式從同質化向多元化轉型。
三、逆勢發展
央行兩次降息和推進利率市場化,拉開利率市場化“堡壘攻堅戰”,銀行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去,面對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和政策調整,防止遭遇經濟滑鐵盧,信合須緊扣地方經濟發展脈搏,明確市場定位,抓住國家大力支持發展三農經濟的機遇,抓好重點項目和農業龍頭企業的營銷;抓住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和企業,著力推進經營方式向內涵集約型轉變,走向集約化經營的道路。
(一)加強資本規劃、提高資金效益
對資金營運工作進行重新梳理和科學部署,明確工作重點和方向,確保資金營運工作的高效、穩健運行。要準確匡算資金,關注資金動向,努力減少非生息資金的占用,通過委托存放、存放同業等方式,積極營運富余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努力實現資金營運效益最大化。要用足用好規模,合理平衡貸款資產與票據資產結構。在票據市場萎縮的情況下,采用投放優先,票據補充。
(二)深化金融創新、發展中間業務
農信社的金融產品單一,幾種老面孔的金融產品和呆板機械的服務手段難以帶動與客戶感情上的溝通,缺乏發展后勁。需訂制核心化戰略,做好市場定位,做“普惠三農、助力中小微企業的特色銀行”,加速推進電子和電話銀行業務,加快電子銀行業務建設的步伐,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深化金融創新,大力開展中間業務,拓展收入來源,為客戶提供優質全方位金融服務,摘掉農信社發展滯后的舊帽子。我們應在借鑒第三方支付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客戶為中心,將支付業務作為銀行從“資產管理”向“負債管理”轉型的重要抓手,開發個性化的支付結算方式,提高客戶忠誠度、維持存貸款規模。
(三)轉變經營模式、實現戰略轉型
利率市場化倒逼信合要加快戰略轉型,經營轉型是信合向商業銀行蛻變的必由之路。要想闖關利率市場化,不能固守傳統經營模式,須扭轉存款立行的舊理念和以息差作為盈利模式;須下沉經營重心,調整工作思路,更多開發中間業務,創新抵押擔保方式。在“抓大的同時不放小”,拾遺補缺,與其他銀行錯位競爭,精致服務小微企業,攜手共譜創富新曲,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是未來銀行轉型的方向,因而信合須立足市場、拓展零售業務,實行“藍海戰略”,同時還要加快理財業務的發展,為信合謀求新的利潤創造點。
(四)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客戶忠實度
提升服務水平維穩客戶。金融機構間的“價格戰”空間被擠壓,迫使各家金融機構在服務上大做文章、以差別化服務吸引客戶,提高核心競爭力。只有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細分客戶市場,滿足客戶個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加快信合品牌建設,突出以客戶為中心,深耕細作,才能使銀行服務達到“超出客戶期望”的水準,才會培養出穩定優質的“永久顧客”、“黃金客戶”。
(五)培養復合人才、增強科技含量
人才是信用社發展的源動力,信合應樹立“人才興社”的理念,實施人才戰略,提高整體素質,建立一支“思想解放、作風過硬、業務精良、工作嚴謹”的學習型隊伍,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信合人才。需提前做好人才儲備工作和業務人才布局,根據崗位人員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實行“定崗、定向、定時”、“分期、分批、分段”式培養,堅持“以點帶面,重點培養,典型帶動,輻射全員”的原則,推進農村信用社員工綜合素質的穩步提升。尤其是要培養業務精通、技能過硬的信息化人才隊伍,提高信合科技信息管理水平,改變依賴手工操作的落后方式,為實現信貸業務精細化管理奠基礎。
(六)強化風險管理、嚴控信貸風險
應學習借鑒商業銀行先進的風險評估手段和風險管理方式對存量貸款實行精細化管理,在當今模仿和模式化泛濫的時代,要創新而不能趨同,摸索出符合信合自身特點的風險管理方式。要深入研究判斷宏觀經濟走勢和不同行業未來市場發展方向,認真評估能夠承受風險總量,對兩高一低行業嚴禁信貸投放,規避未來可能發生的行業系統性風險;對大額貸款尤其是房地產企業的項目貸款,要嚴控風險把關,嚴控貸款集中度;對地方政府信貸要進行清查,采用分級管理,明確責任人,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對地方政府債務責任人主體不明確,還款來源難以保障,應及時聯系相關部門,加大不良貸款動態監測和責任追究,多措并舉切實提高信合信貸資產質量。
(七)加快股份制改造,向商業銀行進軍
信合的體制改革必須選擇一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優化資源配置,有競爭機制的產權明晰、法人治理結構完善、風險責任明確的體制來保障。鑒于目前信合經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深入分析我國合作金融所依存的社會經濟環境、經濟思想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重新認識合作金融,大膽對信合進行股份制改革。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播下春華,定有秋實,灑下汗水,定有收成。利率市場化任重而道不遠,當前是信合夯實發展的戰略窗口期,未來陜西信合要以改革為契機,以市場為導向,以金融創新為支撐,以先進科技理念為依托,大膽創新、重塑品牌形象,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再鑄農信事業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王玨帥.以差別利率政策推進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的構建[J].河北金融,2011(04).
[2]龍杭,劉景華.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利率差異化策略可行性分析[J].時代金融,2012(09).
作者簡介:李苓苓(1983-),女,天津塘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貸業務管理、信貸業務調研。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