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澍娟
【摘要】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所創作的《牡丹亭》是一部極為有價值的作品,它描寫的不僅僅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更值得人們所關注的是作品之中透露出來的一股思想——人權思想,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強烈的體現了這一點,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征。
【關鍵詞】人權 權利 愛情《牡丹亭》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24-01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是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于十六世紀末創作的一部描寫愛情的杰作。這樣一部描寫貴族少女和青年書生愛情關系的劇作,歷時近五個世紀而仍然保有它的生命力,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它第一次深刻地展示了愛情作為人的自然本性與束縛人們身心的封建社會倫理道德觀念的沖突。雖然作品深刻的揭露了這一矛盾,但更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亭》閃耀著人權思想的光輝。
人權,作為一個偉大的名詞,從提出到現在,已經越過了近千年的歷史。那么,什么是人權呢?人權,就是“人”要求維護或者有時要求闡明那些應在法律上受到承認和保護的權利,以使每個人在個性、精神、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獨立獲得最充分與最自由的發展?!赌档ねぁ返闹魅斯披惸锼w現出來的人權思想主要有哪些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杜麗娘形象在人權發展中的歷史地位
杜麗娘是古代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不同于比她早三百年的崔鶯鶯那樣,不滿門當戶對,要求有才有貌的結合。她對愛情的理解很簡單,就是要求得到女人應當得到的權利,即對男性的需要。所以這是一個愛情個性解放階段的女性形象,是中國古代愛情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中心人物。
法國的婦女領袖奧倫比·德·古日在1791年針對《人權宣言》發表了著名的《女權宣言》,文章開宗明義,主張婦女與男人有同樣的天賦人權:“婦女生來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權利。社會的差異只能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之上。”這種天賦的權利應包括:“自由、產業、安全,尤其是反抗壓迫。”并且,古日從資產階級的《人權宣言》中借得“天賦人權”的靈魂,認為在法律、政治、婚姻面前,男女應當平等。生于封建時代的麗娘,雖然不懂什么叫“女權”,但她知道,作為一個女性,她應該得到什么樣的權利。
“女性已經被書寫了幾千年,她們在歷史中以物的樣態出現,不肯訴說,也無由訴說自己的痛苦與體驗,即使拿起筆,也多半是遵循男性給她們提供的文學和人生規范,重復著男性教給她的話語”??墒?,杜麗娘的出現,給了封建制度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女性存在的價值和她們的地位。在封建社會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婦女的卑微地位以至她們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權利,但麗娘卻敢逾越千年的屏障,積極努力地維護著女性的權利。她在人權發展過程中有著功不可沒的地位,是一個典型的維護女權的形象。
(二)杜麗娘人權思想的具體表現
杜麗娘,原本是個十分柔順的少女。然而生活的單調,環境的寂寞,不能不使一個正在成長的青春少女產生剪不斷、理還亂的閑愁。她從要自由的意愿出發,對《關雎》作了與封建學究截然不同的解釋:“關了的雎鳩,尚有洲諸之興,何以人而不如鳥乎?”
后來,在青春的誘導下,麗娘違禁涉足后園。那盛開的百花,成對的鶯燕,開啟了少女的心扉,引動她對現狀的不滿和懷疑。她埋怨父母以門第擇婿,耽誤自己珍貴的青春。于是,在幻夢中麗娘接受了柳夢梅的愛情。
故事發展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麗娘對美的追求——享有生活用品權,還是對愛情的執著——愛情權,都是人權思想中生存權的其中一個方面,它們都是人權的基本內容。
而夢想的愛情,愈加深了她對幸福的追求?!皩簟闭撬纯剐愿竦倪M一步發展。她站在梅樹邊癡想:“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她對幸福的追求,即追求幸福權,是她反抗性格的一大體現。追求幸福權,是人權的重要內容。但丁說:“人類的本分工作,在求神圣的幸福。”費爾巴哈則認為,“追求幸福是人的神圣的人的自然權利,是人的自我保存本性的要求。”在這里,杜麗娘要求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以及合乎人性的自由。
然而幻夢中的美境在現實里難以找到寄托,麗娘陷入了無限空虛與絕望的境地。但她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對愛的權利以及自己人格尊嚴權的捍衛,甚至不惜為此纏綿枕席,埋骨幽泉。這里所講的人格尊嚴權,就是公民或法人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權利。人格尊嚴權是一種與權利主體的人格不可分割的權利,包括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名稱權、肖像權、榮譽權等。
對于麗娘來說,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新的斗爭的開始。她在陰間向判官詢問夢中情人的姓氏,她的游魂主動找到柳夢梅,繼續著以前夢中的美滿生活。不久,她便請求柳生掘開她的墳墓,讓她復生。可以這樣說,她生時為取得人權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死后亦不斷為之奮斗。
(三)杜麗娘形象的偉大意義
湯顯祖正是通過杜麗娘的藝術形象,對封建禮教與人們追求人權之間的不可調和的對抗性作了本質的揭示,概括了封建社會人權斗爭的曲折艱難。它揭露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人權的扼殺,比以前任何一部愛情劇都更為深刻。此外,麗娘在《驚夢》、《尋夢》等幾出戲里傾訴著自己才貌被淹沒,以及蘊藏在心靈深處的激情、理想,都帶有要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特征,即個性發展權。1949年,德國基本法制訂。它率先把對“人性尊嚴”的保護納入制定法體系中,其第一條第一款明確宣示:“人的尊嚴不可侵犯,尊重和保護人的尊嚴是全部國家權力的義務。”在德國基本法中,以“人性尊嚴”原則為基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權利保障體系,其中在第二條中對個性發展權是這樣解釋的“人人都有自由發展其個性的權利,但不得侵害他人的權利或觸犯憲法秩序和道德準則”。基本法承認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權,并將它視為首要的權利,其他的一切權利都視為完善個性發展權的輔助手段。
正因為麗娘形象有相當高的典型性,她的遭遇、情緒、意愿都有著廣泛的代表性。因此,有了“《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的傳奇效果。
總之,聰明美麗、熱愛自然的杜麗娘,是湯顯祖嘔心瀝血創造出來的典型形象,而更被世人所欽佩與贊嘆的則是麗娘始終站在維護人權的高度上,呼喚個性自由,爭取平等,維護自身幸福權利。她的出現給《牡丹亭》的思想和藝術帶來了深沉的力量,使劇本獲得不朽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