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成
【摘要】數學課外活動對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刻苦鉆研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本文就數學課外活動的原則、方式、途徑和應注意的問題作了主要闡述。
【關鍵詞】數學課外活動因材施教原則系統性原則創造性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86-01
數學課外活動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獨力思考,刻苦鉆研的精神,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課外活動實際上并不是單純為學生參加全國數學聯賽而進行的,根據《高中數學競賽大綱》規定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試要考“高考所規定的知識范圍和方法,在方法的要求上略有提高”。所以數學課外活動也是鞏固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需要;是使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的需要;是溫故知新的具體運用和發展。因此它也直接受益于學生參加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試。筆者根據近年參加數學競賽的輔導活動,想就數學課外活動的原則、方式、途徑和注意問題方面做些探討,借此拋磚引玉。
1.數學課外活動的原則
1.1因材施教原則。“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是必須遵循的原則,《數學競賽大綱》提出的課外講授內容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層次讓學生逐步地去掌握。
1.2系統性原則。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時,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能力發展水平,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統籌安排,周密計劃,每學期、每學年要有特定的內容和目標,整個高中三年又有總的目標和要求。
1.3創造性原則。數學課外活動要著眼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由于數學課外活動形式靈活,學生基礎較好,人數少,教師容易在這方面施展拳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前提是激起學生的認識興趣,其基本方法是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有效方法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和“創造”,關鍵環節是把創造性思維能力納入考試范圍之中。
2.數學課外活動的方式、途徑
2.1查漏補缺,有機的延續與深化基礎知識,并將其中心鞏固和串聯,使之系統化、概括化。
2.1.1查漏補缺,課后輔導,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學生學完中學數學教材后,尚存在著概念模糊混淆,知識系統性不夠,邏輯推理能力不強,方法呆板的問題,所以在課外活動中應按照課本順序,以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運算技能為主,以課本為主,查漏補缺,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2.1.2突出重點,在落實三基訓練的基礎上,對基礎知識進行有機的延續與深化,步步高升,既使知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又降低了知識的坡度,對基礎知識的鞏固與提高都較為有效。同時還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激發了學生的斗志,有信心、有斗志,就有了士氣,就有了良好的學風和學習效果。
2.1.3幫助學生將中學數學知識和方法串成線,連成網,使之系統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認識。
2.2加強基本數學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的運用訓練,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
2.2.1把重點放在進行通性、通法的教學上,放在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上,放在從知識中提練觀點,把觀點轉化為方法,使方法轉變為能力上,教給學生正確地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創新,但同時又把握其創新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2.2.2在講解例題時,做到“思、啟、議、結”,先讓學生認真思考,再進行分析,適時地給學生以巧妙的啟導,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展開,并達到應有的高度,自覺地參加討論,要讓學生突破常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牢固地掌握。
2.2.3在例習題配備的設計上要考慮中學數學方法的相對完備性,盡可能地傳授學生多種中學數學解題方法(A、直接由邏輯推理派生的多種方法:如綜合法、分析法、反證法、同一法、逆證法、數學歸納法、比較法等;B、其它方法:如配方法、待定系數法、構造法、換元法、參數法、對稱法、交集法、必要性淘汰法、遞推與遞歸法等)。
3.數學課外活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高中學生學習主要的途徑是課堂內的學習,所以課外活動的開展必須與課內學習密切配合。如在高二年級,結合不等式的學習,開設“幾個重要不等式及其應用”、“含參變數不等式成立的討論”等等。課外活動與課內學習密切配合,可以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課外活動又要自成體系,也就是說,課外活動必須要有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學習體系與能力訓練體系,課外活動中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與創造才能的培養。
3.2講解講評與自學精練相結合。教師應當有計劃地給學生講解一些課外活動的專題,在講解中,要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給學生列出自學參考書,有關雜志,文章等,供學生閱讀,并指定一些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在講解的基礎上,要加強學生的課外練習,要提高練習的數量和質量,練習的題目可以從各類數學競賽題或其它類型的題目中選擇。要加強課外活動中的測試功能,既要把測試看成是檢查、評價、強化學習的一種手段,又要把測試看成是學生再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
3.3拓展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在數學課外活動中,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拓展知識的過程中要注意新舊知識聯系,要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數學競賽試題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化,以培養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主導向。所以,在拓展知識的同時,必須重視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不僅要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要重視辯證思維能力與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3.4大面積與“小爐灶”相結合。在數學課外活動中,應當面向全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益。但是,由于個體的差異,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發展水平會產生差異,而且隨著學習過程的深入,這種差異越來越大。針對這一特點,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與目標。在完成練習的數量與難度上要有區分,對優生則主要是多加指導,提出較高的目標,不斷給予鼓勵。只有這樣,才能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從而也進一步帶動了其他同學。
總之,只要我們把學生看作待開發的“寶藏”,不斷開發學生的潛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意志、毅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等非智力因素,并進行學習指導,使學生想學、愛學、會學、恒學,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