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黎

中國出口勢頭一向強勁的汽車零部件產品正在遭受挫折,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擴大的戰場上,此次受波及最深的就是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零部件。
1月31日,美國部分國會議員和美國制造業聯盟召開記者招待會,指責中國對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補助已經嚴重影響到美國相關制造業的生存,并要求美國總統奧巴馬信守國情咨文的承諾,保障美國勞工的權利。此舉引起美國國內對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的聲討一片。
來自美國制造業聯盟的報告稱,目前約有1/3的中國汽車零部件產品出口到美國,為此,美國對中國產生近88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美國汽車工業鏈自2000年以來喪失了40多萬個工作崗位。
分析人士認為,2012年正是美國的大選之前,經濟問題無疑是美國關注的重點。這一次,雖然這一問題包含眾多政治因素在其中,但是從另一個方面卻也為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企業敲響了警鐘。
眼下,中國汽車零部件產品不僅受挫于美國市場,在歐盟以及新興的南美市場,當地制造經營者的抵觸情緒也普遍增長。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時候,是時候來反思一下出口癥結的時候了。
汽配出口問題多多
雖然從某方面來說,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沖擊美國產業只是一個偽命題。但是不可否認,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呈現出金融危機后的增長態勢,極大地帶動了相應零部件產品的出口。以出口活躍的廣東省為例,2011年廣東汽車零部件出口達到26.9億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20.9%,對美國、歐盟和日本曾主要市場的出口都實現了正增長,增長幅度分別達到23.4%、22.6%和14.1%。此外,對韓國和東盟國家的零部件出口也有較大水平的提高。
然后,出口勢頭旺盛的背后,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仍然不得不引起我國相關企業的憂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然是出口企業應有的態度。目前,美國交通部DOT認證、歐盟經濟委員會E/e-Mark認證、歐盟的整車車型認證(WVTA)、俄羅斯的GOST認證、尼日利亞的SANCAP認證、加拿大機動車安全標準(CMVSS)等,這些對于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企業來說都是不小的考驗。
據了解,我國汽車零部件質量問題很多,最關鍵的是技術質量保障體系有差距。跨國汽車企業都有一整套整車、零部件和材料標準,對相關產品的技術指標、質量要求和實驗方法等進行了詳細規定。比如,某跨國公司對于汽車塑料涂層的性能要求設計項目就多達幾十項,包括顏色、光澤、氣味、硬度、附著力、耐磨耗性、耐腐蝕性、耐老化性等,而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中,有的項目無行業監測標準,導致產品質量很難控制,技術無法升級。汽車零部件測試標準、方法和技術落后,制約了國內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環保要求的提升也使得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面臨“綠色大考”。譬如,歐盟對汽車產品的生產、銷售實施采用了的整車型式認證(WVTA)制度,我國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對此就十分擔憂。該認證處除了涉及整車和零部件基本性能、質量控制體系以外,還對整車及零部件企業汽車拆解技術、廢舊零部件在循環利用技術,以及降低有害物質使用率提出了要求。
一位車企負責人對記者說,根據WVTA要求,該企業未能在國內尋找到符合歐盟要求的汽車空調制冷劑泄漏的檢測機構,該公司只好將產品運送至瑞典的沃爾沃實驗室進行檢測。而國內輪胎龍頭企業玲瓏輪胎為了達到歐盟要求,其輪胎生產過程中添加的芳烴油全部依賴進口。由于其歐盟供應商已經通過國外檢驗測試機構的認可,因此玲瓏輪胎完全能夠符合多環芳烴油含量極限值的要求。然而,由于進口芳烴油的價格價高,其他企業采用更為環保的進口芳烴油的比例并不高,而另一方面,國內芳烴油又缺乏相應的標準,因此企業一旦采用,就極容易受到歐盟技術壁壘的限制。
中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在歐洲的屢屢碰壁,說明中國國內的相關標準還是處在比較低的水平。其實,早在2010年,由于出口車輛無法達到歐盟標準,華晨汽車就停止了出口歐洲市場的計劃。據了解,歐盟從2012年開始實施汽車碳排放控制標準(120克/公里),并同時開始對銷售的新車征收排放限額稅;美國要求汽車生產商在2016年之前在加州銷售的汽車溫室氣體排放減少30%,目前已經有13個州加入。這不僅對國際車企巨頭、對于中國車企更是嚴峻考驗。
中國機電商會專業人士坦言,來自汽車成熟市場的嚴格標準已經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面臨的重大非關稅壁壘,整個認證過程費時費力費錢,因此不少國內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均表示難以應對。
借力第三方機構成為通用做法
由于汽車零部件種類繁多,因為檢測項目也極為復雜。對于國內零部件生產商來說,不管是將零部件提供給國內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汽車制造商,還是將零部件供應給國外車廠,都需要先在國外整車廠或其認可批準的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樣品檢測,檢測合格之后才能將產品出售,這就意味著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克服溝通不便、費時費力和成本增大帶來的障礙。所幸,有不少國內和國際級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開始將服務盯住了這個領域。
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汽車內飾和電氣電子零部件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服務費用已經達到1.79億美元,并且在未來5年,中國所需要的檢測服務可望每年遞增20%。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國內相關制造企業正可以利用這種便利來獲得國際市場通行證。
有鑒于此,德國萊茵TüV于上年年底與德國愛達克(EDAG)合作,成立了中國境內第一家為國外整車廠認可的汽車零部件檢測試實驗室,可為國內零部件廠商依據國外整車廠或客戶特殊規定的質量及實驗標準,在國內完成檢測認證工作,可檢測的項目包括內飾件、電線電纜、控制單元、插開關、保險絲等各種組件。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方興未艾,各大檢測機構紛紛看好這個行業。2012年2月,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在天津與國內汽車研究機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正式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面展開廣泛且深入的合作。根據此合作諒解備忘錄,UL與中汽中心將在新能源汽車系統/產品/組件的測試、測量設備、計量、校準、標準制定等方面具體展開業務和培訓工作。
汽車零部件檢測涉及的范圍較廣、檢測項目較多,僅以比亞迪為例,在新車投產上市前,需要通過多大50多個項目的測試,如操作性能(涉及傳動、懸架、輪胎、電子系統等方面)、安全性能(涉及碰撞、機構、視野、燈光、制動、轉向等方面)、環保性能(涉及動力、節能、排放、噪音等方面)。因此,國內相關企業在選擇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的時候,能夠提供全面綜合、一站式服務的檢測認證機構將是其更合理的選擇。
SGS的行業專家表示,質量控制不僅僅局限在生產過程中,而是從產品研發階段就應該進行質量控制。因此,企業更要重視在產品驗證和工藝確認兩方面即將加大投入。而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則可以幫助企業在生產前期就把好質量關,實現從“幫助客戶發現問題”到“幫助客戶預防問題”的轉變。
(作者單位:中油西北化工銷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