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飛 劉潔晶
本文系衡水學院2012年教育教學改革課題《衡水學院引入戶外運動課程的價值探索—以自行車運動的實證研究為例》(課題編號:jg2012016)的研究成果
[摘 要]本研究以河北衡水學院的教學實踐研究為基礎,結合衡水地區的自然條件,以創新為理念,始終服務于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安排。著重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全國部分地區高校學生參加戶外運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較為全面、客觀的研究匯總,最終得出結論,戶外自行車運動課程教學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綜合素質,符合現代人才培養教學要求。
[關鍵詞]戶外自行車實施意義教學體系
一、實施意義
傳統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多以體育課程達標為目的,忽略了體育課程的其他功能,戶外自行車運動訓練課程的設置不僅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開設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從學生的知識結構、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對素質教育起到了促進作用,對當前人才多方面能力培養具有重大實施意義。
1.擴充知識結構。在戶外自行車運動訓練的理論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此課程的相關概念和基本技能;同時也學習了各種自然地理知識。包括涉獵自我保護和自救方法,大大擴充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最終通過將各種知識組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
2.增強身體素質。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鍛煉,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水平。在參加戶外自行車運動訓練的實踐過程中,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在“苦心智,勞筋骨”的鍛煉過程中使自身的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五個方面都明顯得到了提高,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能更高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提高心理素質。戶外自行車運動訓練在實踐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戶外自行車拓展訓練的艱苦條件會鍛煉大學生獨立面對挫折和困難的能力,培養他們達到目標的自信心并樹立起健康樂觀的心態,并通過成功的戶外實踐體驗肯定自我,相信自我,從多方面提高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
4.培養團隊合作能力。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戶外自行車運動的開展包括采集信息、分析實踐可行性、設計方案等環節都要求集體充分發揮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發揮互補互助的團隊精神,從而使團隊發揮最大效率。在戶外,需要團隊之間彼此幫助,互相扶持,同甘苦共患難,真正地感受到團隊的力量,集體的溫暖,從而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5.培養實現自我價值能力。由于戶外自行車運動是一個以學生為主角的平臺,充分尊重學生的首創精神和個性,學生的各項能力在得到全方位鍛煉的同時,在實現自我效能的同時,因為團體,因為合作,因為動力,每個人都充滿激情,奮力工作,使自身的價值在團隊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二、具體教學體系構建
本教學體系的構建,著重通過對已有文獻資料進行歸納總結以及通過對衡水本科教學體系、高校師生的調查問卷、征求意見進一步進行歸納總結與分析的基礎上得出。重點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1.戶外自行車運動教學前期準備。對教學的先后順序進行調整,使其更科學、更符合戶外運動課程特點;完善戶外運動課的教學大綱,對課程的教學進度、內容、任務、組織方法做出具體的安排等。
2.具體教學方式及相關內容。在學時設置方面,采用理論課12學時、實踐課22學時、教學考核2學時,注重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雙重培養。
首先,理論課部分,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著重講授戶外自行車運動概論、騎行安全、騎行技能技巧、戶外醫學、飲食衛生、危險因素、自救求救等基本知識;對整體理論教學形成科學框架,循序漸進,為下一步的實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其次,實踐課則注重學生戶外騎行技術、技能及生存技術、技能的培養,通過現有條件,由個別到普遍,遞進式發展。以衡水為例,作為2012國際馬拉松賽的舉辦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厚重文化與硬件設施——“衡水湖”,其多次舉辦環衡水湖自行車比賽,成為不可多得的場地訓練所,同時為戶外自行車運動課程開展的實踐類部分,提供創造了有力的現實性條件。
最后,關于教學考核部分,包括理論考核、騎行操作考核、戶外騎行綜合評定。理論考核占總成績的20% ,考核內容包括所有學過的戶外騎行知識;騎行操作考核占總成績的40% ,考核內容包括所學過的騎行技能技巧,野外生存生活綜合評定占總成績的40%,教師應根據同學在戶外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定。
三、結論與建議
全國各個體育院校都已不同程度地設置了各具特點的戶外運動類課程,社會性、科學性、可行性和超越性是課程設置的一致追求,課程發展的趨勢主要體現在結合自身的地域優勢和人文環境優勢,積極探索富有特色的、符合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戶外運動類課程。本項目在業內固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關于衡水現實的實踐條件,通過對“騎行運動”這種傳統運動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將其更加合理巧妙的納入高校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當中。基于此,不僅具有較強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同時對于構建當前高校的合理教育教學模式、完善科學的人才教學培養體系及促進衡水特色產業的發展等方面均具有較高的創新意義與應用價值。戶外自行車教學課程的開展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宋學岷.體育院校戶外運動類課程發展要素的新視域———課程核心與教學要素的選取與確定.體育科學研究,2012 年 5
[2]馬廣衛,余曦.戶外運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施探討.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
[3]楊漢,董范,鄭超,童德卿,胡凱.高校體育課程戶外運動教學體系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6
[4]孫 鐳.高校戶外運動類體育課的組織與管理研究.赤峰學院學報,2010年2
[5]高林洲.高校戶外運動教學體系的研究.安徽體育科技,2007年6