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邵為爽 王曉霞
摘 要:該文根據近幾年在數學專業開設金融數學方向所遇到的問題,分析了數學專業拓辦金融數學方向在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等課程建設方面出現的難題,對數學專業拓辦金融數學方向課程建設的教學改革進行探索,提出了幾點有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數學專業 金融數學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金融業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并參與國際競爭,數學技術以其精確的描述,嚴密的推導在金融領域的作用日漸凸顯。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工具學科與計算技術相融合,并服務于金融領域,形成了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金融數學。目前,金融數學已成為較活躍的前沿學科,并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國際金融界的重要工具。金融數學專業方向旨在培養能夠掌握現代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對金融風險做定量分析的,既通曉金融學又懂得數學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這樣,不但能夠增強數學學科的社會服務功能,而且增加了數學學科的自我發展的實力。我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對新興學科發展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于2007年及時調整了專業發展方向,在數學系中設置金融數學專業方向,現今已有兩屆畢業生。
該文結合我專業在拓辦金融數學方向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通過拓辦金融數學方向教學改革的探索,筆者對我專業課程建設的思路進行梳理,總結出具有實踐經驗的一些成果,為數學專業拓展非師范專業方向的課程建設提供一定的示范
作用。
1 數學專業拓辦金融數學方向課程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開設金融數學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較少,相關人才的培養剛剛起步,在課程建設方面可借鑒的方法與經驗很少。幾年來,我數學專業在拓辦金融數學方向過程中不斷探索,研究發現在課程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1 課程體系不完善,特色不鮮明
金融數學方向不但要學習數學專業課,還要學習經濟金融方向的課程,除此之外還要學習交叉課程,但是,由于金融數學專業是在原有數學專業基礎上形成并開設的,實踐中往往只是單純地進行數學專業基礎課程及金融基礎理論的教學,沒有深層次地挖掘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造成了金融與數學的脫節,失去了金融數學專業方向應有的特色。
1.2 課程綜合實踐性不強
21世紀的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國金融行業急需一批具有創新思想和理念、實際應用與動手操作能力強并且具備扎實的基本知識和前瞻性分析視角的金融數學人才。但是,在金融數學方向實際的教學中,基本仍采用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導致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缺乏實踐經驗、創新能力差,從而難以適應市場對該類型人才的需求。
2 數學專業拓辦金融數學方向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針對上文提到的金融數學方向課程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我數學專業拓辦金融數學方向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 完善課程體系
在金融數學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中,構造有利于學生能力形成的專業知識結構,做到既體現數學專業辦學特色、突出側重金融領域應用的特點而形成的專業理論課,又注重學生應用能力訓練和綜合能力培養的實踐性教學課程。
(1)強化數學基礎課程設置: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計算分析能力,設置了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論、數理統計、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等數學課程,為培養應用型數學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2)完善金融數學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強化訓練:在專業基礎必修課中加入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金融數學等金融類課程,并要求學生必須修讀;把專業限定選修課分為“經濟學模塊”與“金融數學模塊”兩個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任選其一修讀,突出金融與數學交叉融合的特色,培養學生寬厚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和專業理論基礎。
(3)強化實驗與實踐課程的應用性訓練:在金融學應用性課程中推行實驗教學和模擬教學,進一步強化數學建模、數學實驗、財務會計、貨幣銀行學等專業課程的課程設計以及財務軟件、統計軟件等實驗課程的學習與應用。
2.2 優化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是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改革傳統數學教育體系,使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數學教育的需求現狀,我們應把工作重點放在內容的整合與優化、組織模式研究以及實踐性教學設計環節上。
2.2.1 整合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內容
在數學基礎課的教學中,淡化理論色彩,強調基本概念、基本運算和基本數學思想的
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刪減理論證明,將數學理論部分細化成“小模塊”編排。科學地處理了教學內容的取舍并注意不斷的更新。
例如,對《數學分析》教材的內容可整合成函數、極限、導數、積分、級數等五個模塊內容,可使學生的思維更為連貫,有利于學生對數學分析知識的建構。通過實際教學,將數學基礎課的內容融入建模思想,打破傳統的靜態教學模式,更加利于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理解,從而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通過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既壓縮了教學課時,又擴充了知識內容,解決了教學課時減少與教學內容過多的教學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 構建特色鮮明金融課程內容
人才培養是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金融數學是應用數學工具去解決金融界提出的有關風險管理與度量、衍生產品定價以及投資效益優化等各問題。是以隨機分析與偏微分方程為數學基礎,計算數學為工具,應用建模把實際金融問題與數學科學聯系起來,把金融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突出專業特色—數學在經濟中應用。因此在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和數值計算的能力的同時,必須要逐步加深學生對現代金融市場基本概念及金融數學研究的前沿問題隨機最優控制理論、鞅理論微分對策理論、智能化方法及實證方法、最優停時理論、突發事件的理解,以提高對金融實際的“感覺”和直觀能力。我們金融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圍繞這兩個能力的培養來進行。
2.2.3 加強數學基礎課與金融課程內容的聯系
在數學基礎課的教學中,可結合金融數學需要,重組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凸顯數學基礎課的核心理論和基本技能。可用金融案例替換數學教材中的其他學科案例,如在講授數學分析理論課內容時,可以結合金融學問題,如在講授極限內容時,可安排復利公式的探索、存儲問題的分析、消費者決策等實踐內容,既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更好的金融問題和數學的關系,進而初步建立起具有金融數學模型的思維方式。在授課過程中,還要注重金融課程與數學課程在授課順序、課程內容等方面有機地銜接和融合。
2.2.4 構建多層次實訓、實踐教學內容
我們以學生為主體,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數學與金融學實驗教學內容,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撰寫課程小論文和學術報告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之目的;課堂教學中精選國內外金融領域的經典案例和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金融事件等,通過組織討論或模擬實驗等手段,來突出該課程的應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點。注重增加金融學實驗課的比重,增設如銀行業務模擬等綜合性、財務軟件課程設計等設計性實驗,實現實踐內容多樣化。
除了金融見習課程外,增設金融業務模擬實習。我們還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辦學資源,加強與當地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用人單位的廣泛合作,使這些金融機構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和條件。推薦學生到金融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推行“雙證制”。
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有力地促進了畢業生就業。
3 結語
數學專業拓辦金融數學方向是新生事物,金融數學方向課程建設方面的教學改革以及金融人才的培養還處于初級階段,是一項需要長期研究并且不斷發展和創新的課題,我們要不懈地努力,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曉紅,朱婧.金融數學[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4-5.
[2] 張友蘭,周愛民.金融數學的研究與進展[J].高等數學研究,2004,7(4):53-55.
[3] 姜禮尚,徐承龍.金融數學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及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8(10):11-13.
[4] 袁軍.金融數學研究綜述與展望[J].商業時代,2008(1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