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
在諸多不利因素打擊下,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慢于預期,并且正在遭遇一系列新挑戰。展望2012年,世界經濟總體形勢仍將嚴峻復雜。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態勢尚不穩固,歐洲債務危機影響日益加深,給世界經濟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
2011年世界經濟發展特點
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復蘇道路曲折。2010年和2011年世界經濟都經歷了因復蘇步伐加速所帶來的欣喜,之后又因復蘇勢頭放緩而可能再次陷入衰退的擔憂。2011年,世界經濟總體走勢經歷了一個由較快增長到明顯減速的變化。5月以前,世界經濟延續上年底的較強走勢,顯示出可持續復蘇的態勢。進入6、7月后,世界經濟壞消息頻傳,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深化,發達國家經濟基本面數據再現疲態,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明顯走弱,市場避險情緒不斷高漲,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新衰退風險的警告不絕于耳。目前世界經濟前景比2011年年中時明顯黯淡了許多。
世界經濟復蘇一直延續“南高北低”的雙速格局
2011年是發達國家的又一個失望之年,發達國家經濟整體增長疲弱,拖累了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國際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相比歷史水平大幅萎縮。在隨后的經濟復蘇中,多數發達國家經濟恢復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疲軟,財政赤字和主權債務大幅上升。2011年發達國家經濟受到諸多重大不利因素打擊,從自然災害的影響到政府預算、銀行信貸和主權債務危機等問題的困擾,導致經濟復蘇依然脆弱,經濟增長維持低速。
2011年美國經濟雖未脫離正軌,但復蘇乏力,復蘇速度之慢前所未有。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持續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不斷膨脹的財政赤字和巨額債務等因素綜合在一起,對美國經濟復蘇構成非常大的政策難題。3月份日本遭遇了大地震、海嘯和核泄漏災難,日本經濟復蘇進程逆轉。隨著震后消費的復蘇以及產品供應鏈的恢復,日本內外需均有所增長,但在歐債危機加深、日元保持強勢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災后的日本在面對種種經濟困境時顯得無能為力。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蔓延速度和惡化程度遠超預期,不僅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威脅,而且影響了歐洲經濟增長。許多歐元區國家被迫啟動嚴格的緊縮計劃,以規范國家財政。由于財政開支急劇減少,部分歐元區國家經濟重新陷入衰退。
2011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繼續主導全球經濟復蘇。國際金融危機加速了全球經濟增長重心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進程。在經濟復蘇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領先于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所占比重上升,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引擎。2011年,受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影響,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在高位放緩,但總體仍保持較強勁的增長態勢,整體經濟增長率繼續快于發達國家。在2011年,新興經濟體面臨著通脹上升和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為應對通貨膨脹和信貸增長過快,許多國家采取了宏觀經濟政策調控,致使經濟增長放緩。2011年全球經濟增長的絕大部分將來自于新興經濟體。
2011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最為強勁,該地區正在更多地注重內需驅動型增長。中國的強勁經濟增長對全球貿易和商品價格的反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的數據表明,2011年中國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40%。2011年北非中東許多國家經歷了政治動蕩,經濟增長明顯下滑。隨著大宗商品價格震蕩下跌,2011年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經濟也在減速。俄羅斯經濟在2011年保持了較好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將恢復到危機前最好水平,同時俄羅斯在上年年底正式獲準成為WTO新成員,迎來對外經貿合作和自身經濟發展的新起點。2011年非洲經濟在逆境中保持高速增長,但該地區仍極易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
國際貿易增速明顯回落
由于全球經濟活動放緩,2011年世界貿易增長速度回落。世界貿易組織(WTO)9月發布預測,將2011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率的預估值由4月預測的6.5%下調至5.8%。若這一預測成為實現,表明2011年世界貿易增長率將低于1990~2008年6.0%的長期年均增長水平。2011年世界貿易增長低于預期是由多種因素綜合造成的。北非中東地區局勢動蕩對全球石油供應構成威脅,日本大地震使全球供應鏈突然中斷等,這些突發事件、短期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和抑制了各國經濟活動,影響了世界貿易走勢。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增長再次減速嚴重影響了各國的進出口活動,使世界貿易失去持續增長的勢頭,重新出現下滑。2011年世界貿易增長放緩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使國內消費難以有較強勁的反彈,并抑制了收入增長,減弱了進口需求。久拖不決的歐洲債務危機使歐洲各國經濟活動日趨疲弱,影響了歐洲及全球貿易增長。
延續2010年的持續漲勢,2011年前幾個月世界初級產品價格繼續大幅攀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編制的初級產品價格指數在2011年4月達到國際金融危機來的最高點。而隨著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投資者的情緒轉向消極,對國際商品價格形成壓制,導致世界初級產品價格自5月以來呈現震蕩下跌態勢。截止2011年11月,IMF的初級商品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上漲13.1%,比2011年4月的高點下降11.3%。未來歐債危機形勢的演變、全球流動性釋放的狀況、世界經濟發展的走向以及美元匯率的波動將是影響國際商品價格波動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在不同時間段產生的影響不同,將牽引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行情及波動趨勢。
2012年世界經濟展望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歷時3年多,其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露,舊疾未愈,又添新傷,更加凸顯了世界經濟復蘇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歐洲債務危機的解決并非在朝夕之間,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將會經歷一個較長的低迷期,預計世界經濟在今后幾年只能維持低速增長且時有波動。
展望2012年,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復蘇態勢,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從發展態勢看,歐洲債務危機仍有可能深化,甚至拖累歐洲乃至全球經濟復蘇,但只要相關國家攜手有效應對,世界經濟仍有望維持低速增長態勢。迄今,國際經濟組織和主要研究機構紛紛下調對2012年世界經濟前景的預測,認為2012年世界經濟增速不會高于2011年。聯合國2011年12月發布《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受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疲弱、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財政緊縮措施以及各國應對危機的政策缺乏協調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在未來兩年將繼續減速,甚至有可能再度衰退。聯合國預計,2012年世界經濟增速將從2011年的2.8%下滑至2.6%,更低于2010年的4.0%。
美國經濟有望實現溫和復蘇?2011年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信用評級遭降,國會兩黨談判纏斗不休。但近期美國重要經濟數據向好,顯示經濟呈現緩慢擴張勢頭。2012年,歐洲經濟衰退和美國國內財政緊縮或將對美國經濟構成沖擊。歐洲在貿易和金融方面與美國有著緊密聯系,歐洲經濟衰退及歐債危機的后續影響是影響美國經濟的重要因素。歐債危機加深使銀行更加惜貸,這可能需要美聯儲向市場多提供流動性。另外,2012年美國將迎來總統大選,經濟和就業議題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爭取連任至關重要。奧巴馬政府正千方百計地提振經濟增長,在短期內也將注重財政政策擴張對經濟復蘇的有利作用,避免快速的財政緊縮。為刺激美國就業和經濟復蘇,美聯儲選擇了繼續維持寬松政策,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0.25%的水平至少到2013年中期不變。2012年美國經濟預料能夠實現溫和增長,通脹率維持在低水平。美聯儲預測,2011年美國經濟增速將在1.6%~1.7%之間,2012年美國經濟增速將在2.5%~2.9%之間。
歐洲繼續深陷債務危機的泥潭?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撼動了全球金融市場。迫于應對危機,各成員國不得不緊縮財政,這既制約了經濟復蘇,又不可避免地影響社保、養老等福利支出,削弱了投資者信心和消費者支出意愿,引發社會動蕩,令經濟增長陷于停滯。2012年歐債危機的局面還將延續,其形勢如何演變需要密切關注。而歐盟峰會推出的各項新舉措能否奏效尚待觀察,近期歐元區成員被下調信用評級的壓力猶在。經濟增長前景暗淡和債務危機加劇降低了人們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的預期。歐洲央行預計,2012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將只有0.3%。聯合國報告稱,2012年歐洲經濟增長仍將十分低迷,多數國家經濟處于萎縮邊緣,而債務問題深重的歐元區邊緣國家則可能陷入較長時間的經濟衰退。2011年11月和12月,歐洲央行已連續兩月兩次下調利率,并推出一系列應急措施來支持財政系統,凸現其對歐元區經濟前景的憂慮。如何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整頓財政之間尋求平衡,考驗著歐盟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從目前看,2012年歐洲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歐元區經濟衰退將加劇主權債務和銀行融資市場的壓力,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連鎖效應,拖累世界經濟放緩增長。
日本經濟面臨著“內憂外患”?隨著大地震造成供給鏈中斷約束的逐漸消除和災后展開重建,日本經濟正逐漸呈現好轉跡象。2012年,災后重建帶來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釋放,有望對日本經濟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日本經濟有望逐步緩慢復蘇。但日本經濟面臨著來自內、外部的諸多挑戰。從國內看,電力供應緊張、震后重建預算缺乏財源、超寬松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等將制約其經濟增長。為促進災后重建,日本政府在2011年已通過多個補充預算案,規模接近20萬億日元,但面對財政狀況之窘迫,如何籌集重建資金是個問題。從國外看,日元持續走強、歐洲債務危機加深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日本出口依賴型經濟增長構成威脅。為降低日元升值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防止產業空心化,進一步拉動內需,日本政府出臺了“日元升值綜合經濟對策”方案,還數次采取市場干預措施,但全球避險情緒持續高漲,資金加速流向日元勢頭持續,目前日元對美元匯率仍在高位運行。日本央行最新預測,2011年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將為0.3%,2012年度將增長2.2%。
發展中國家經濟繼續放緩增長?受發達國家經濟疲軟的負面影響,2012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將繼續放緩增長,但仍會比發達國家強勁,繼續擔當起“全球經濟引擎”重任。在艱難的復蘇道路上,2012年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也會放緩,但仍有望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需求減弱將抑制大宗商品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將有利于緩解新興經濟體的輸入性通脹壓力。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與通貨膨脹壓力同步下行。由于發達國家經濟低速增長,且大多維持寬松貨幣政策,新興經濟體有可能適度放松從緊的貨幣政策,以促進經濟增長。此外,新興經濟體的財政狀況普遍好于發達國家,刺激內需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空間仍然較大。聯合國報告初步預計,2012年發展中國家整體經濟增長率將由2011年的6.1%下降到5.6%,明顯低于2010年的7.5%。其中,中國和印度這兩大新興經濟體2012年的經濟增長將分別為8.7%和7.6%,均比2011年放緩一個百分點左右。但巴西和墨西哥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2012年巴西經濟增速預計從2011年的3.7%下滑至2.7%,墨西哥經濟增速將從2011年3.8%放慢到2012年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