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要】本文結合物理學科學習的基本規律和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聽、懂、記、練、巧等五方面對如何學好物理做了淺析,力求初步解決物理學習中的障礙。
【關鍵詞】物理學習方法聽懂記練巧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97-01
的血細胞數量就會隨著血細胞的死亡而減少,但事實上健康人的血細胞數量不會隨著血細胞的死亡而減少,而且通過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療白血病,說明骨髓里肯定有可以產生新的血細胞的細胞,那這是什么細胞呢?通過這樣的交流,很自然地引入細胞的分化及其意義。
在進行有效交流能力培養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與交流”欄目的同時,還要注意根據教材內容適當地開發一些“思考與交流”的內容,可以把教材中某些直接給出結論的內容,設計出一系列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在不斷地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的過程中,養成交流的習慣,掌握交流的方法,提高有效交流的能力。
二、選擇合適學生思維特點的交流方法
課堂討論是促進交流的途徑之一,在課堂討論之前,教師首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特點等合理地選擇討論的話題并提出要求。
在人教版的生物新教材中有許多明確要求討論的內容,比如每一節都有問題探討欄目,根據內容提供了知識背景、圖片和問題,在課文內也有思考、討論和資料分析等欄目,可為教師選擇討論話題提供良好的范式。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和學生學習狀況有選擇地應用。例如,在“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中問題探討3,問“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學生因不知道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而無法順利完成討論,這個問題可用來設疑作課堂引入,等學完這一節后學生就明白了,就不必再討論這個問題了。
學習“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了解了生物膜的構成成分等知識后,可讓學生在分組討論后將模型示意圖畫出來,通過展示、分析和比較,學生充分討論,把學生的討論結果作為教學資源,將隨時生成的資源用于課堂教學,這會更有利于學生關心自己的觀點怎樣被評價。通過交流,訓練學生運用生物學基本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并使新舊知識銜接,拓寬了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科學史的“重演”讓交流成為培養思維的載體
生物科學史反映了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例如必修Ⅰ關于“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學史,從描述性研究到對照實驗研究,展示了人類對光合作用的認識過程,可以讓學生在否定的否定中不斷修正對光合作用的認識。根據認知結構理論,新舊知識的聯系將有利于新概念的形成,即思維的連貫性將有利于概念的更新??茖W史通過時間先后和前后事件之間固有的內在聯系而形成一定的連貫性?;?8、19世紀的科學技術水平,沒有什么精密的儀器或設備來研究光合作用,科學家通過非常巧妙的實驗設計實現了突破,這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絕佳素材。光合作用科學史的科學實驗既相對獨立又有一定的梯度,可以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像科學探究一樣,通過不斷修正思維的不足,獲得新的認知。隨著事件的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也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建。教材介紹了與“光合作用的發現”有關的四個科學史料,完整性有所欠缺,可將教材內容按年份調整:亞里士多德的經驗推測植物生長所需的物質全來源于土中(公元前)→海爾蒙特的柳樹實驗(1648年)→普里斯特利實驗(1771年)→薩克斯實驗(1864年)→恩格爾曼實驗(1880年)→魯賓和卡門實驗(1939年)→學生討論得出光合作用過程的總反應式。通過這樣的處理,各事件之間的連貫性就更強了,更有利于“光合作用”及“科學探究”等概念的形成。
教學美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具有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對學生完美品格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從細胞到個體,從個體到類群,從類群到整個生物圈,無一不體現著各種各樣的美——對稱美、韻律美、色彩美、線條美;獸性的美、理性的美;斗爭的美、和諧的美;甚至是生存之美、死亡之美??梢哉f,在生物知識的海洋里,在生物課堂上,簡直是美不勝收,而生物課上的教學美,就是要讓學生在攝取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去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生命是美好的,從而產生對生命的熱愛。
一、對稱之美
對稱的科學概念是:物體相同部分有規律的重復。對稱又分結構對稱、功能對稱、裝飾對稱等。對稱往往意味著勻稱、均衡。有研究者聲稱,喜歡對稱美是全球通用的“審美法則”,“對稱的美在于:在雜亂中形成規律,在無序中引入秩序。”對稱的例子在生物界比比皆是。比如,人體既有結構上的對稱性,也有功能上的對稱性,人體具有左右結構的對稱美,功能對稱則是在結構對稱的基礎上疊加的功能,如左右眼視物產生的立體感和距離感,左右耳接收聲波的振蕩,使人能夠通過視覺和聽覺對周圍環境做出準確判斷。蝴蝶翅膀也同樣具有這種結構與功能上的對稱。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控制性狀的基因是成對存在的,基因的主要載體染色體的數目為偶數——存在成對的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出現同源染色體兩兩聯會然后排列在赤道板的兩側并分離等特有現象,這也是一種微觀的對稱;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都具有一定的對稱性。甚至連細胞結構都沒有的地球上最簡單的生物之一——病毒,其結構也具有對稱性。對稱美的例子在生物界里不勝枚舉,可以通過生動的例子讓學生理解,對稱是動物生存的需要,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越是高等的動物,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對稱性往往就越明顯。這種對稱之美,在教學中并不需要刻意描繪,只需在知識點教學中順帶地稍加提點,學生便可輕易地感覺得到,并產的方式排列起來?!?他與克里克等人共同創立的這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模型,充分體現了科學意義上的美和真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