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同比降7.8%,外貿首現負增長,增幅為-0.5%,屬于26個月以來的首度月同比負增長。進出口增速下移給我國外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長期從事中小企業外貿供應鏈服務的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強在接受記者采訪中指出,中國外貿的提升不在制作成本上,更應該放眼整個外貿的金融支付方式。
外貿出現負增長
《進出口經理人》: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同比降7.8%,一月份外貿數據首現負增長,您怎么看?
魏強:從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來看,多年來很少遇到這種情況,除了春節假期因素以外,還是明顯發出了個信號反映出目前外貿存在的問題,從技術層面來分析,我覺得主要2011年下半年訂單不足導致2012年年初發貨量受到影響;另外一方面,2011年和往年發生了變化,短暫的訂單增多,規模相對穩定的長單比例在下降。
造成這兩方面的原因除了和西方的金融危機相關,也和我們自己外貿交易的金融能力相關,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承受能力低,無法接受長單。一般的長單需要賒銷。在西方金融危機的作用下,西方的經銷商、海外買家迫不得已只能將訂單規模縮小、將訂單頻率加快,危機越明顯,就越影響他們下單的頻率和速度。今年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如果訂單狀態得不到及時改善,整個外貿情況都將非常嚴峻。
穩固老客戶,開拓新市場
《進出口經理人》:這對外貿行業的狀態會造成什么影響?有哪些改善的方法?
魏強:訂單質量小而零散,對生產型企業壓力非常大,在國內通脹、成本持續上升的情況下,外貿環境惡化,外貿行業面臨發展瓶頸,2012年中小微外貿企業會有很大壓力。未來一兩年內,中國外貿會遭遇過去30年從未有過的困難。
目前中國外貿的問題實際上是外貿交易支付的問題,外部的環境我們處于被動狀態,內在的問題容易被忽略,但更需要我們對癥下藥,需要全社會重視、解決。
內在的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二是金融環境不理想。從外貿從業者角度來說,我認為,金融問題影響廣泛,更迫切,需要我們雙管齊下,共同解決。外部拓展新興市場、穩固老市場;內部重點解決金融和外貿相融合。
《進出口經理人》:新興市場和歐美市場訂單的比例有何變化?
魏強:根據我們的數據能直觀看到歐美市場還是占絕對優勢,我們的客戶群70%~80%出口歐美市場,新興市場比例相對較小。隨著中國產品、中國制造的提升,我們對歐美市場的覆蓋在不斷加大,即時有歐債危機,也不一定會大幅消減中國制造的產品消費量。歐債危機對西方最終消費者的影響并不大,歐美市場消費能力還處于穩定提升的狀態。
國內企業成本提升的空間還是存在的,比方說以前國內市場成本優勢很高,現在和新興市場相比,我們的成本優勢在逐漸下降,但制造能力和品質已經接近發達國家了,甚至在某些產品上已經超過發達國家,在成本上比發達國家更有優勢,制造成本的提高對整個外貿交易的影響并不大,我們更應該關注整個外貿的交易和流通環節,包括金融和物流。例如:根據外貿常識,如果做賒銷,貨到60天,和現款現貨的價差最高到30%~50%。歐美市場的制造能力比不上中國,美國外貿出口75%采用貨到付款的賒銷方式,有很好的議價空間,而中國的中小微企業賒銷付款的比例不足7%。因此我認為中國外貿的提升不在制作成本上,更應該放眼整個外貿的金融支付方式,從根本上改善中國制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